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读书学习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20608279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知不,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长也。《兑命》曰:“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乙】

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绎,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瓯北诗话>小引》)


【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相上下:相比较。④挫笼参会:吸收、比较和领悟。⑤耄:八九十岁。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教然后知                           困:疲倦
B.学半学:教导
C.早从此绎寻:探求
D.差于终身不窥堂奥者胜:超过
2.下面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嘉肴不能力追
B.知不,然后能自反也不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此之谓乎!始知真才分、真境地
D.故曰:教学长也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甲文重点强调__________;乙文阐述了少时读唐宋诸家诗不终卷,不能_______,晚年取诸家全集,再三品读,才看到诸家诗中的“真才分、真境地”。(请用原文相关语句作答)
【知识点】 读书学习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①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②游:交游。③趋:快步走。④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⑤稍降辞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⑥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⑦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⑧俟(sì):等待。⑨卒:终于。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我师        焉:于此,在其中
B.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语和脸色
C.三十而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D.疑质理        援:引、提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        益慕圣贤
B.不        老翁墙走
C.吾十五而志于学        卒获所闻
D.可为师矣        俯身倾耳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同的。
C.【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义深远。【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天命”指上天的意旨。“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生”是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024-01-10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近日始学读书,尽心观欧九、老苏、曾子固、陈同甫、陆务观诸公文集,每读一篇,心悸口呿,自以为未尝识字。然性不耐静,读未终帙,已呼羸马,促诸年少出游,或逢佳山水,耽玩竟日。

归而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自监。读书稍倦,令得呵责,或提其耳,或敲其头,或擦其鼻,须快醒乃止。婢不如命者,罚治之。习久,渐惯苦读,古人微意,或有一二悟解处辄叫号跳跃如渴鹿之奔泉也!曹公曰:“老而好学,惟吾与袁伯业。”当知读书亦是难事。

(节选自袁宏道《答王以明》)


【注】①口呿:口张开合不拢,形容受到震惊。②帙:卷。③羸马:备马。赢,束缚缠绕,准备的意思。④袁伯业:袁绍的从兄袁遗,字伯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媵人持沃灌(      )                  (2)公卿之后(      )
(3)自以为未识字(      )               (4)逢佳山水(      )
2.用“/”标示朗读下面句子时的停顿之处。(标两处)
或 有 一 二 悟 解 处 辄 叫 号 跳 跃 如 渴 鹿 之 奔 泉 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老而好学,惟吾与袁伯业。
4.甲、乙两文的作者在求学之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2024-02-02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及鲁肃寻阳(     )       
(3)卿今者才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作者描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2023-03-02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