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考点 > 文言文翻译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20634488

李氏之鸠

陈子龙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ǔ):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ài):欺骗。
1.解释加点的词。
(1)我居此久,不忍(     )       (2)则之去(     )
2.以下不符合鸠鸟特点的一项是(     
A.忠贞不二B.誓死不屈C.能言善辩D.聪明智慧
22-23七年级上·山西长治·期末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文言文翻译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传(节选)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国怀乡   [去]离开B.忧谗畏   [讥]讥讽
C.春和   [景]日光D.沙鸥翔   [集]停息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乡生死而不受
B.吾谁归/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C.必曰……/安陵君许寡人
D.不物喜,不以己悲/衾拥覆,久而乃和
3.下面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通过描写所见所闻,勾勒出边境肃杀凄凉的景象,隐隐透露出军事态势的严重性。
B.“浊酒一杯家万里”,通过“一杯”与“万里”数字间的悬殊对比,突出乡愁的浓重。
C.“羌管悠悠霜满地”,以悲凉的笛声和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出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但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情绪,情调苍凉而悲壮。
4.下面对《岳阳楼记(节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B.选文①②段运用对比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选文第③段两个设问句逐层深入,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并提出“先忧后乐”的观点。
D.作者最后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含蓄地表达了愿与“古仁人”同道的崇高志向。
5.下面对《范仲淹传(节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范仲淹刻苦好学。年少时昼夜不停地学习,有时候食物不够,只得靠喝稀粥度日。
B.范仲淹生活俭朴。他虽身居高位,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样荤菜。
C.范仲淹乐善好施。他用自己的俸禄供养游学之士,在乡族中设义庄用以赡养族人。
D.范仲淹深得民心。他去世后,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羌民部族都建立祠堂祭祀他。
6.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三处)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1-02-28更新 | 12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言文《高帝求贤诏》选段,完成小题。

高帝求贤诏

(刘邦)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也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注】①周文:周文王姬昌。在位重用有才能的人,为其子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②齐桓:齐桓公小白,春秋五霸之首。③昌:周昌。刘邦破秦,后为御史大夫,刚直敢言。④酂侯:酂,地名,今湖北老河口。萧何封酂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⑤御史中执法:官名,御史中丞的初名,为御史大夫属官,执掌对外郡的督察。⑥署行义年:记下他们的表现、仪容和年龄。义,同“仪”。⑦癃病:疲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世世奉宗庙绝也                    (2)今吾天之灵
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句读(标点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B.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C.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也可乎?
D.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4.本文是刘邦称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二月发布的诏书,先写古人用贤成就功业,继之写自己用贤平定天下,最后写欲安定天下而急需求贤的诚意与急迫心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的建议就有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而使先汉兴隆,可见人才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而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请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说说你对人才在国家发展中作用的看法。
2020-06-27更新 | 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课内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本文是作者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文章借景抒情,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复杂心绪,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2020-08-03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