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7 题号:20653600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举:                                 (2)拂: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文章列举六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阿豺)又将遣使朝贡,会暴病,临死召诸子弟。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丽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丽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

(选自《魏书·吐谷浑传》,有删改)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而攻之而不胜   环:
(2)而去之   委:
(3)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   俄而:
(4)然后社稷可固   社稷: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3.孟子和阿豺都以对比论证来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023-06-24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将:将要
B.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C.人恒,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D.征于色,于声                           发:发生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困                       苛政猛虎也
B.苦心志                    帝感
C.出则无敌国外患       未复有能与其奇
D.舜发于畎亩          何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0-10-20更新 | 5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得也;死亦我所,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而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不为得也(     )
(2)死亦我所(     )
(3)尔而与之(     )
(4)为身死而不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服衣冠B.见于元载/货其弃于地也
C.李希烈/始一D.缢杀之于蔡州/爱士
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颜真卿有哪些让人敬畏而仰慕的行为?请结合乙文简要回答。
(2)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2022-06-08更新 | 3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