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20682777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_________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晴霜旦   生牛犊B.哀转久   巧妙
C.不以   忌医D.高猿   拔苗助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23-24八年级上·吉林四平·期末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武陵人捕鱼             为:________
(2)欲其林                       穷:________
(3)鸡犬相                       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梳理选文中武陵人的行踪,完成下面的图表。(每空不超过4个字)
2019-10-16更新 | 4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过,苏轼的小儿子。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B.怀民亦未       寝:睡觉
C.有老书生数人来       过:经过D.归舍已三       鼓:动词,击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欣起行/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B.放杖笑/温故知新
C.予欣然从/实是欲界仙都D.相与步中庭/我如浮云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之笔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淳朴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4.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2023-11-30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之者谁        名:_____
(2)云而岩穴暝       归: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姿”“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2022-11-29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