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9 题号:20746586
【材料一】

①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日暮苍山远勾勒傍晚时分山川的景象,它不仅美,而且很真实。为什么日暮的时候苍山会显得远一些呢?

②这实际上与黄昏时分太阳与苍山本身及之间的影像变化有关,其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学和心理学知识。

③早晨或黄昏时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白色(或浅色)的形体在黑色或暗色背景的衬托下,具有较强的反射光亮,呈扩张性的渗出,这种现象叫光渗作用。早晨或黄昏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相对周围的事物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就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或黄昏时比中午时大些。

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达·芬奇在他的著作中曾对光渗现象做过描述:隔着太阳窥看树枝,常觉得它变细了甚至于辨别不出。按理,城堡上的炮眼和垛子是一样宽的,然而我看起来前者特别宽一些。

⑤其实,当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通过晶状体时,聚集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别。波长较长的暖色光(如红光)焦距长,焦点不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具有一种扩散性;相反,波长较短的冷色光(如蓝光)就比较清晰,具有某种收缩性。所以,同样大小的物体,红色物体就显得比蓝色物体大一些。

⑥色彩的膨胀、收缩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还与明亮程度有关。光亮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影像的轮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围绕着,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轮廓扩大了,看起来就觉得比实物大一些。

⑦另外,点光源发出光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会越来越弱。黄昏时太阳离地平线越来越近,与观察者越来越远,它的明亮程度也越来越小,周围的景物(苍山)也越来越暗,人们感到它越来越远了。同时,日落时,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些,太阳变大了,太阳旁边的景物在观察者的眼中就相对变小了。

⑧经过上面的解释,对日暮苍山远所勾勒的黄昏苍山图,我们是否有更通透的理解?

(摘编自王恒《光渗作用成就千古绝句》)


【材料二】
根据瑞利散射原理,光波的波长与其散射光的强度成反比,长波的散射光强度小,不易散射,短波的散射光强度大,容易散射。正午太阳直射,阳光穿过大气层厚度最小,其在大气层被散射掉的短波成分较少。早晨或黄昏的阳光斜射,穿过大气层的厚度比正午时厚得多,其被大气散射掉的短波成分较多。因此,观察者在早晨或黄昏接收到的阳光主要是长波。
1:不同时段的阳光入射示意图

(摘编自余小英、季瓦生《从物理学角度鉴赏“两小儿辩日”》)


【材料三】

物理学是用人的理智寻求自然界中表面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简洁规律美,文学是用情感感受世间的人和物,它是一种诗意的美。物理学与文学就像两条溪流。物理学这条溪流融汇了人类的理性,溪水沿着自己的方向准确无误地流动着。文学的溪流则充满了想象,那跳跃的溪水时而清脆嘹亮,时而忧郁低沉。当物理学与文学这两条溪流在向大海汇聚的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懂得了海阔天空,感受到了自然界更深邃、更广阔的美。

(摘编自韩晓霞《论物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光渗作用的产生主要受波长、明亮程度、距离三种因素的影响。
B.物理学只有汇聚到文学之中,才能沿着自己的方向准确地流动。
C.大小相同的红色物体比蓝色物体大是因为红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清晰,具有收缩性。
D.光渗作用是指深色形体在黑色或暗色背景的衬托下,具有反射光亮,呈扩张性的渗出这种现象。
2.下面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引用刘长卿的诗句点明了说明的内容,自然地引出下文,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材料二】采取图文结合形式,根据瑞利散射原理介绍了太阳在不同时段的光照特点。
C.【材料三】运用下定义、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介绍了物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D.【材料一】中“太阳旁边的景物在观察者的眼中就相对变小了。”这句话中“相对”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早晨或黄昏时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些”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023·广西贵港·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红色旅游】

材料一:传承红色基因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新时代红色旅游前进方向,为新时代用好红色资源指明了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0余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来自文物的珍贵、建筑体量的宏大、服务设施的完善,但其根本在于革命文化的博大精深、革命人物的感人事迹、革命精神的时代光芒。

(摘编自《中国旅游研究院&马蜂窝:2021年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

材料二:如今不少红色旅游景区都开启了云观赏模式。红色资源借助现代化技术,使云旅游红色景区成为可能。在中国旅游日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有2085名受访者参加的调查显示: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材料三:随着各地对红色资源的挖掘越来越深入,红色旅游景区也越来越多,打卡红色景区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如何使红色旅游更加吸引青少年呢?调查显示,68.5%的受访者认为应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整合资源,67.8%的受访者建议增强互动性,让青少年更有参与感。其他还有:接地气,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49.5%),加强内容设计,让青少年更有获得感(47.0%)。

在南京工作的吴铭认为,想让青少年更加了解革命历史,光靠课堂教学、书本知识肯定是不够的,需要有更多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要让青少年爱上红色旅游,就要符合青少年的学习特点,贴近他们的喜好。“比如可以创作更多贴近青少年的视频,用沉浸式的讲解、场景再现等方式,增强代入感。还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像《国家宝藏》那样,从小的物品延伸到大的历史,通过文化综艺的方式,吸引青少年了解红色故事,学习革命历史”。

家住陕西的95后张冉冉说,学校要组织青少年到红色景区参观学习,家长也应该多带孩子游览红色景区,让孩子了解国家、民族的历史,让红色精神能够一代代地传播下去。

就读于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刘浩认为,红色景区首先要加强宣传,让青少年了解当地的红色资源,愿意到红色景区参观。其次,学校要与景区进行联动,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比如开展红色主题游览日,通过亲身体验增进学习。第三,可以将当地的红色资源打造为青少年实践基地、学习基地,通过游览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习的严肃性和仪式感,让学生更有收获。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5.19,有删改)


(1)下列有关材料的表述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红色旅游吸引力在于革命文化博大精深、革命人物感人事迹、革命精神的时代光芒。
B.红色资源借现代化技术,使未来云旅游红色景区可以普及,教育成效比实地旅游明显。
C.《国家宝藏》文化综艺吸引青少年了解故事,学习历史,符合青少年的学习特点。
D.传承红色基因不仅需要青少年践行,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联动。
(2)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和图表,你觉得该问卷主要调查的问题是什么呢?
(3)讨论环节,小明说:“我们平时通过课堂学习红色文化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参加红色旅游活动呢?”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帮他解答。(100字以上)
2023-09-29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甲】自2020年3月在B站发布第一条视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至今已收获1915.6万粉丝,被许多学生奉为学术偶像而近期大火的新晋知识网红、数码科技自媒体,B站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更是凭一条视频带火上市公司股价暴涨14%。可见一大批在各自领域功底深厚,又深谙化繁为简传播规律的知识分享者正悄然走进公众视野。他们看起来与传统意义上的网红气质并不相符,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其引发的轰动效应,远非火爆二字能够形容。

②对于95后和00后来说,他们或基于兴趣爱好,或出于学术目的,或只作休闲娱乐,日常关注的知识网红五花八门。沈青是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出于自身专业需要和个人兴趣,她关注的知识网红,有哲学博士,有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有语言学教授等。她比较在意知识网红专业内容的丰富度,认为知识网红的专业知识素养要足够好。

③20岁的付淼日常很喜欢上B站看视频,主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财经类知识,以及与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视听语言更吸引人,也更浅显易懂。付森对于财经类知识的可视化解读印象深刻。平时专业学习遇到一些深奥的理论,她也习惯去B站找一些通俗化的视频,所以她认为知识网红要拥有将复杂知识简单化的能力。

④对于知识网红,沈青的同学杨柯有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判断标准——是否足够有趣。她很看重知识网红的幽默气质和文字功底,如果一个知识分享者的表达方式让我感觉眼前一亮,觉得非常有趣,我很可能就会关注。就是能够把一件事情说得有意思,但又不激烈,不会有特别强烈的观点输出,接受起来就比较舒服。

⑤不同于一些人对知识网红的中立态度,孟桐更多会以批判的眼光来剖析。相对来说,孟桐更关往知识网红身上的专业特质和输出形式,他会挑某一个领域专业过硬公认的有头有脸知识网红,诸如科技数码分享的何同学,文学研究领域的止庵,政治哲学方向的刘擎等等。他总结这些人之所以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因为他们在行业内身份地位较高,有一定权威性,同时研究的内容有一定门槛,简化后很容易被大众理解。他期待平台方不断完善内容监管和审核机制,建立起专业人才库,同时有专业的顾问为内容把关,让知识分享更加专业化,更具有责任感。


文本二

①早在知识网红的概念产生之前,中国传媒大学数据工程系教师刘青2007年就在线上分享计算机应用软件相关知识。2013年他开始在B站上传计算机应用软件教程,如今已是拥有174.8万粉丝的知名科普UP主。

②尽管能够直观感受到各种职业的顶尖高手都在通过知识分享出圈,但刘青经常会停下来思考:短视频式零散的知识分享的确很吸引人,但究竟是看热闹还是真的在学东西,完全看个人选择,任何学科的知识学习都是一个网络,而不是一个个零碎的点,要把它们连成线才能记忆得更加深刻全面,如果以应用为目标,就会更喜欢系统扎实的东西,反之就只是热衷于看一些整合后的内容。尽管拥有百万量级的粉丝,刘青对于在线知识分享的现状并不完全乐观,绝大多数人还是把时间花在刷视频看个乐子,可能只有10%的人热爱学习,但也不一定都能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多半只是看了碎片化的学习资料,听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表达,就认为自己是在学习,其实这并不系统也不够扎实。刘青认为,只有找到了系统的学习方法,然后不断练习,获取正向反馈,才能坚持下去,而这对于线上知识分享来说,并非易事。

③像刘青一样讲课好的老师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吃透专业,深入浅出,结合实际,这是专业授课最基本的要求,【乙】但罗翔身上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他在讲课的同时传递了很多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比如说如何为人,社会该怎么组织起来等等。这非常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内心诉求,他们对价值观的选择,其实是有些茫然的,而罗翔不只是讲解法律专业知识,他的很多思想观念,也是很多年轻人愿意追随的。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多次运用举例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B.许多高校的学生,出于相同的目的关注了“知识网红”,但对于“知识网红”,他们有着不同的态度。
C.文本二第①段写早在“知识网红”的概念产生之前,就已经有高校知名教授学者在线分享专业知识。
D.文本二第②段写短视频式零散的知识分享的确很吸引人,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将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趋势。
E.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大量直接引用了采访者的话,既直接论述了作者的观点,又显得真实亲切。
2.在上面两个文本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罗翔很受当代学生的欢迎,【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九年级(3)班围绕“观看短视频式的知识分享是在看热闹还是真的在学习?”这一话题拟开展一场辩论赛,杨杨同学选择了“观看短视频式的知识分享是在看热闹”的一方,请你结合文本帮他拟写一段辩词。要求:观点明确,表达清楚,有理有据。
2022-12-15更新 | 5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9日在北京闭幕。作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界定,服务贸易包括商业服务、通讯服务、运输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教育服务等内容。实际上,每天一睁眼,服务贸易就在我们身边。比如,逛街看到好吃的,给海外的朋友也寄一箱过去,这就使用了运输服务;在电影院看了部进口“大片”,就享受了文化娱乐服务;远程跟着外教老师学语言,就使用了教育服务。

优先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开放力度,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沃土。随着《外商投资法》的颁布实施,中国开放领域越来越宽,开放水平越来越高,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使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增长。自2012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平均增长率为7.8%,高于全球他国增速,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二。2019年虽然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所回落,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高达53.9%,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贸会作为我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它的举办对促进我国服务业、服务贸易交流与发展,提高全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材料二】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为最新前沿技术成果提供了展示应用平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集“                               ”为一体的科技盛宴。

针对目前全球疫情形势,本次服贸会采用了线上线下融合联动新模式,打造“云上服贸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服贸会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化会展新平台,完美呈现云上“展、论、洽”三大主题场景。展览方面,利用3D虚拟展台,为参展客商提供看得见的智能服务。论坛会议方面,通过5G、视频直播、视频会议、在线翻译等技术手段,连通线上线下会议论坛,打破地域和语言限制。洽谈方面,搭建云端虚拟洽谈间,遇到感兴趣的产品,观众们和客商可直接在线洽谈。

这场服贸会以科技办会为主旋律,设置无人驾驶、5G站点、机器人服务等近30个技术应用点。本次展会重点聚焦新技术应用,除有高科技手段进行支撑,还有一批高新技术新成果亮相展示,涵盖人工智能、智慧家居等多个生活领域,         。例如,无人驾驶汽车融合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等相关技术,可实现自主路径规划、自动避障、自主驾驶等功能,在特定环境中进行无人驾驶。在5G通讯服务专题展区,音乐迷可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观看演唱会;“宅一族”只用动动嘴说几句口令,服务机器人就会把冲泡好的咖啡端到桌前……

【材料三】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樊世杰认为,本届服贸会的举办,有利于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念和决心,推动中国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公司去年在服贸会上实现签约金额1500多万元,国内外多家5G应用技术公司、传媒公司及地方广电系统主动与我们对接。”兰亭数字首席执行官孙文博表示,“希望通过今年的服贸会让更多国家看到中国VR技术的发展。”目前兰亭公司已经与德国电信、中东VIVA、韩国LGU+等国外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协议。

有一位叫詹姆斯·基莫尼奥的特殊嘉宾,他是卢旺达驻华大使,多次在直播间为自己国家产品和特色产业“带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像一个引擎,带动其他国家的发展。”基莫尼奥说。

“全球服务,互惠共享”是本届服贸会的主题,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

1.阅读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结合这则材料所说明的主要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依据语境,在材料二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和句子,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新体验     新模式     新技术     观众感受到满满的“硬核”科技力量
B.新模式     新技术     新体验     让观众感受满满的“硬核”科技力量
C.新模式     新体验     新技术     观众感受到满满的“硬核"科技力量
D.新技术     新体验     新模式     让观众感受满满的“硬核”科技力量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展会的举办有哪些重要意义。
2021-01-23更新 | 3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