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广西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3-11-15 2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困难(0.15)
(一)

历史文化的字样,既在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的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优良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1.解释以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青睐:____________________(2)瑰宝: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文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趣但不失厚重             ②让他们亲民而不再“高冷”
③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       ④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

(二)

在中国,龙门石窟早已成为震古烁今的存在,深深镌刻在了历史的岩壁之上。它以一种高不可攀的文化标识让世人顶礼膜拜,尽管被摧残破坏后,或侵蚀风化,或残缺凋零,仍诉说着中国石窟艺术1400余年间的辉煌史诗。漫步伊水河畔,仰望龙门东西两山,千岩竞秀,万木争荣,一千四百余年的沧桑与芳华,十余个朝代的落寞与沉浮,从历史中穿越而来。恍惚间,大地骤然隆起,生命àn     )然失色,曾经颠沛流离的人生,凌乱不堪的日子在刹那竟鲜活而出,幻化、凝固成虔诚而纯粹的锦绣河山。

3.阅读(一)(二)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思接千_________(2)àn_________然失色
(三)

走进紫荆山上的千年古寺,穿过古色古香的牌楼小廊,一座座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庙殿近在眼前,看着走廊上的神话故事壁画和庙宇上的雕梁画栋,霎时有赏心悦目之感。这些精美绝伦的彩绘,均出自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浪古建筑彩绘传承人白迎君之手。除了画画,笛子、二胡等农村常用的乐器他也很娴熟。他说,学习艺术,得有耐心和细心,切不可囫囵吞枣。

4.文段(三)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优良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
B.在中国,龙门石窟早已成为震古烁今的存在,深深镌刻在了历史的岩壁之上。
C.一千四百余年的沧桑与芳华,十余个朝代的落寞与沉浮,从历史中穿越而来。
D.这些精美绝伦的彩绘,均出自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浪古建筑彩绘传承人白迎君之手。
2023-11-1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6.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句。

文学作品里常运用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情感。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①_________,②_________?”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李商隐的《无题》中“③_________,④_________”以春蚕、蜡烛为喻,剖白对情感坚贞执着,现在多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⑤_________,⑥_________”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故乡的水对自己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木兰诗》中“⑦_________,⑧_________”运用互文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衬托了木兰的英勇善战;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⑨_________,江春入旧年”运用对偶,写景兼点明时令,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⑩_________”以设问的手法,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

2023-11-13更新 | 3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材料一】

①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日暮苍山远勾勒傍晚时分山川的景象,它不仅美,而且很真实。为什么日暮的时候苍山会显得远一些呢?

②这实际上与黄昏时分太阳与苍山本身及之间的影像变化有关,其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学和心理学知识。

③早晨或黄昏时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白色(或浅色)的形体在黑色或暗色背景的衬托下,具有较强的反射光亮,呈扩张性的渗出,这种现象叫光渗作用。早晨或黄昏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相对周围的事物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就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或黄昏时比中午时大些。

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达·芬奇在他的著作中曾对光渗现象做过描述:隔着太阳窥看树枝,常觉得它变细了甚至于辨别不出。按理,城堡上的炮眼和垛子是一样宽的,然而我看起来前者特别宽一些。

⑤其实,当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通过晶状体时,聚集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别。波长较长的暖色光(如红光)焦距长,焦点不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具有一种扩散性;相反,波长较短的冷色光(如蓝光)就比较清晰,具有某种收缩性。所以,同样大小的物体,红色物体就显得比蓝色物体大一些。

⑥色彩的膨胀、收缩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还与明亮程度有关。光亮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影像的轮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围绕着,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轮廓扩大了,看起来就觉得比实物大一些。

⑦另外,点光源发出光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会越来越弱。黄昏时太阳离地平线越来越近,与观察者越来越远,它的明亮程度也越来越小,周围的景物(苍山)也越来越暗,人们感到它越来越远了。同时,日落时,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些,太阳变大了,太阳旁边的景物在观察者的眼中就相对变小了。

⑧经过上面的解释,对日暮苍山远所勾勒的黄昏苍山图,我们是否有更通透的理解?

(摘编自王恒《光渗作用成就千古绝句》)


【材料二】
根据瑞利散射原理,光波的波长与其散射光的强度成反比,长波的散射光强度小,不易散射,短波的散射光强度大,容易散射。正午太阳直射,阳光穿过大气层厚度最小,其在大气层被散射掉的短波成分较少。早晨或黄昏的阳光斜射,穿过大气层的厚度比正午时厚得多,其被大气散射掉的短波成分较多。因此,观察者在早晨或黄昏接收到的阳光主要是长波。
1:不同时段的阳光入射示意图

(摘编自余小英、季瓦生《从物理学角度鉴赏“两小儿辩日”》)


【材料三】

物理学是用人的理智寻求自然界中表面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简洁规律美,文学是用情感感受世间的人和物,它是一种诗意的美。物理学与文学就像两条溪流。物理学这条溪流融汇了人类的理性,溪水沿着自己的方向准确无误地流动着。文学的溪流则充满了想象,那跳跃的溪水时而清脆嘹亮,时而忧郁低沉。当物理学与文学这两条溪流在向大海汇聚的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懂得了海阔天空,感受到了自然界更深邃、更广阔的美。

(摘编自韩晓霞《论物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光渗作用的产生主要受波长、明亮程度、距离三种因素的影响。
B.物理学只有汇聚到文学之中,才能沿着自己的方向准确地流动。
C.大小相同的红色物体比蓝色物体大是因为红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清晰,具有收缩性。
D.光渗作用是指深色形体在黑色或暗色背景的衬托下,具有反射光亮,呈扩张性的渗出这种现象。
8.下面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引用刘长卿的诗句点明了说明的内容,自然地引出下文,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材料二】采取图文结合形式,根据瑞利散射原理介绍了太阳在不同时段的光照特点。
C.【材料三】运用下定义、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介绍了物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D.【材料一】中“太阳旁边的景物在观察者的眼中就相对变小了。”这句话中“相对”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早晨或黄昏时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些”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023-11-13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春塘村,有位理发师

①李世帮的理发店坐落在偏僻的山旮旯里。这里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汉河镇春塘村,二十多年前,李世帮从干汉河镇的泉堰村迁过来,开了这家理发店。因为他的厚道、老成持重,大家都习惯叫他老李同志。其实,他并不老,也就五十多岁。老李早年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老弱病残上门理发,一律免费。

②那时,他的理发店刚开业不久。一天,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过来了。老人满头白发,乱蓬蓬的,前沿遮住了眼睛,两侧挡住了耳朵。

我能在你这理发吗?

当然可以。老李很热情地答复,并立刻搬来椅子请老人坐下。

⑤老李为老人围上围布,开始为他洗头。老人的头发都快结成球了,老李耐心地将头发搓开,仔细地洗干净,然后开始理发。一边理发一边聊天。老人说,过去,理发师都上门理发,过年时只要提一块肉或者给几元钱就行了,现在都不兴上门了,有钱都请不来。有的理发店,一看我们这些老人上门理发,还不太愿意接待。。

⑥从老人口中得知,老人上半年跌了一跤。在外工作的孩子赶回来把他送到医院,老人基本痊愈后,孩子们就又外出了。住院加上在家休养,老人小半年没出门。这不,刚能拄着拐杖走动,就出来找理发的了。这一次,老李理了很长时间,还为老人掏了耳朵。从老人口中得知,村里像这样的老人少说也有上百位,大多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这真是个事儿呢。老李边理发边思忖。

⑧打烊后,他专程找到村主任,说:我想成立一个老人便民流动理发点,专门为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而且是免费的。

村里老人多了去了,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村主任问。

我先一个人干起来,然后慢慢征集志愿者,我想爱心人士还是很多的。老李似乎胸有成竹。稍微闲暇时,老李就带上一整套家伙,开着自己的小四轮车,逐个村民组跑,举着小喇叭大声喊:各位乡亲,我是村里老李理发店的,免费理发啦!

⑪一次,一位女同志火急火燎地来找老李。原来,她八十多岁的母亲已患病住院三个多月,大夫说老人恐怕时日无多。家人想在老人临终前给她理个发。老李听罢,立马收拾工具跟着这位女同志直奔医院。

⑫老人躺在床上,面色灰沉,两只深陷的眼睛无力地望着老李。老李顿时想到了自己过世的母亲,鼻子一酸。他戴上口罩,打来热水,熟练地为老人洗头。这头发应该是很长时间没洗了,老李轻轻抹上洗发膏,慢慢地搓,一连洗了三遍,才开始剪发。一边剪,眼泪一边在眼眶里打转。

⑬也许是老李的手艺将他的心意传递给了老人,只见老人的眼里慢慢有了光彩,脸色也红润了。病房里的人都投来赞许的目光,啧啧称赞老李真是好样的。理完了,老李拿来镜子,让老人照了照。看到自己清爽的头发,老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加个微信吧,以后老人有需要,随时找我。老李加了女同志的微信,却没有收理发的钱。

⑭大约一个月后,那位女同志又过来了,代表全家向老李表达感谢。她说,老人临终还惦记着理发师的好,一定要让女儿登门致谢。

⑮一段时间的义务理发干下来,老李深感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于是,老李凭着自己攒下的好人缘,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呼吁有爱心的理发师积极参与。人们纷纷聚集过来:村里的理发师、镇上的理发师,还有县城的理发师,都踊跃参与。几天时间,队伍就扩大到二百多人。每月,他们都会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组织十多名志愿者,到镇上的敬老院为老人免费服务。志愿者的影响越来越大,参与人员也越来越多。不仅是理发师,还有修理电器的、装潢的、缝纫的,都纷纷要求加入。老李也是来者不拒,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大,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⑯我问老李,做好事要贴时间、贴精力,甚至还要贴钱,划算吗?老李呵呵一笑:这账看你怎么算,我觉得很划算。我帮助了别人,在我需要时,人们也会帮助我。你看,我除了理发,家里还养鸡,现在每天我的养殖场都有志愿者来帮忙,还有人帮我在朋友圈里销售鸡蛋。这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老李顿了一下,又说:最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群众服务,就是我的分内事呀。

10.全文围绕“春塘村,有位理发师”叙述了理发师老李的一系列活动,请依据文章内容把横线补充完整。
理发店刚开业不久,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特地来理发,(1)________→李世帮得知村中老人理发不方便的情况,(2)________→一位女同志求助李世帮,李世帮去医院为临终老人理发。→李世帮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3)________
11.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头发应是很长时间没洗了,老李轻轻抹上洗发膏,慢慢地搓,一连洗了三遍,才开始剪发。
12.有人认为,第⑯段画线句有损老李的形象,应当删除。谈谈你的理解。
1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老李的人物形象。
2023-11-1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