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5 题号:20762843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永不录用

①凌晨三点,他才从网吧里出来,满脑子仍是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刚落地,一个黑影就横在他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②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他慌了:“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一定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③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县里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他这一辈子就完了!”

④“我已经给他够多机会了,可他不珍惜,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他一言不发,满脸通红,心如刀割。他一把拉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种地去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⑤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呢。

⑥但父亲真办到了。那天,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上中学同意让他插班旁听。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求过多少人!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说:“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我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⑦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一年后他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⑧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神情冷漠:“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但是你还保留了学籍呀。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了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⑨一切简直难以置信。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飞起来,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真得无可救药。”

⑩一年过去,他实现了誓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他恭敬地敬父亲酒,父亲却说:“孩子,其实你最应该敬的是你当年的班主任。”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给他讲起往事:

⑪那天,我跟你班主任去给你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我:“老大哥,那天我做得那么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您儿子去上网,又屡教不改,学校要开除他;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正戒掉网瘾。现在我已以他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这样可以为他保留学籍。”我虽不大懂,但感到儿子你还有希望。

⑫几天后,我接到班主任的电话:“你们镇上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班主任又嘱咐我:“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我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就没告诉你。

⑬后来,你班主任又偷偷来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不知怎么好!你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借这口气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⑭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⑮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1.阅读文章⑤至⑭自然段,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及“他”的心理历程。
______,心灰意冷→②下跪发誓,______→③重返学校,暗暗发狠→④______,感激涕零
2.小军同学读书喜欢做批注,读完本文后,他在划横线处作了批注,请你从中解决批注中的问题。
(1)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批注1:“麻利”这个词在这里用得好)请你说一说“麻利”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2)他神情冷漠:“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批注2:这句中的“!”改成“。”更能表现他的“冷漠”。)你觉得这里用句号、问号还是感叹号合适,为什么呢?
3.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
4.文章结尾写到他到了省城,“我要先去趟附中。”如果你是文中的“他”,见到老师会对老师说什么呢?(不少于50字)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明前茶

①那一年,我刚分配到城郊一所中学当教师,自问工作积极性不低,我用心备课,备课笔记写得像印刷体一样,随时可以拿到区里去展览;我千方百计搜罗新颖的试题,用蜡纸为全年级所有的孩子刻写油印讲义;我给每一位学生的试卷写分析评语,认真地制作表格、分析他们在知识体系上具有共性的疏漏,以及思维上的盲点。

②然而,令我意外的是,期中考试结束时,学校组织学生给教师打分评级,我得了B。这件事令我有说不出的沮丧和尴尬。校长知道我情绪不佳,建议我去旁听一下袁老师的教学。校长说:“袁老师每年接手的班级,孩子们都能飞快地认可他个人的魅力.成绩推进得非常快。要知道,这个年岁的孩子,是会因为喜爱某一位老师,而爱上他所执教的学科的。”

③于是,我就跨学科去听了袁老师的课。那节课他讲的是鲁迅先生的《故乡》。在课堂上,袁老师忽然拿出一个假发套,套在自己头上,并且换上了尖头高跟鞋,模拟豆腐西施出场时那尖酸刻薄的“圆规”味道。这奇妙的出场,让全班同学都笑了。接着,他开始模拟闰土在月光下追猹、叉猹的少年神勇,又模拟了闰土成年后低眉顺眼、以颤抖的声音叫“老爷”的卑微模样。我的心都战栗了起来,继而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④这样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鲁迅先生为何能三言两语就紧紧地抓住了人心? 袁老师踱到教室正中间,分析道:“之前,我们评价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不是说阳刚就是说阴柔。而鲁迅先生创造了一种阴而刚的风格,他对世情的冷眼旁观,他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精确,不留情面,也不留余地。他的小说是筋骨型的,要想嚼出它的味道,你需要有锋利的牙齿。”

⑤听完了袁老师的课,我还跟着他一起去跟学生吃午饭。在此之前,我总是打了饭,默默回到办公室里去吃的。我没有想到,这十多年来,袁老师的午饭都是跟学生一起吃的。他亲自为学生添饭添汤,甚至从家里带了盐水鸭来,用一次性的竹筷分发给每一位学生。他对学生说,他出身盐水鸭世家,懂得如何用十几种香料熬制卤水,如何用花椒盐替鸭胚做按摩,如何以卤水浸出皮白肉红骨头绿的盐水鸭。他说:“教书教得不开心的话,可以回家卖鸭子。”学生叹服说,看来让袁老师开心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那是在为教育事业挽留人才啊!

⑥我又看到,放了学,袁老师把女儿接来,由班上的女生们帮她辅导功课,而他自己在操场上与男生们打篮球。空旷的操场上,唯有袁老师班上的击球声从晚霞满天一直响到月亮升起来。

⑦他们打的是半场篮球,袁老师所在的球队有时输了,有时又赢了,最后所有打球的男生都会坐在篮球场旁边的双杠上吹吹晚风,听袁老师吹口琴。袁老师从自己的兜里掏出口琴来,试了试音,吹起《红梅花儿开》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似乎是过于老派的琴了,里面夹杂着俄罗斯原野上的晚风,夹杂着野莓果浓郁的香气,夹杂着月光照亮白桦树、马车和小驿站的永恒之美。袁老师都不用解释什么,在一场激烈的球赛之后,吹口琴的沉静与忧伤被月光看了去,也被孩子们看了去。这也许是一拨半大孩子人生中的重要一刻吧,与兄长般的老师坐在一起,听他鼓荡肺腑,用一曲琴音道尽人生的所有波峰和低谷。

⑧袁老师沉浸在与孩子们相处的幸福中,他一句话都不必叮嘱,孩子们自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回味这一刻。人怎样才能发掘出职业背后的诗意,又应该如何津津有味地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袁老师用一场球赛和婉转悠扬的口琴曲,点拨了这一切。

⑨我倏然明白,自己与一位好教师真正的差距在哪里了。

(选自《扬子晚报》2021年11月4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我”认真备课、刻写讲义、写试卷评语,主要是为引出袁老师作铺垫。
B.文中写道“我的心都战栗了起来”,通过描写“我”听课的感受,突出了袁老师教学水平高超。
C.文中提到袁老师带来盐水鸭并“用一次性的竹筷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表现了袁老师的细心。
D.文章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了袁老师的人物形象。
2.围绕袁老师,文章主要叙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梳理。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文章结尾写道“我倏然明白,自己与一位好教师真正的差距在哪里了”,你认为“我”与一位好教师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袁老师的人物形象。
2024-03-31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份工资

曾祥伍

①父亲把一个鸡蛋夹到他的碗里说,我给你找了一份网吧的工作,你愿意去吗?他惊讶地看了父亲一眼,没有说话。

②不知道中了什么邪,高二的下学期开始,平时成绩挺优秀的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开始还瞒着家里,隔三岔五地过过瘾。后来竟然一头扎进网吧,玩得昏天地暗,最长的一次是两天两夜没下线,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③班主任三番五次地登门,母亲的眼泪似乎要将整个家淹没,而父亲的咆哮就像闷热夏天里的干雷,足以把桌子上的碗震落下来。换回来的却是他的一句话——我不想读书了,读书没意思。整个家立即像掉进了冰窟窿。可是,恨透了网吧的父亲竟然说为他找了一份网吧的工作,他会信吗?直到父亲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他确信父亲不是在讽刺他,才犹豫地点了点头。

④第二天早上,父亲送他去网吧。他发现竟然是他以前经常光顾的那家网吧。父亲似乎跟这里的人很熟,对一个中年人说些多多关照之类的话后就走了。

⑤中年人问他能干什么,他红着脸半天说不出话来。他除了会玩游戏之外,其它电脑知识一无所有。中年人看出了他的窘相,就说你什么都不会,怎么能在这里打工呢?要不是看你父亲的面子,我不会收你的。你先从最简单的收费开始吧。

⑥长那么大,他第一次听到这么刺耳的话。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损害,他差点扭头就走了。

⑦可是,他最终点了点头。

⑧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之旅。但是他发现就算是收费这样简单的事情要做好也并不容易。按照中年人的吩咐,他要面带微笑,辨别钱的真伪,然后打卡。动作稍微慢一点,还会受到顾客的呵斥。有时候他站了一天,腰酸背疼的,刚想坐下休息一会,中年人就会走过来说,这里要求站着服务。他原本以为到网吧打工,没事的时候可以上上网,现在他发现想错了。即使没事,中年人也不允许他离开岗位半步,更不用说玩游戏了。他觉得中年人对他太苛刻了,稍微犯点小错,或者动作慢些,就会遭到训斥,甚至当着很多人的面不客气地对他说,如果下次还这样,就扣发工资。每当这时候,他就会思念起他的老师来。老师是多么耐心啊,从来不会用那么强硬的语气跟他说话。

⑨晚上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了一桌好饭。父亲特意开了瓶酒,说是为了庆祝他找到第一份工作。看着眼睛红红的母亲,强作笑容的父亲,他没有接父亲递过来的酒杯,埋下头默默地扒饭。也许是站了一天有些累了的缘故吧,他第一次觉得母亲做的饭是那么有味道,以前,他总是埋怨母亲做的饭不好吃。

⑩有一天,所有的人都在静静地上网,网吧里只听得见电流的声音。他百无聊赖地站着。这时,他发现一位大娘走了进来。她绕室内走了一圈,然后在一位跟他年纪相仿的少年旁边停了下来。少年因为专注于游戏,竟然没有发觉旁边站了个人。接着,他看到了不敢相信的一幕。这位大娘在少年旁边看了一会儿,竟然哭着给少年跪下了。大娘的哭声惊动了所有的人,大家都停止了上网。在大娘断断续续的哭诉中,他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大娘是从乡下来的,少年是她的儿子,她千辛万苦挣钱给儿子进城读书,可是儿子却用来上网,已经有差不多一个学期没进教室了,而她一直还蒙在鼓里。大娘是来求儿子去读书的。他看到豆大的汗粒从那位少年的额头上滚落,而大娘那撕心的声音撞击着他的心,他感觉眼睛潮潮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他内心深处开始厌烦起网吧来。每天重复做着单调的一件事,远没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有滋味,但少年的执拗使他不想跟父亲开口说什么。

⑪一个月终于过去了。这天,他问中年人,能不能把这个月的工资结了?

⑫怎么了?想打退堂鼓?这点苦都吃不了,你今后还能干什么?中年人一点都不客气。

⑬我想继续读书去。他嗫嚅着。

⑭中年人思考了一下,说,按规定,三个月试用期结束才能开工资的,这也是我当初与你父亲谈好的。不过,你的情况特殊,可以考虑。就这样,他拿着从中年人那里领来的第一份工资——500元钱,回了家。

⑮第二天,他把钱交到父亲手里,说我读书去……

⑯现在,当他坐在高大的写字楼里,读着自己喜爱的书,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便常常想起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来。当然,他也是事后才知道,他所谓的第一份工资,其实是父亲自己掏的腰包,只不过是搞艺术的父亲换了一种形式艺术地给了他而已。

1.仿照示例,梳理文中沾染网瘾的少年心理变化的过程。
网游成瘾——感觉读书没意思;初见老板——( 窘迫自己无用 );遭遇训斥——(① );大娘跪劝儿子——(②        );结领工资——(决定重回学校)。
2.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父亲的咆哮就像闷热夏天里的干雷,足以把桌子上的碗震落下来。
3.小说结尾写“其实是父亲自己掏的腰包,只不过是搞艺术的父亲换了一种形式艺术地给了他而已”,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父亲教育儿子的“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
4.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游戏越来越得到青少年的青睐,有的甚至沉迷其中,结合文中“他”的经历,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21-11-09更新 | 1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婆婆纳

宋梅花

①婆婆纳开在三月,紫蓝色的小花儿,像田埂上的星星。

②每年婆婆纳开时,南门口的人都能闻到铜婆煮的果茶香。听说,煮果茶,是铜婆的家传秘方。

③铜婆无儿无女,很勤快,每天清晨提着一对水葫芦去河对岸打水。铜婆顺着岩板儿路,一直走到码头。船工们说,这整个庸城,起得最早的怕是铜婆。

④河对岸草滩上有股水,从草根下沁出来,随便喝一口都是甜的。久而久之,那股水沁出来一个坑,常年不竭,河对岸那些菜农们常排队舀了背回去喝。河这边去背水的也多,坐渡船过河。铜婆每天早上跑几趟。南门口买果茶的人,都会盯着铜婆那把錾花大铜壶。大铜壶放在两个铁轮的火炉上。铜壶和铜婆有些不相称,铜婆瘦,铜壶圆,铜壶身上錾了许多花花叶叶,壶盖和壶口分别雕有龙头和龙尾,壶把上还用铜环儿连着一把两根筷子长的小铜棍。喝茶的人说,这果茶果然名不虚传,香,上面还漂着油花花儿。有人猜测,那把大铜壶里肯定有秘密,不然,果茶咋会那么香?铜婆知晓这些话后,丝瓜络样的脸上不见任何表情。

⑤有一天,南门口闻不到果茶香,冒热气的大铜壶也没见着,一打听,原来铜婆背水在河边鹅卵石滩崴了脚,出不来。足足两个月不见出摊儿,这让喝惯了她煮的果茶的人怪不自在。那把大壶,那一摞整整齐齐有缺口的茶碗,总让人念想,天天都有人打听。这时,铜婆却放出话来,要卖大铜壶,不再煮茶卖水。铜婆可能对那把铜壶有感情吧,即使卖,也给铜壶定了个天价,让人听了有些发愣。不出几天,庸城都晓得铜婆要卖壶。

⑥半个月过去,铜婆的壶还没卖掉,价格实在是高了,街坊们说着说着都摇头。又过了一个月,铜婆又放出话来,谁愿意买铜壶,传授他煮果茶的秘诀。大伙一听又纷纷摇头:“果茶生意是绝活儿,是个做得的活儿,但一碗果茶才卖多少钱呢?那铜壶倒像是金壶呢,得赔上大半个家当,不成,不成。”

⑦铜婆的壶,实在太贵了,庸城人议论纷纷,没人敢买铜壶,只能在心里惦记冒着油花花儿的果茶。

⑧有天,天刚蒙蒙亮,南门口有人起得早,经过铜婆住的巷子时猛然看到那把铜壶放在巷口便跑进去喊:“铜婆,铜婆,壶不卖了吗?又开始煮果茶?”

⑨铜婆听,忙开门出来,两只小脚跑得飞快。很多天没见,铜婆更瘦了。铜婆跑出巷口,一把抱住那壶,如获至宝:“哎呀我的壶啊!你是跑到哪儿去了呀……”

⑩原来,铜婆的茶壶被偷走了,崴脚是假。那天她从河边背水回来,壶便不见了,门板上的铁扣绊,被敲掉了。

⑪庸城人笑说,人老成精,那强盗偷走了壶,却无法卖,铜婆替他喊价了,只好乖乖送回来。

⑫庸城人又能喝着铜婆煮的果茶了,但果茶似乎少了香味,和老木叶茶没区别,大伙喝着,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更奇怪的是,铜婆请南门口苏先生帮写了个招徒启事,铜婆要传茶艺。铜婆收徒只有一个条件:力大能搬壶,会搅茶便可。原来,煮果茶是要搅得好。庸城人说怪不得好喝。

⑬一个月后,河对面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黑黑的后生走到铜婆摊前,一来便叩头,要拜师,铜婆不应就不起来。铜婆一问,是个诚心来学茶的,便收下了。

⑭铜婆不用去背水了,那后生是河对面的人,熟门熟路,背水便是他的活儿了。

⑮后生是个孝子,每天帮铜婆做事,要求不高,只每天要两碗果茶带回家给家里老母亲喝。铜婆点头应允。但生意却似乎没以前好,果茶不香了。

⑯庸城人说,果茶不香,铜婆为何要收徒,传不出真艺收徒弟做甚。庸城人说着说着,铜婆便病了,这回是真病。一日,她把后生喊到床前:“我煮果茶这人间陋活儿,真要学之人寥寥无几,你来学,说明有缘。这果茶如今少了一味,是不能香的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可增这茶的味道,就是铜壶上的那根环棍儿。可惜,当时那茶壶回来之日,便没见了那根铜环棍儿。搅茶是个巧活儿,没了这茶棍,茶艺学来何益!你还是回家好好侍候老母亲吧。”

⑰后生一听,转身出巷口坐船,跑回家。几天后,气喘吁吁又跑回铜婆面前,手里多了样东西。铜婆一见,眼一亮,平静地说:“果茶又要香了。这不是普通的铜棍儿,是我爷爷的爷爷当年在几百来种香料里熬制出来的料棍儿,缺了它,果茶就不叫果茶了。你那时知错退壶,却掉了这根环棍儿。”后生一听,羞愧难当,长跪不起。

⑱铜婆又说:“这茶壶沉,不是一般人搬得动的。你一来,我便知道是你搬走了铜壶。因为铜壶上那个环棍儿,要取下来才能扣住手搬起铜壶……”第二日,果茶的香气弥漫了半条南门街,听说,铜婆收的那个徒儿待她如亲娘,庸城人说,是果茶的香气,给铜婆送来了一个儿子养老。

(选自《金山》2022年第7期)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的婆婆纳”这个标题一语双关,暗示了无儿无女的铜婆最终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B.小说写后生学茶艺,报酬只要求每天两碗果茶,是为了刻画一个沉迷于茶艺的学徒形象。
C.小说取材于社会生活,设置一波三折的情节,细腻地写出了人世间的温情与人性的美好。
D.“铜婆一见,眼一亮,平静地说”,“平静”表现了铜婆早就知道环棍在后生那的心理。
2.根据文中“铜壶”这一线索,在方框内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3.根据提示,结合文章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铜婆跑出巷口,一把抱住那壶,如获至宝:“哎呀我的壶啊!你是跑到哪儿去了呀……”
(2)庸城人笑说,人老成精,那强盗偷走了壶,却无法卖,铜婆替他喊价了,只好乖乖送回来。
4.文中的“果茶香”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2023-04-22更新 | 1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