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85 题号:20826786
阅读古代诗文,回答问题。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注释]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


【注释】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作者游览黄山,途经了众多景点,下列不属于文中作者游览的景点的一项是(     
A.白岳        慈光寺B.云巢             文殊院
C.汤泉        立雪台D.百步云梯       入夺舍
(2)侧面烘托是一种常见的手法,结合本文与《三峡》,分析两文作者在写“山”的特点时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3)下列与“在悬崖之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陶渊明《桃花源记》)
B.何陋有(刘禹锡《陋室铭》)
C.戴朱缨宝饰帽(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呼尔而与(《鱼我所欲也》)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极乐寺纪游

袁宏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注】①高梁桥:临近极乐寺,为北京西郊名胜。②绀(gàn):天青色。③张盖:张开的车盖。④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帽子。这里表示弃官退隐。⑤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⑥情障:这里指心愿。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1)路径亦   (     )
(2)佛庐道院甚(     )
(3)极乐寺桥可三里(     )
(4)此山水一段情障(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B.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C.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D.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
(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
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021-04-24更新 | 2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内容。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2.“咸”“并”“具”“皆”,在文言中有时跟“都”的含义相同,有时又不同。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跟“都”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C.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D.叹惋。
3.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林 尽 水 源,便 得 一 山,山 有 小 口,仿 佛 若 有 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根据作者对桃花源的描述,用你的话来说说,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渔人大概说的是什么,桃源人叹惋的是什么。
2018-03-21更新 | 3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婴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陵 襄:冲上、漫上
B.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C.互相轩邈:往高处伸展
D.泉水石 激:冲击,撞击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乘奔御风              神龟寿
B.春冬              夫君子
C.相与步中庭             我如浮云
D.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A.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断绝。
B.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C.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D.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断绝。
4.下列句子中前后两句所写景物的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B.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023-12-27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