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2086737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快递里的深情

①自从故乡小镇上有了快递网点后,我隔三差五就会给在老家的父亲邮寄一些物品。起初,父亲听说需要凭借手机取件码才能取快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思想保守的他,最怕接触新鲜事物。他生怕一不小心就把银行卡里的养老钱捣鼓没了,所以给他买的智能手机,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②父亲的忧惧丝毫阻挡不了我往家里邮寄东西的热情,每次收到取件短信后,他都不得不硬着头皮开着电动三轮车,去距家4公里的集镇上取件。一段时间过后,取的快递多了,父亲便不再惧怕其中的深奥繁琐,以至再收到取件短信时,都会喜不自胜地直奔集镇。而快递,也成了我们父子之间紧密的温情纽带。

③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我准备再给家里邮寄一点东西回去。父亲忙不迭地一口回绝:家里什么都有,千万别乱花钱!我说东西都已经打包,明早就能发出。父亲一听木已成舟,也就不再做无谓的争辩了。他放低声音问我这回又寄了什么,我说有给奶奶的保健品,给他的茶叶,给小侄女、小侄子的烧鸡,还有一些山野干货。

④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出其不意地给家里寄东西,父亲每次收到快递后,都会打电话将我训斥一番,且每次训斥的时长都在一刻钟以上。父亲的训斥蕴含着一个规律———先是将我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不管父亲多么怒火中烧,我都会心花怒放,因为从他那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的孝心包裹的自豪感。而对我来说,能够时常在电话里听到父亲声嘶力竭训斥,亦是十分开心的事,至少可以说明,声如洪钟的父亲,身体依然康健,精气神依旧十足。

⑤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突然收到一件发自老家的快递,拆开一看,顿时泪奔———里面是一双父亲做的布鞋。这也是他老人家给我寄的第一件快递。我记得曾在无意间和他说过,我特别喜欢穿他做的布鞋,没想到随口的一句话,父亲竟然记在了心里,并重拾起搁置了多年的手艺,给我做了这双布鞋。父亲的视力虽大不如前,体力也每况愈下,但针线活的功夫依旧不减当年。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捧着那双布鞋,我再度潸然泪下。

⑥渐渐地感受到了快递带给生活的便利后,父亲也开始频繁地给我邮寄东西,只是他寄的物品大都非常经济实惠。比如,春天,寄瓜果和蔬菜;秋天,寄玉米和黄豆;冬天,寄土豆和红薯。自家地里一年四季产的粮油果蔬,他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寄来让我尝鲜,以至后来他每次给我打电话的结束语,都变成了缺啥少啥和我说,我给你用快递寄过去

⑦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时空的距离。我们频繁给对方邮寄的东西,并非都是真正所需之物,我们邮寄的,其实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在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看着父亲寄来的包裹泣不成声,但我希望父亲不要像我这样伤感。我期盼自己寄出去的每一份快递,都是一剂纾解思念之苦的灵丹妙药,更祈愿这一份份蕴含在快递里的绵绵真情,会馨香恒远、历久弥坚。

1.梳理选文中父亲面对“取件短信”时的情感变化,每空用四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惧怕→______________
2.父亲每次收到快递后,都会怒火中烧,将“我”“训斥”一番,“我”为什么还会心花怒放?
3.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⑤段加线句中“捧”字能不能改成“拎”,为什么?
着那双布鞋,我再度潸然泪下。
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题目“快递里的深情”有什么妙处。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种下两百万棵树的女人

沈轶伦

①我记得不久前在她的工作室里,她坐在我面前的样子,一脸憔悴。眼睛里都是血丝,六十岁开外的人,熬了几夜没睡。一切只有她和丈夫两个人在做主力。12年,这对上海老夫妻在内蒙古沙漠种下了200万棵树。

②因为采访,我已经认识“大地妈妈”易解放快十年了。我知道她为什么一直坚持种树。如果说某种因果,那科尔沁和阿拉善沙漠里的那片绿荫的因,就是这对夫妇失去的儿子。

③易解放的独子在2000年去世。

④当时,是这一家三口东渡日本的第七年。易解放在日本一家旅游公司工作,丈夫杨安泰开了一家私人中医诊所。唯一的儿子杨睿哲在中央大学商学部读书。像往常一样,一日晚餐后,旅日的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国的新闻。那天正在报道中国北方的沙尘暴:遮天蔽日的沙尘里,行人们捂住口鼻在沙尘暴中摸索前行,汽车在白天甚至都要开着车灯。22岁的杨睿哲看着电视不禁对母亲说:“我大学毕业后要回中国为沙漠种树。”睿哲接着说:“要搞就搞大的,种它一片森林。”易解放随口说:“啊哟,那哪里来的钱呢?”儿子不响。

⑤两周后的5月22日,易解放像往常一样去公司上班。可刚到公司半小时,就接到儿子学校打来的一个电话:睿哲在上学途中出了车祸。等到夫妻俩赶到医院,儿子已经永远地停止了心跳。

⑥整整两年的日子里,易解放和丈夫都在保留了儿子衣服的房间里,一遍遍听留有儿子声音的磁带。一个声音忽然在易解放的脑海里清晰,那是儿子生前这段关于沙漠种树的对话。终日以泪洗面的她似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她真的回到中国,又去了内蒙古。

⑦她在日本成立了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绿色生命”组织,第一笔去中国种树的启动金,就是儿子去世后的生命保险金。在远离熟悉的都市生活的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沙漠里,她牵头成立的“绿色生命”组织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协议,并种下了第一批树。

⑧在沙漠里种下第一批万棵杨树后,易解放执意在附近住下,同当地村民一道守护树苗。有时夜半风起,猛然惊醒的她会赤脚奔向林地,在一棵棵树苗前奔跑停顿,看看树苗有没有被吹倒……小树苗栽下的第三天,一年无雨的库伦旗终于下了一场透雨,村民们拍手称奇,笑称易解放是“雨女”。在第一次接受我的采访时,她和我说,是杨树唉,小杨,就是儿子的名字,不是吗?

⑨如此,一年数次,她往返于日本、上海和内蒙古,呼吁捐款募集资金,带领志愿者去实地勘察种植,传递环保防沙知识,事事亲力亲为,渐渐从50岁出头,一路也就过了耳顺之年。

⑩后来关于易解放的报道渐渐多起来了。时不时,就能在媒体上看见她的脸。

她立誓要用10年时间在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科尔沁沙漠种植110万棵树。11年过去,宏愿已经完成了,可她又在内蒙古多伦县启动了种植1万亩樟子松防沙林工程,继而又开始在内蒙古西部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种植梭梭林2000亩。

她说她已经停不下来,这次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儿子的心愿,而是她自己的心愿。“如果你看过那里的生态环境,如果你看过那里的孩子……”

“你停不下来的。”她说。

随着广而告之,每年总有百人和她同去内蒙古。她记每一笔捐款,做账管理,联系每一个有意参与的志愿者,安排前往内蒙古的时间、路线和住宿。哪怕只捐一棵树,她和丈夫也要回信感谢再三。就连出门坐出租车,她也会趁机对司机宣传和募捐一次。

2010年,易解放腹痛难忍,在志愿者的再三催促下,她才去医院体检,结果发现肠子里有癌细胞。但手术后第8天她就下床工作。2012年,伤口又痛了起来,回沪后发现已经肠粘连,急需再次手术。去年,她又一次躺在手术台上,但刚刚出院,她又出现在了去内蒙古的路上。

“我得到很多帮助,但并没有后继有人。谁能代替我呢?有时一些商会也请我去演讲,或者请我参加活动,我也要给面子的对不对?我不去,就少一笔捐款不是?”她说,笑笑,两颊都是细纹。

总还是有人会寻到易解放,要她一遍一遍讲她种树的初衷。如《祝福》里的人那样,特意寻了祥林嫂去那样,叫她重复丧子的故事。但易解放不恼,有人拿这些做文章或者煽情的切入点,也无所谓。她说她已经不再是为了自己。甚至房价这么高涨的年月里,她卖了在上海的一套房,继续贴补种树的事业。

十年,我见证她慢慢变老。也一遍一遍看着她在各类访谈节目里打起精神,说她的故事。我一直记得这个场景——2007年3月,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二馆的二楼窗畔,窗外的春光。

这一天,是我第一次遇见易解放,当时58岁的她,第一次和我说到儿子的死。那天东二馆楼下,有棵三米多高的海棠正值花期。风一摇,粉色的花瓣,就像雨一样宛转飘落,有几瓣,随风旋至二楼的窗。易解放看到了,就停止了说话。她的声音里已经没有哽咽了,语调是平静的,但有那么一会儿,我觉得采访本身是一件残忍的事情。我们俩静静坐在那里,一起看这棵树。飞上来的花瓣柔软地落在窗边,如有灵魂一般。

当她把头回转过来时,没有再说自己的事,而是问我:“你几岁了?”我说了年纪。她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伸出手想要比画一下,仿佛前面就有一个孩子似的,她说:“若是我儿子活着,就比你大一点儿。”我心里一动。这比后来她告诉我如何卖房种树、如何沙漠行走、如何夜里求雨更叫人心里酸涩。

㉑对于母亲来说,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只有两类,比我家孩子大的和比我家孩子小的。她说她把儿子的墓带回上海了,每周都要去,贴着墓碑说话。

㉒总有一天,一切会归于平静。没有话筒、灯光,没有镜头和讲台,也没有募捐和志愿者。但等到这普通的一家三口都不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时,沙漠里的那些枝叶毕竟还在,在远离都市喧嚣的地方,婆娑声声,继续说话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自然段点明了易解放在沙漠里种树的初衷。
B.第⑧自然段村民们把易解放称作“雨女”,反映当地百姓缺乏文化,有迷信思想。
C.第自然段两个加点的“如果”,揭示易解放坚持植树造林的目的已悄然转变。
D.第自然段对海棠花瓣飘落的描写,极富感染力,能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请简要分析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文章第自然段为什么讲述易解放治病的经历?
4.结合全文内容,请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划线句的理解。
2022-06-01更新 | 31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家缝纫店

李汀

①小店在一棵小叶榕树旁,绿油油的树叶遮挡了店名,只从窗户玻璃反射出“老家缝纫店”五个字。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经过这家小店,布料的那种青草和泥土味迎过来,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

②那天一时兴起,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店。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静静坐在一台老式缝纫机前,埋着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笑容安静地绽放。她手上的鞋垫已经绣出一朵花的雏形,是桃花绽放的样子。她头也不抬,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便看哈。”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

③小店只有几平方米,却很整洁,一排木架子上一字摆好小布鞋,还有叠好的布围裙。这时,屋子里一幅“中国梦,我的梦”的十字绣吸引了我,我静静欣赏着。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我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看,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

④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沉甸甸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下笼罩过来。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布鞋,一张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绳一针一线地钉。钉好一双千层布鞋底,需要密密麻麻钉上两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做好。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针尾,针头露出来,再用牙齿把针头扯起来。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反复两千多次。母亲扯线有时用力过猛,线头“嘣”一声断了。断了,接上,母亲有的是耐心。生活需要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干不成。母亲常这样告诉我。

⑤我端详着这一双双千层底布鞋,心里盘算着,做一双鞋需要十几个夜晚,这些布鞋,需要多少个夜晚?我眼前的这个老人,她把日子过得这么安静,这么平和。做好一双千层底布鞋,摆一双在木架子上,她为自己的劳动由衷地欢喜。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

⑥我从木架子上抖开一张布围裙,摊开一看,心里一惊:好精致的围裙。一张橘黄色的布围裙,做成了双手拥抱的样子,优雅极了。这样的围裙系在身上,做一顿心爱的午餐或者晚餐,用双手拥抱那些蔬菜的气息,用双手感受生活的味道,想起来就满满的幸福。我问:“这围裙多少钱?”老人抬头看我,笑嘻嘻地说:“三十元。”我递钱给老人,老人满脸笑容地夸我:“一个懂生活的男人。”我摇摇头说:“我给母亲买的,母亲喜欢。”我确实觉得母亲系着这围裙,倚门看我吃着可口的饭菜,一定很温暖。

⑦小店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老人却视而不见。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走进这家小店,我或者买一双千层底布鞋,或者买一双鞋垫。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拂过一样,平展而安静。即便什么也不说,能够在小店门口呼吸一下那些布料的气息,心里也会安逸很多。

⑧一天,小店贴出一张告示,告知小店搬去了东城。我赶紧骑车去找。一条街上,清一色的小店,传出“哒哒哒”响的缝纫店,散发着木香的小木工店,满屋子小背篼、小箩筐、小斗笠、小蒸笼的篾具店,还有摆着小铁锤、小锄头、小镰刀的铁具店。我走进“老家缝纫店”,老人一眼认出我,不停地给我说,这街上人气旺,整条街都是小商小店。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让我们小店都经营得很体面。

⑨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一棵小叶榕树下,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篾具店、铁具店,我很激动,为这个城市拥有这些小店激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小店,为我们的日子积聚着点点滴滴生活的便利与温暖。

⑩回到家里,我有了新的愿望,哪天退休了,我也要去东城开家小店,做老布鞋垫,做千层底布鞋,天天享受那种布料带来的幸福味道。

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情节“我”的心理感受
经过小店,布料的青草和泥土味迎来。像置身田野,每一口气都干净纯粹。
拐进小店,老妇人低声招呼“我”。______
“我”从木架子上抖开一张布围裙心里一惊,觉得围裙精致。
______为小店和老人们激动,感到生活便利和温暖。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拂过一样,平展而安静。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4.文章第④段是什么记叙方式?在内容、情感、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2019-06-12更新 | 22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隔离在1111房的日子

2021年岁末的一天,我打开电脑正准备给学生上网课,却接到了社区的电话……作为一名被大数据锁定的新冠密接者,我被隔离在了Z市一家商务酒店的1111号房间,独自度过了16个漫长的夜晚和白天。

隔离的日子,简直就是与世隔绝,白昼变得极短,那漫长的夜幕黑得像垂暮之人的眼睛,浑浊不清。心中对于可能感染的恐惧,还有这次的国家级课题正在最关键的结题阶段,怎么就偏偏这个时候,厄运找上了我。当一个人心里有了黑暗的种子,看什么都是灰败的。

③近段时间,每天就是无休止的核酸检测和汇报身体状况,本来规定是只要13714这几天做就够了,但现在上头部门多,今天你发个文件,明天他发个指令,弄得我们听谁的都不知道了。反正是层层加码,苦了我们。

④好在酒店的隔音不是太好,隔壁房间的人声未被隔断。隔壁1110室的大妈,每天都在对着手机动情地歌唱,操着一口地道的绍兴普通话,唱着几首俗烂的老歌,什么《真的好想你》《纤夫的爱》之类,时而浅吟低唱,时而引吭高歌,时而还与视频中的男主对唱。她没啥技巧,却很有热情。有时医生敲门来检测,恰逢她正自得,这时她的应门之声就很富乐感了。时而是来—嘞一声,那字在字的上抛后戛然而止,仿佛唱了个清晰的休止符;时而是来—喽—的笑腔,那字起伏绵延着,伴着踢踏踢踏的快当声,直至与她开门时的呵呵一笑无缝衔接。

⑤我常听着想笑,觉得她不像大妈,倒像个开心的女娃,隔离带给她的似乎不是什么孤独,而是她一个人的狂欢。然而,她那开怀的歌声,恰似一抹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我清冷的1111号房问。

⑥比大妈的歌声更具穿透力的,是隔壁1112室那位大叔的电话声。他每天总要接听好几个电话,且声如洪钟,一墙之隔俨然形同虚设。他在电话里总是跟对方说着这里的好,早餐好、菜品丰盛、水果吃不完……日子简直比当皇帝还惬意,皇帝还要为国家操心,而如今却是国家在为他操心。我听得暗自发笑,心想这大叔怎么就只报喜不报忧呢?从不跟对方说我们的房间朝北,整天照不到阳光,酷似冷宫;空调温度被限定在20℃以下,太冷,澡都不敢冲……难道这些他都没感觉?或许他是个很为别人着想的人吧,报喜是想让对方放心,不报忧是不想让亲友为他担心;又或许他是个悦纳生活的人吧,他悦纳生活,生活自然也就悦纳了他,确实令人羡慕。

⑦隔离在1111号房间,接触最多的,就是那位每天来房门口为我测体温、做核检的小伙子了。然而他从头到脚一身防护,与我又有着不可触碰的隔膜。好在防护服遮不住他高挑的身材,防护罩更隔不断他那清澈的眼神。每天清晨6时许,小伙就来挨个敲门做核酸。解除隔离前的那天清晨,更是连做两次核检,且前后间隔还不到2分钟,我问这样连做两次与做一次有啥不一样,小伙答得利索:反正领导说不一样就不一样了呗,他们负责说,也不管我们做得累不累。

⑧但他也仅仅只是抱怨而已。他做鼻检最是轻柔,棉花棒的深浅轻重拿捏得很准,不会让人酸痛得要后仰。我也曾托他要过一支笔和一沓纸,他都热情地为我送来。我还两次向他要过茶叶,他也不厌其烦,且每次都是绿茶红茶各5包。是好让我自己选择?或者让我尝尝不同的口味?多好的小伙啊!正直,率真,细心……还有太多令人欣赏的特质。

⑨解除隔离后,我专门请他吃了顿饭。有的人就是这样,你越了解他,越觉得这样的灵魂可敬可佩。这个小伙子是医学院的研究生,想要留在省城的三甲医院工作,就必须读博,而疫情将这一切都打乱了,出国留学的计划更是遥遥无期。而现在,他白天工作,晚上一个人挑灯夜战,复习迎考。他说,一开始很不能适应,但当你心里明白有的事是不得不去做的时候,便不再抱怨,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努力,机会来了就一定能抓住。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是轻松的,眼里是含笑的。我从可没想到,我会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后辈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是啊,心里的热望怎么能因为现实的寒凉而失了温度。

⑩那夜,夜幕里的星子,一闪一闪,像明亮而清透的眼睛,微笑着看着这个世界。隔离在1111房间那16个日夜,隔断了时空的联系,却未能隔断心灵的眺望。

(选自《师道》2022年第3期)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在ABC三处横线上将情节补充完整。
人物表现“我”的心理
1110室的大妈每天都在对着手机动情地歌唱___________
1112室的大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慕
做核酸的小伙子虽抱怨,但认真做鼻检,且热情地帮助我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佩

2.结合语境,自选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隔离的日子,简直就是与世隔绝,白昼变得极短,那漫长的夜幕黑得像垂暮之人的眼睛,浑浊不清。
3.请简要概括文中做核酸的小伙子的人物形象。
4.生活中总有突如其来的困境,结合本文,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
2022-10-23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