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20880157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梓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据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颜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跃出深水

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离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惟掉尾长呜。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者何为?”

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 “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鬻(yù):卖。②逸:逃。③预:通“与”。④牟牟:同“哞哞”,牛叫声。
1.下面对加点词的句中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山门于河(倒塌)B.不可得(竟然)
C.众为确论(信服)D.如是再(冲刷)
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岂能为暴涨携B.无丝竹乱耳
C.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D.大兄何见事晚乎
3.下面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蔡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4.下面对《河中石兽》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笔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记狐鬼怪谈、奇闻异事,与现代小说类似。
B.本文通过生动记叙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表达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的感慨。
C.作者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渊,平而不板,两处“笑”活画出人物性格。
D.我们不必纠结本故事是否合乎现代物理学知识,而应把握作者所寓之意。
5.对《跃出深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开头老跛之牛面临杀身之祸,逃至老主人墓前,悬念陡起。
B.邻叟刘某“对牛陈词”,揭开了一个“义牛救主”的感人故事。
C.本文最妙在于刘某并不直述当年故事,而是故意全篇使用反语。
D.故事以黄某善待老牛结尾,意在教育世人应趁父母在世善待之。
6.请用三个“/”给《跃出深水》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何 预 于 汝 使 随 波 漂 流 充 鱼 整 食 岂 不 大 善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脑断欤?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注释】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历数:历史典故。地里:地理。族姓:家族名姓。公府案牍:公案文书。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毫州:宋次道担任毫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偕(             )               (2)具(             )               (3)去(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2)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
3.从文中表现刘恕在为学方面的哪些特点?
2022-07-14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蔡元定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于书无不读,朱熹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道艺纯备,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衙,一舆人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历:经过。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沾濡:浸湿。居:守持。傥:倘若,假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惟啖荠                    曰:___________
(2)余公私第                 谒:___________
(3)更不顾惜                 复: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3.[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
4.[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
2021-06-23更新 | 17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欲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籴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清冽                              尤:格外
B.潭中鱼可百                    许:表约数
C.往来翕忽                              翕忽:静悄悄的样子
D.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2.下面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一项是(     
例:深西南而望
A.其岸势犬牙差互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贫贱不能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重点写小石深石之奇异,“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石多、石怪,成为小石潭的特色。
B.第二段文字将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着描写,表现了鱼的活泼可爱和小石潭周围景色的秀丽。
C.第三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两岸的样子,生动形象。
D.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而且在山水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情景交融。
2024-03-29更新 | 3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