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肃景泰一越野窦遭遇极端天气21名参与人员遇难
本报兰州5月23日电(记者董洪亮)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突变极端天气,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造成部分人员伤亡。截至发稿时,151人确定安全,其中143人已转移至安全地带,8名受伤人员在医院救治;21人找到时已无生命体征。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24日)
(二)甘肃景泰百公里越野赛追责问责27名公职人员包括5名省管干部
中新网兰州6月11日电(张婧 冯志军 高些)11日,甘肃白银景泰“5·22”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责任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
通报称,对事件中违纪、职务违法、涉嫌职务犯罪的27名公职人员严肃追责问责。其中包括5名省管干部和22名非省管干部。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依程序办理。
1.浏览新闻要注意后续报道。联系以上两则材料,完成下面的网友评论。看似天灾,实则
2.浏览新闻要注意联系所学。据悉,此次事件中遇难的都是越野跑高手,那么,这也是一场“伟大的悲剧”吗?请联系课文和上面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儿童读物是否需要分级
【新闻事件】
2018年9月初,武汉的童先生在今年刚上小学的孩子的读物中发现了一本《恐怖童谣》,书里面有很多杀人、抛尸的细节,自己看了都疹得慌,然而孩子对此却表现得很是茫然,这让童先生很为孩子担忧,也对读物推荐机构颇有微词。
随即,在北京某图书大厦,搜狐网记者查询到了童先生提及的图书信息。信息显示,这是一本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书号,放置货架位置为“文学部”,不过,库存为“0”。
“这其实是一本悬疑推理类图书,就是一部文学作品,不是少儿书。”读者周女士表示,每本图书在封底上都有上架建议,其实就是简单图书分类,家长很容易甄别是不是童书,“但由于阅历所限,孩子自己买书的话,可能比较容易受‘童谣’二字误导”。
【网友声音】
网友宰予、别样花华:这样的书可以出版吗?出版社和作者为了挣钱已经疯了……
网友蝴蝶为谁:书籍本来就是分类的,书店也不是童书店,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家长有些小题大做,草木皆兵了……
网友打开灯光照照暖:6月初,就有媒体曝光了从境外网站流入的“邪典视频”,孩子们熟悉的卡通形象在视频中演绎起血腥暴力色情的情节,这难道不会戕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很多地方的图书市场,恐怖、惊悚题材的书籍和儿童书籍一起摆放在书店中,真让人担心呀……
【相关评论】
“纯粹以恐怖情节来哗众取宠的恐怖、惊悚类图书的确应该严格管制,但是,对于有较高审美价值及教育意义的恐怖类作品,还是应当允许其出版,以保护文学艺术创作和未成年人阅读此类作品的权利。”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涛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别让“恐怖童谣”摇落了童年的芬芳》东方网5月5日)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部署的“护苗”行动中,截止5月底,全国共收缴非法出版物210余万件,其中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17万余件。(《“恐怖童谣”引发讨论:图书分级到底有无必要?》(中国新闻网6月8日)
“身为父母,肯定不愿意孩子读太多恐怖、血腥细节的书,担心引发孩子模仿或者心理受影响。”一位家长说,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难以全面顾及孩子的读物选择问题,“除了打击非法少儿出版物外,还希望能将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字样印在图书封面上,给家长、书店,也给小读者自己做个参考”。(《藏在书里的“大灰狼”》(检察日报6月12日)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曾推出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图书分级研发标准”,属于阅读分级,对提升孩子阅读能力比较有帮助,与图书分级还不太一样。
“我们所说的图书分级,是尽量避免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提早接触到不好的内容、避免他们去模仿等,这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必要。”
至于具体细则,袁晓峰建议,可以按年龄划分:比如什么书14岁以下孩子可以读,什么书成年后可以读等等,“再结合书的内容确定分级方式,类似电影分级”。
袁晓峰觉得,出版机构首先要负起应有的责任,非少儿读物要有明确标识,销售方要尊图书合理分类,按照标准严格执行,把合适的书卖给合适的读者,慢慢全社会达成共识,类似“恐怖童谣”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图书分级,迫在眉睫》未来网6月9日)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一天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让书店销售人员分析判断哪一本书适合,哪一本书不适合,显然不现实。“尽管书店要承担责任,但是因为缺少‘合适’与‘不合适’的标准,很难准确判断所出售的每一本书是否都适合未成年人阅读。“其实出版条例中已有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进行区别对待的含义,不过因为缺少统一的、明示的责任要求,而没有得到实际落实。”陈一天指出。
(《儿童阅读分级:你选对书了吗?》搜狐网10月17日)
1.用简洁明了的一句话来概括【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2.下列内容与上述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A.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推出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图书分级研发标准”,这个图书分级尽量避免了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提早接触到不好的内容、避免他们去模仿等,这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很有必要。 |
B.有专家认为:有较高审美价值及教育意义的恐怖类作品,还是应当允许其出版,未成年人有阅读此类作品的权利。 |
C.我国“扫黄打非”活动收缴了大量非法图书,净化了图书市场。 |
D.由于我国图书市场目前缺少‘合适’与‘不合适’的标准,因此书店销售人员很难分析判断哪一本书适合儿童阅读,哪一本书不适合儿童阅读。 |
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②
(1)将占领、击溃、封锁、歼灭、控制五个词语填入文中□,按顺序是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不料:
突破:
(3)关于这一部分的分层,有四种意见,你认为选哪一种合适(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 B.①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②/③④⑤⑥⑦ | D.①②③④⑤/⑥⑦ |
(5)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云南象群为何踏上北迁之旅
①从去年春天以来,15头亚洲象向北游荡了500多公里。它们来自西南端中老边境西双版纳国家保护区。一路上穿越了森林、牧场和有人居住的村庄,甚至在狭窄的县城街道漫步,闯入一家关门的汽车经销店,一头大象还因误食发酵谷物而醉酒。
②为了遏制它们的狂野行为,当地政府制订了预防大象事故的紧急计划。用无人机跟踪它们的动向,疏散被这些动物“拜访”的居住地居民,设置紧急屏障,甚至为它们保留了18吨食物。但是,警报器和卡车也无法转移这群奇特的“徒步旅行者”的行动方向。它们依然故我,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继续前行。刚开始,人们认为这群大象只是偶然越界,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本能地返回传统栖息地。但象群显然不这么想,无论人类如何追踪堵截,放食引诱,它们都不为所动,坚持北上,一路走州过府,直趋昆明城下。跟踪象群的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动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价值已经接近千万元人民币。
③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远离传统家园?它们要到哪里去?
④相关专家猜测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数量不断增长。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亚洲象数量从不到200只已经增加到300只左右,其食物量可能难以持续供应保障,导致它们离开原栖息地寻求食物。二是亚洲象群离开自然保护区后取食甘蔗、玉米等作物更为便利、可口,又未受到任何攻击威胁,无意再回到原栖息地。三是头象迷路,象群在森林、农田交错区域以农作物为食物,但没有找到适宜长期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不断游荡寻找,漫无目的。还有一些学者从地磁影响、气候变化等角度解释这次野生象群出走的原因,但都缺乏直接证据。也有专家介绍,亚洲象迁移扩散属于正常现象,只是如此长距离北迁在中国尚属首次。
⑤对象群来说,如果继续向北,无论是海拔高度、气候特点,还是植物分布,都很难找到适合它们长期生存的栖息地。
⑥这群大象到底将去往何方,什么时候会停下来,人类能否给它们找到一个合适的新家?这些问题,至少在目前,谁也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选自《参考消息》2021年6月8日有删改)
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亚洲象北迁的信息?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第三段能否删除?请简述理由
3.第五段,为象群未来的生存担忧,对于人类的我们来说,能引起你的哪些思考?
【文一】
①召唤一个神通广大、爱打抱不平的孙猴子,举打神仙借扇,脚踢龙王布雨,这是浪漫主义者的奇幻想象,却无法拯救现实中一个渴水的人。而当个体开始以群体聚集,群体又合为群落,人的力量也强大起来。一口井的出现,昭示着一个族群学会用自己的力量改造自然。这古老的水利设施,不仅为族群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将群体力量的记忆留在了每一个背井离乡的探索者心中。逐渐地,对于水的相同信仰和对于凝聚的共同信奉,让古中国的各个民族相遇、融合。当第一条人工河流服帖地沿着高墙流淌,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名为“城郭”的新生群落。
②生存还是毁灭?如果水有思想,这大概会是它常常思考的问题。常说“上善若水”的人们,可能不曾见过一条河狠绝的姿态。原本清澈秀美的河水暴涨,裹挟着泥沙、污物,气势汹汹地朝农田、屋舍、人群席卷而来,肆虐的奔流俨然成了不祥的象征。“不祥”,是人类面对自然之威的无力呻吟,将对生存的期待寄托于怪力乱神的保佑,茫然的幸存者才能有勇气面对未知的命运。而当大禹一心为公,团结群众疏浚了黄河水道,当李冰殚精竭虑,修建都江堰,驯服了岷江,关于治水这一议题终于有了具体的模样。自此,先辈们为民为公的朴素的治水观,影响着历朝历代统治阶层,成就了中华文明历史上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工程。
③“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这句民谤绝非玩笑话。在新中国成立前,这句话就是我国几千年水资源分布情况的真实写照。你也许很难想象,我国还是一个需要以世界6%的淡水资源养活世界20%的人口的中度缺水国家。于是,在1952年,伟人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一个宏伟的构想——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这一伟大工程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为纬,规划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为经,构造一个横跨东西、贯通南北的巨大水网,以润泽中华大地。如果我们没有在打破旧时代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精神,这一伟大的计划早就折戟沉沙了。而如今,已完成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惠及近2亿人,西线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那俗语曾描绘的残酷景象,终究成为过去,谁又能不会心一笑呢?
(《七彩语文》,有删改)
【文二】
①河流也有生病的时候。当资本席卷全球,产能过剩带来的已不只是把牛奶倒入河中。正如电影《千与千寻》中那个臃肿溃烂的河神,当河水不再有能力消解物欲的罪恶,它自己就已成为恶臭的源头。
②那怎么办呢?为每条河流任命它的河长,来负责河流的养护和管理,这就是“河长制”。“河长制”往往还搭配着“河长公示制度”,即在河边立上信息牌,写上河的名称和长度、河长的姓名和职务、养护河道的目标任务,以及举报电话等信息,随时接受群众举报、投诉、监督。另外,河流的养护情况也会记入河长的政绩考核中。这是个绝妙的主意,你知道的,当交给老师的试卷,必须署上大名,还得记入期末成绩时,就算是再懒散的学生,也会打起精神把会的题做好。
③以太湖蓝藻治理为例。2007年夏季,太湖水质恶化,导致蓝藻暴发,无锡面临水危机。无锡市在中国率先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的“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64条河道的河长,共同负责整改太湖水质问题。他们想尽办法,切断排污源头,清理太湖里的脏污,恢复河流的生态。这么多年过去了,太湖的水质已大为改善。据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兰秀凯介绍,2023年1月到6月,太湖无锡水域、北部湖区水质“双达Ⅲ”,水质、藻情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植物多达157科571属1189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卷羽鹈鹕等也首现太湖。
④当然,光靠河长们自己的判断来治理河流是远远不够的,科学的测评有助于实现精准治理。“数字孪生流域”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传感器和云数据处理,模拟出一条与现实的河流别无二致的虚拟河流。通过观察这条虚拟的“孪生”河流,河长们可以发现河流的每一处“病兆”,规划出最适合的治理手段。
(《七彩语文》,有删改)
【文三】
①生态本为一体。一条河流不是只有水,(甲)水里还有活泼嬉戏的鱼儿,缓缓漂流的水藻,沉入河床的贝壳,叫不出名的虫子……(乙)岸边也有长势旺盛的芦苇,伺机而动的水鸟。午后小憩的青蛙,停驻歇脚的蜻蜓……这些都是组成河流生态的重要成员。一个好的生态系统,每一个成员的存在,都是为了让整体变得更好。
②驯养一条河流,人类需要花极大的心血去制服、治理;与一条河流共生,人类本身就是河流生态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人与河流共生当然是更优的方案,但也令人生疑,这真的能实现吗?前些年因受新冠病毒影响,威尼斯鲜有游人的活动踪迹,原本浑浊的河水逐渐清澈,连海豚都游了过来。有人不禁发问:人类的存在,是不是只会让自然环境变得更糟?
③某视频网站博主“藻哥生存学”,自告奋勇地担任公园的“塘长”。这场“自我加封”很随机,起因是他发现附近公园的小池塘死气沉沉,便运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将小球藻、硅藻、鱼类等生物,科学地投放到池塘中,成功地构造了一个简易的池塘生态系统。短短两个月,池塘就像有了生命,透亮的水面波光粼粼,一群群鱼儿在水下畅快地游动,公园的游客纷纷驻足欣赏。
④你瞧,人类并不是自然的“克星”。人的存在对自然环境究竟是利是弊,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2023年4月,中国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要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兼顾好水的生态与人的所需,这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久之计。
⑤我们这个民族,随水而生,伴水生长,连祖先的姓氏都取自河水的名称。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知晓自己的文化源自何处,我们究竟依存于什么,我们走向未来的路,就会越发明朗。
(《七彩语文》,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这首古诗放在【文一】的第②段还是第③段更合适。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
赵蕃 (宋)
昌江直下水能平,却爱泷流①激激声。
频岁②水灾何自拯,政由疏凿欠流行③。
【注释】①泷流:急流。②频岁:连年。③流行:广泛传播。2.【文二】第②段与第③段是如何来论证“河长制”的好处的?
3.结合语境,为【文三】第①段中甲乙两句的“……”处各补写一个短语。
4.综合上述文本内容,简要归纳我国在“驯养河流”方面的宝贵经验。
5.下列对相关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一】第①段开头作者讽刺了孙猴子“拳打神仙借扇,脚踢龙王布雨”的虚化无用。 |
B.【文二】第④段写“数字孪生流域”技术是为了说明河长制已经过时,价值不大了。 |
C.【文三】第③段“短短两个月”写出了池塘生态系统构造过程的艰辛、复杂与不容易。 |
D.三个文本从“文化自信”的角度,阐释了中华民族敬水、治水、人水合一的用水理念。 |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 台媒称,大陆正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建设第二条进入西藏的“天路”——川藏铁路。它将穿越地球上地质活动最剧烈的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世界上风险最高的铁路。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后进入西藏境内,再经昌都、林芝、山南后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新建铁路约1700公里,总投资2,500亿元人民币,设计时速为200公里,部分路段限速160公里。建成后,从成都拉萨坐火车的时间将从48小时减少到约13个小时。
中铁二院高级工程师、川藏铁路总体设计师副负责人夏烈说,川藏铁路八起八伏,80%以上将以隧道和桥梁的方式建设,累计爬升高度达1.6万多米,相当于征服两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就如同在艰险的高山峡谷当中修建“巨型过山车”,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超级工程。
报道称,规划设计中的四川康定至西藏林芝段是全线最长、最难的一段。预计这一段将于2019年动工,建设工期约7年。
(节选自《台媒关注大陆建设“史诗级”川藏铁路:史上最难超级工程》。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工程总投资 | 工程期限 |
1 | 长兴岛造船基地(打造世界最大造船基地) | 350亿元 | 2003年-2015年 |
2 | 京沪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项目) | 2200亿元 | 2008年-2013年 |
3 | 北京南站(亚洲最大火车站) | 63亿元 | 2005年-2008年 |
4 | 西部大开发(规模最大的系统工程) | 8500亿元以上 | 2000年-2020年 |
…… | …… | …… | …… |
106 |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 110亿元 | 2004年-2009年 |
…… | …… | …… | …… |
材料四:
北京地铁网络穿越很多核心地带,对技术、安全和质量控制要求非常高。中铁十四局集团自2002年踏入北京地铁建设的门槛,转眼15年了,他们日夜攻关,高效优质的完成了一条条地铁建设。
在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建设中,军事博物馆站就是专家眼中难啃的“硬骨头”工程。建设者先后组织了近50次专家会,最终经过反复论证,解决了相关疑难问题。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采用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环保示范站,绿色施工系统等节能环保技术,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设。
2016年12月底。设计时速最快的北京地铁新机场线动工建设,一举开启了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的新时速,按照近期规划,北京地铁将在2021年达到999公里。远景线网将由35条线路组成,总规模1524公里,届时,北京地铁网络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超级工程”。
(节选自(《梦想在“超级工程”建设中放飞——北京地铁建设的成就与辉煌》有删改。)
1.川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和北京地铁网络都是我国的超级工程。根据以上材料,对“超级工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投资巨大,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或功能效益的超大型建筑或构筑物。 |
B.建设工期长困难巨大,极具挑战性。 |
C.建筑结构复杂,造型精巧,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
D.科技含量走在世界前列,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
A.川藏铁路将穿越地球上地质活动最剧烈的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世界上风险最高的铁路。 |
B.川藏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的时间。将从48小时减少到约13个小时。 |
C.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项目,它的工程总投资是2100亿元。 |
D.在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建设中,军事博物馆站就是专家眼中难啃的“硬骨头”工程。 |
4.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都是追梦人”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
①中国人口增长放缓已是多年来的现实。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增长放缓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大趋势。前不久,美国公布了最新数据,人口增长速度在过去10年中下降到近100年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媒体也报道,日本儿童数量创70年来最低。诚如有人口学家所言:“所有这些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速度,而不是方向。”
②经过多年反思,人们已经认识到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演进最有力的支撑之一。适龄劳动人口不足,必然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养老体系压力剧增。此外,中国还面临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从人均看中国还不够“富”,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还有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待迈过,但人口增长已经开始减速,人口红利递减已是不争的事实。
(摘编自《为何举国围观人口数》)
材料二:
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0年10年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04个百分点。从人口年龄构成看,15至59岁人 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与2010年相比,15至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压力。
②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2010年相比显著提升: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2.18亿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未来,合理利用和配置人力资本、营造良好的促进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对于进一步培育、发挥人才红利至关重要。
③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0年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约9亿人,占比63.89%,与2010年相比增加2.36亿人,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参照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未来我国还将有16%的人口进入城镇。劳动力从农业转移至城市工业或服务业不仅本身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口的空间集聚,带来了集聚效应。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创新、促进知识传播和人力资本积累,还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升整体工业制造的生产效率,更能够促进劳动力和厂商之间的匹配,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本。此外,人口集聚能够刺激消费,并且通过本地市场效应及其乘数效应,创造更多需求。
(摘编自《在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中发掘人口集聚红利》)
材料三:
①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②就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后仅半个多月,党中央就作出重大决策,放开生育“三孩”,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与全体国民的期待一致,也是在人口问题带来的众多不确定因素下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适当增加人口数量,对国家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③我国目前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规模已经连续6年下降。当然,放开三孩,让育龄夫妇愿生、敢生,就必须为其创造条件,尽量满足这部分人在最需要扶持的教育、医疗、住房这三个方面的诉求。同时,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在母婴健康、托幼便利、孩子教育等方面,与放开三孩政策配套。
(摘编自《“三孩”政策放开,重大利好消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放缓是世界的大趋势,但各国具体人口增长情况有差异。 |
B.我国人均GDP还不够“富”,但现在人口却在减少,迈过“中等收入陷阱”难度加大。 |
C.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成就很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发展空间还很大。 |
D.放开生育“三孩”是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 |
A.经济发展、社会演进最有力的支撑是人口,现在我国劳动人口不足,必然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养老体系压力剧增。 |
B.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助于我国了解人口国情,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 |
C.城镇化有利于劳动力从农业转移至城市工业或服务业,带来本身生产效率的提高,更能带来人口的空间集聚效应。 |
D.顺利实施“三孩”政策,必须为育龄夫妇创造愿生、敢生的条件,还应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