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21123476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植树的牧羊人

(法)让•乔诺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高原,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必须去找点儿水喝。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个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③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④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⑤他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⑥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⑦第二天,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棒。

⑧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益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

⑨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尬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⑩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⑪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不由得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八十七岁了。当我坐车进入高地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上已修复成崭新的房舍,周围的菜囿与花园,井然混栽着各式各样的白菜、玫瑰、韭葱、金鱼草和秋牡丹。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报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断,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

(选自《杭树的牧羊人》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②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3)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理解。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爱到不能爱

怡然含笑

①二姨是最会说笑的。即使到了89岁,好多时候,她都是迷迷糊糊的,但她也会趁着清醒的时候,说上几句逗人的话。

②有时候,二姨从迷糊中突然抽出来,仿佛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跋涉到了家。她疑惑地环顾一下自己的屋子,然后拍拍膝盖,搓搓脸,哎哟一声,笑一下说:娘耶,俺又被阎王爷退回来了,人呀咋这么泼实呢,本想活到俺娘的年纪就不赖,不承想活到这把年纪了还能活,眼下这日子真不赖,俺还舍不得死呢。

③接着,她就笑着吃一大碗饭,喝一杯小酒,听《贵妃醉酒》《天仙配》……有时候,还忍不住跟着哼几句。

④想一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生活在农村的妇女,大部分识字不多,生计中除了劳动还是劳动。她们大多都是生命不息,劳动不止的。

⑤二姨父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家中人烟稀、宅院大。老房子年代久远,墙体土坯脱落,屋顶瓦松郁郁。二姨父英年而逝,宅院里的所有老房子,都是在二姨的手中一间一间翻新的。

⑥为了节省雇工匠的开支,二姨时常一个人沿着楼梯,把砖、沙子和水泥一点一点装在篮子里往二楼运。为此,她没少挨女儿们的训。但她还是忍不住,只好偷偷摸摸地干。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她就爬起来,在月光下踩着自己的影子,像只负重的蜗牛,沿着露天的楼梯,一阶一阶地向上爬,慢慢去靠近她的蓝月亮。

⑦在70多岁的年纪上,二姨仍旧没有向岁月示弱。以至于后来,她的膝盖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腿脚不便后,二姨的身子被捆住。又过了一年有余,二姨有点糊涂了,我们过节去看她,她不说也不笑,也认不出我们都是谁。但是,每一次我都感觉二姨在极力挣脱一种东西,那就是她被岁月掩埋的尘埃。二姨多想探出头来,向我们招一招手,微笑着表达一下她的爱,但不能够。丰富的表情被岁月封住,笑容在茧子里挣扎。她急,我们也急,但谁也摁不倒岁月这个疯子。

⑧我们去探望二姨,她倘若清醒,总不忘逗我们,说点乐子。说,你不是谁谁谁嘛,他不是谁谁谁嘛,你们看我憨不憨,我呀还泼实着呢!

⑨老家拆迁后,二姨到新建的小区居住,家安在高楼的30层。她时常坐在阳台上的一方阳光里,面前放着一张小课桌,桌上放着一台机子,里面播放着她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看不腻的几部老戏。抬头望向窗外,万安山绿莽莽地向东南奔去。那里藏着她的少女时代,她的汗水,她的笑声,还有她拜过的祖师庙,她的爹和娘。

⑩二姨的视力仍然很好。表姐住在她的对楼,她从顶楼的窗户能看见表姐在楼下的行踪。一天早晨,表姐骑着车出门,到了中午,二姨也没有看见表姐回家。二姨忐忑不安,就催促守在她身边的表妹说,快打个电话,你姐没啥事吧,咋到中午还没瞅见她回家?

原来,二姨仍在关注着她的女儿们,表姐出门去的时候,她竟直愣愣地盯着窗下看了半日。她即使在清醒的片刻间,都是活在生活中,活在笑中,活在爱中。

人的脸上,据说有44块肌肉,可以组合出一万种表情。而二姨组合的表情中,最习惯用的就是笑。但岁月正在慢慢地收走她的笑,以及她对人世和亲人的爱。她无言地坐在阳台上的一方阳光里,无语地看着盛满绿意与梦境的万安山……我想起来,直想哭。

(选自《洛阳日报》2023年12月,有删改)

1.散文·梳理事件
文中第⑤-⑪写了二姨的四件事情,请你补写其中的两件。
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姨上了年纪后腿脚不方便,变得糊涂,但她清醒时,总不忘说乐子逗我们。
③老家拆迁后,二姨住到新小区,常坐在阳台上看老戏。
________________
2.散文·分析形象
在叙事性散文中,人物是不可缺少的。请阅读全文,分析二姨形象。
3.散文·段落作用
请阅读第④段,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它有什么作用。
4.散文·揣摩语言
文中两次描写“万安山”,请联系上下文,按要求作答。
(1)请用第一人称描写二姨“抬头望向窗外,万安山绿莽莽地向东南奔去”时的心理活动。
(2)文末写到“她无言地坐在阳台上的一方阳光里,无语地看着盛满绿意与梦境的万安山……我想起来,直想哭。”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我“直想哭”的原因。
5.散文·感悟深意
文章题目“爱到不能爱”富含深意,请结合其含义,谈谈它给了你什么启示。
2024-01-21更新 | 10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那个星期天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④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从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⑤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⑥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急遽的变化,孤独而chóu chàng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根据拼音写汉字。chóu chàng ________
2.梳理文章内容,填写鱼骨图。     

3.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4.第⑦段画线句中作者用“漫长”和“急遽”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修饰光线的变化,请结合上下文阐述理由。
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那个星期天,我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从早晨盼到黄昏。
B.“无可挽回的消逝”既指时间的消逝,也指“我”愿望的暗淡。
C.母亲没兑现承诺,给“我”带来极大痛苦,“我”至今都无法释怀。
D.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心理描写细腻生动,手法多样。
2024-04-20更新 | 2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蓝色的手

张立雄

①那天下午,我在北悉尼放下乘客后,想找一个停车位。

②此时,我看到一个佝偻的小老太,推着助步车从路对面走出,艰难而缓慢得像一只蜗牛。我找到车位,刚要泊进去,却见还在人行道上伫立喘息的她,对着我招起手来。

③她是一个可爱清秀的小老太,上了车就叽叽喳喳起来,说:“刚过了马路,就碰上了你,真是运气好。”说完,还学着年轻人的手势,举起手,像拉蒸汽火车汽笛似的再猛地往下一沉,口中一声呼啸:“yes!”

④一位容易有幸福感的老人。

⑤她要我在目的地附近的一家公园门前放下她,"这样,我就可以多走一下路。”我遵嘱拐进那条公园路时,她又说,“每年十一月份,这里蓝楹花盛开”。

⑥她摸索着掏出皮夹子刷卡,然后,突然向我伸展了双手的手背——我看到了一双布满青筋的蓝色的手。我没想到手背上的筋络会这么密、这么浅、这么蓝,仿佛一幅精致的、粗细线条纵横交叉着的刺青,裹在了一双手的骨骼上,神秘、神奇,又有点触目惊心。

⑦“你看,你的手真漂亮,有血有肉,而我的手已没有软组织,只有皮和筋了。”

⑧“这是一种被判了死刑的疾病。”她说了一个术语,但我只听懂“免疫系统”这一词。

⑨“就是和斯蒂芬·霍金差不多的病?”我问。

⑩“是的。”

⑪我的脑海中即刻跳出一个可怕的词——“渐冻症”。

⑫“多么美好的肌肉啊。”她的手指在我的手背上滑落,似乎滑出了一条阴阳的界限:我留在了生命的这一边,她则滑向了生命的另一边……

⑬“我很幸运,我知道两个人,在四十几岁时,就患了这种病走了。”

⑭从一个渐冻症患者的口中说出“我很幸运”的音节,像是雨中出现的一道彩虹,我感到安慰。其实,每一个得这种疾病的患者,都为治愈这种疾病,做出了贡献;也为此后患者痛苦的减少,做出了牺牲。如果患者是无惧的、平静的,那么,他们便是在向后人演示:生老病死,不过是一种自然。

⑮于是,我也得到了一种安宁。我一边为她打开车门,一边问:“您是多久前被诊断的?”

⑯“我和姐姐都遗传自我的母亲,我母亲在我十四岁时就死了。”她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也许她潜意识里早就知道自己会得这种病,或许从十四岁开始,就一直在等待这个宿命,但只要能病得轻一点、多活一天,就是赢,就是幸运。

⑰我帮着她下了车,又把助步车扶给她。她千谢万谢,刚迈步,又停下:“这是一条死路,你必须掉头才能出去,但也不必急着掉头,左拐下去,有一家咖啡馆,有很好的咖啡。不要着急,我们都有很长的时间要活。”

⑱她微笑着说,我也笑了,还学着她先前的样子,举起手臂,像拉蒸汽火车汽笛那样猛地一拉,再加上一声呼啸——“yes!”

⑲我把车开到小路的尽头,但没有左转去喝咖啡,而是直接掉头,想拍她几张背影。这时,阳光正好,偌大的公园没有一个人,草坪如毡、树木如荫,只有她一个人,迎着阳光悠悠地慢慢地走着。

——选自2023年8月10日《新华日报》,有删改

文学阅读课上,老师和同学们阅读分享了《蓝色的手》。
1.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句“于是,我也得到了一种安宁”的理解。
2.“像拉蒸汽火车汽笛那样猛地一拉,再加上一声呼啸——‘yes!’”在文中两次出现,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妙处?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我没想到手背上的筋络会这么密、这么浅、这么蓝。(用“这么”来强调,给你怎样的感觉?)
(2)她的手指在我的手背上滑落,似乎滑出了一条阴阳的界限:我留在了生命的这一边,她则滑向了生命的另一边。(这个词语可否删去?)
4.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对“幸运”一词有深刻的印象,请围绕这个词语谈谈感受。(150字左右)
厚植爱国情,砥砺报国志。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2024-04-24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