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2140503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②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儿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④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⑤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
第一段:有山有水有阳光的济南是个理想的境界。
第二段:
第三段:
2.第三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的?写景又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的?
3.你认为“更美的山的肌肤”指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理由。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5.第四段用了两个“卧” 字,请找出前文中与之照应的语句,并探究一下“卧”字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她接着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淅淅沥沥的雨声是那样轻柔,我静默无语,第一次认真地观察着这柔情的雨。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不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

⑤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

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我开始重新审视并正确认知自己。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里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节选自《读者》,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我的表现或心理
老师给我们讲解雨的不同
气愤恼怒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
3.才气,可能源自先天,也可能自后天练就而成,但无论是自于先天还是后天,才气都是人们心之向往的。文中的老师却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请你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文中老师说的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把书写工具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并被拿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凡是指定好事物让方仲永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思想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方仲永的父亲,有的人甚至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却不让他接受学习。

王安石早早地听说这件事。北宋明道年间,王安石跟随父亲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王安石叫他作诗,可仲永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王安石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2023-11-20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片片蝶衣生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星星微蓝点染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片片蝶衣生”的理解。
2.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3.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A.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的加点词语。
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星星微蓝点染在绿丛中。
B.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4.本文写法与构思方面富有特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2021-01-06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可战胜的夏天

   

①我对故乡的记忆,全部是关于夏天的。

②那是淮北平原上的一个古老而又普通的村庄。虽然说那时候是穷年月,但故乡之夏给我的记忆是丰盛的。那里有我平时不知道的世界,目光所及,琳琅满目。我几乎在用其他所有的时间渴盼夏天的到来。我就知道,在我暑假抵达前,它们用整个春天、初夏为我备好了一切

③以往父亲带我们回老家,汽车转火车,再加徒步,要花上一整天。伴着傍晚的蝉鸣,天擦黑的时候我们到了。我一回到老家就全然顾不得斯文,迫切地等待沉陷。我知道狂欢季开始了,按捺不住开始欢心地盘算着晚上在哪个露天的地方睡,那是第一项在自由天地的体脸。

④夏天村里人多半在屋外过夜,除了老人、妇女。木架子撑起的绳编床,篾席往上一放,清凉又透气。或者干脆铺在地上,平整宽敞的打麦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睡,蚊子不多的夜里,被单也不用盖。

⑤星空下,夏虫声浅,我蟋缩在故园的怀里。啊,这幸福无边的夜!

⑥直至次日,幸福地被太阳晒到屁股。于是起身,篾席上常会留有人形。人睡的地方是干燥的,其他地方已经微湿。原来,一夜酣眠,竟有夜露涂抹了身体。

⑦白天,跟伙伴们无休止地嬉游。父亲因为要帮着家里做农活,无暇他顾,所以我除了偶尔写作业,其余时间都在疯玩。草堆、粮垛、牛棚,还有蒙着眼睛的驴子不停地在磨坊里转圈……这都是我们的欢场。

⑧夏天雨也不少,一场雨过后,会有好几天都要踩泥巴地。我开始时并不习惯,觉得泥巴会滑得脚心痒痒,后来越来越觉得有趣,特别是脚掌踩下去的时候,软泥浆会从脚趾之间柔柔地往上钻,跟现代人形容巧克力的口感类似,那也是一种连着心的滑爽。

⑨饿了,有的是吃的,树上的果子、地里的瓜、信手摘来。蝉蛹、青蛙、蛐蛐都是野味。作为豪华回报,我也会带他们去偷爸爸带回来的装在铁盒里的饼干或鸡蛋卷,让他们一尝至味。

⑩任何一顿饭都可以在几个叔叔家随机解决,青椒、南瓜、豆角,都美味。大铁锅炒菜,满屋子蒸气,和着菜香气、柴火的烟气一起涌出来,漫出灶火屋,从房檐向上流走。灶火余烬里还可以埋上嫩玉米或红薯,饭后出去玩上一圈,肚子有点饿的时候跑回来寻出它们,可作为零食吃。

⑪喜乐是有尽头的。夏日接秋,看着村里许多果树从果子红熟到充亮,已经有树叶开始随风落下,我的心情也为之踏然。我知道,要开学了,我要走了。

⑫我每天掰着指头计算暑假结束的时间,谨慎期待每一个未曾谋面的美丽明天。还剩四天、三天……直到要离开的当天早上,堂弟们坐在爷爷家的门槛上,看我们收拾行李,去坐他们还没有见到过的火车。他们穿着长袖衣服来,纽扣总是扣得不齐,衣服也不干净,好像去年穿完收起来时就没有洗。

等着我,明年再来。这般孩童的豪言壮语,每年都在说。我知道这是一句临别时客套的废话,他们肯定等我,我也必定再来。

⑭后来,每每忆起在老家生活的日子,便觉得那是最好的童年,无以复加。它有不需要证明的强大。

⑮加缪说得极是: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安放了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节选自《读者》)

1.阅读④~⑩段,根据提示,梳理作者对故乡夏天的回忆。
在露天地方睡觉→(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随便在某个叔叔家解决吃饭问题。
2.你会带着哪种语气来朗读下面这句话?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我就知道,在我暑假抵达前,它们用整个春天、初夏为我备好了一切。
A满怀豪迈     B充满温情     C饱含悲伤
我选(     )(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大铁锅炒菜,满屋子蒸气,和着菜香气、柴火的烟气一起出来,出灶火屋,从房檐向上走。
4.文末作者为什么说“在老家生活的日子”是“最好的童年”?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探究。
2022-11-02更新 | 2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