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168223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祁公衍,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公一手扶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适河阳钱氏。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剑斫之,伤脑。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上,出血数升,仅而得免。乃诣河阳,归其母。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以自资。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举进士,殿试第四。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二兄及钱氏、姑氏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释】①杜祁公衍:杜行,别称祁公,北宋名臣。②适:女子出嫁。③重橑(1ǎo):房屋重叠处的夹层。④佣书:受雇抄写书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会(      )     (2)匿(      )   (3)引(      )
2.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1)乃诣河阳,归其母。
(2)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
3.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衍。
【知识点】 人物传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
A.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权贵。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庭下。造:到,往
D.使得至前曲直。陈:陈述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2012-07-30更新 | 8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绝伦,稍通文义。家贫落魄,之丛祠欲自经,神护之不死。行入蜀,为童子师。已,冒籍为武生。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乱,巡抚张臬之。显从军陷阵,手格杀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诸军继进,贼尽平。显由是知名。后迁参将,分守苏、松。倭犯江北,逼泗州,鏊显防浦口。显测贼将遁,追击至安东。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贼败舟,舟已焚,死者无算。显进秩三等。


注释:①膂力:体力。   ②自经:上吊自杀。     ③冒籍:假冒籍贯。     ④苗:苗族。                  ⑤迁:升职。⑥鏊:兵部尚书     ⑦檄:古代官府用以征招或声讨的文书   ⑧遁:逃跑     ⑨无算:无数        ⑩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而膂力/绝伦B.巡抚张臬/讨之
C.明日/伺贼出D.之/丛祠欲自经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间(_________)          (2)讨(______)          3、走(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
4.选文叙写了刘显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文中的刘显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7-05-23更新 | 1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为之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辈皆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插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插,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④虞,防止。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武卫营(      )(2)全其城(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轼庐于其上”句中“庐”是名词。
B.“城将为之败”一句属于被动句。
C.“吾辈皆小人”一句属于判断句。
D.“河决曹村”一句属于状语后置句。
3.翻译下面句子。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4.本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3-12-31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