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86 题号:2173053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消逝的放学路上

王开岭

小呀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呀,无脸见爹娘。”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

②但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眼前的场景令人惋惜——

③下午四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家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

④就在这时,那首歌突然跃出记忆。这支叫《读书郎》的儿歌,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它几乎是我每天放学路上的喉咙伴奏。哼唱时,我觉得自己就是歌里的小儿郎。

⑤从前,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玩透了玩饿了再回家。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也就是在放学路上。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各异、扮相奇特的精彩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是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在孩提时代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几乎都是在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拾金不昧”“一件有意义的事”“难忘的瞬间,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对成长来说,这是最肥沃的土壤。

⑥我庆幸之余,也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就像贵重的行李。

⑦很难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⑧有位朋友,在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儿子想不想从前的小朋友?我问。不想,哪儿都有小朋友,哪儿小朋友都一样。或许儿子眼里,小朋友是种现象,一种配套设施,一种日光下随你移动的影子,不记名的影子……朋友尴尬地说。

⑨我有一点失落,如今的孩子——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不仅是没有放学路上的一代,还是没有发小的一代,没有老街生活的一代,没有街坊和故园的一代。

⑩那天,忽然收到一条短信:王开岭,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我愣了,以为恶作剧。可很快,我对它亲热起来。30年前,类似的唤声曾无数次在一个个傍晚响起,飘过一条条小巷,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传统老街上,一个贪玩的孩子每天都会遭遇这样的通缉,除了家长,街坊邻居和小伙伴也会帮着捉拿。

⑪如果说我们那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会所童年、玩具童年了。

⑫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就像风筝,从天空撤下,把绳剪掉,挂在墙上,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挂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

⑬或许,你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情景了——一群像风筝一样在街上晃荡的孩子。

小呀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儿歌再次回响我耳边,我想起,此歌生于1944

(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内容,补写下列表格的空缺处。
事件个人感受
“我”看见小学放学的情景
庆幸
“我们”谈及常搬家的小孩
亲热
(2)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读书郎》中的歌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3)请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①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就像贵重的行李。(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传统老街上,一个贪玩的孩子每天都会遭遇这样的通缉,除了家长,街坊邻居和小伙伴也会帮着捉拿。(从用词角度赏析)
(4)请从内容和情感角度,探究文章标题“消逝的‘放学路上’”的意蕴。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拾馒头的父亲

①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②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③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

⑤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⑥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⑦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⑧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

⑨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⑪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漫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

⑫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

⑬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⑭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⑮我的眼泪就哗哗地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⑯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⑰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1.用一句简略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及作用。
(1)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
(2)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3.结合选文,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父亲参加家长会这一感人情景的。
4.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是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了什么呢?
2024-01-29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不被大风吹倒

莫言

①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苦难,甚至是艰难时刻。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②一本书,是《新华字典》。

③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幸好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的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总之,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④一个人,是我爷爷。

⑤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龙卷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⑥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⑦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⑧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选自人民网,有改动)

1.阅读全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艰难时刻

应对办法

最终结果

我童年辍学,孤独穷困。

(1)

我度过了艰难时刻,也为以后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2)

爷爷攥紧车把、弓着身子与狂风对抗,我死死抓住牛筋草。大风过后,车在,人在,我们胜利了。

2.为什么作者觉得“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但我们“胜利了”?
3.结合第⑤段画波浪线细节描写的句子,分析体现爷爷怎样的形象特点?
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
4.请简要说说本文标题的妙处。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我们面对艰难时,“不被大风吹倒”给你的启示。
2024-05-27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重回老院

肖复兴

①二十年来,我记不清有多少次重回老院。不知为什么,只要路过前门,脚就会往东一拐,情不自禁地走进紧靠前门火车站的那条老街,一直走到老院。这是一座叫“粤东会馆”的清代三进老院。以前,在这条老街上一共有六座老会馆,如今仅存粤东和临汾两座。在这座大院里,我住了二十一年。人生最初的这二十一年,留给我的记忆最深,因为这二十一年包含了我生命中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期,自然是以后的岁月尤其是年老之后日渐衰残的日子无法匹敌的。这段时光就像是刀刻在石头上的篆印,岁月长在树木里的年轮,很难被时间的流水冲刷殆尽。

②记得阔别多年第一次重回老院,是2003年的冬天。那时候,老街尚未改造,老院尚未拆迁,依旧是我小时候见到的模样。尽管有些破旧,老院却如风雨故人,那样亲切,在寒风中迎着我。

③院里面,那三棵前清留下来的老枣树不复存在,盖起了好多小房子。记得从前,秋天一到,我们天天仰着脖子盼着枣红。终于等到枣熟,一帮孩子爬上树,挥动竹竿打枣,打得马牙枣如红雨从天而落,砸在捡枣的孩子的头上、身上,大家欢快地大呼小叫。枣落一地,但谁也不会私自拿回家,我们端着洗脸盆,一盆盆地给各家送去。盼枣、打枣、送枣——秋天的三部曲这才算曲终奏雅。

④老院最里面的三间东厢房,就是我家。

⑤房门紧锁,我扶着门窗往屋里看,三间房子的隔扇已经打开。记忆中,墙上贴着我儿时最喜欢的哈琼文的年画《祖国万岁》;我在床上和弟弟演着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节目,打得不可开交;读高中时,几乎每个周末的下午,在饭桌前,要好的同学和我面对面坐着,天马行空,一聊聊一个下午;寒冬的夜晚,秫秸纸糊的顶棚上,耗子大爷肆无忌惮地四下乱窜,咬噬着上面的干糨糊,发出窸窸牢cr的响声……像走马灯一样,那些画面一一浮现。

⑥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老院,老院仿佛有什么魔力,吸引着我。

⑦有一次,我来到老院前,发现老门旁边新开了一扇大门。老门黑漆,斑驳脱落;新门红漆,鲜亮耀眼。一新一旧,一红一黑,相互对峙,如在布莱希特的话剧中,有了历史跨越的间离效果。

⑧只是新门紧锁,进不去,只好从街坊家的后窗翻进老院。

⑨院子原来的格局没有变,只是全部翻盖成新房。人去屋空,没有任何杂物堆积的院子,显得更为幽深,仿佛比小时候的院子大了许多。没有了以往的烟火气,空旷的院子像搬空了所有道具的舞台,显得清冷。

⑩甬道最里面的东头是我家的那三间房子:灰瓦,红门,绿窗;地砖,窗台,房檐;清风,朗日,花香。日子好像定格在往昔。房门虚掩,我推门走了进去,除墙角堆放着管道之类的东西,屋里空荡荡的。我却似乎能看到屋中央煤火炉升腾起淡蓝色的火苗,闻到炝锅的葱花味儿和炉盘上烤窝头片的焦香。

走出家门,站在空无一人的老院里,望着四周曾经熟悉的一切,我仿佛看到岁月留下的影像,听到时光流逝的声音。多少孩提的欢乐、少年的忧伤、青春期如春潮翻滚的多愁善感,都曾在这里漫溢。多少人来人往、生老病死、爱恨情仇,都成为错综交织的老院记忆。那一刻,我的心里软和得很。

五年前的夏天,两个小孙子从美国回北京,我特意带他们去看看老院,看看他们的根,那是爷爷像他们这样大的时候住过的地方。这一次,红漆大门敞开着,我们径直走进,一直走到最里面。曾经是我家的那三间东厢房,已经成了一家公司的办公室,窗外的空调机呼呼地响着。里面有人走了出来,很客气地把我们请出老院。

去年冬天,我再一次回到老院。红漆大门紧闭,黑漆老门敞开着。但是,我没有走进去。我已经老了,腿脚不利索了,难以再从老街坊家的后窗翻进院里。在老院前,我站了好久。记得以前,老院大门西侧的外墙上,有一个报栏,邮递员每天都会用糨糊往上面贴一张当日的报纸,贴的报纸多了,便是厚厚的一层,没有人揭去卖废品。如今,新门占据了这段墙的位置。报栏留在了梦中,一切都在梦中。

我站在那里画了一张速写。老街上,没有一个人,只有老院的两扇大门和我静静相对。有风吹过,阳光的斑点打在我的画本上。

(选自2024 年 3 月 15 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作者写到自己多次重回老院,并写到老院的变化,请根据提示补充相关内容。
2003 年冬天,“我”重回老院,它基本如初,尚未拆迁——有一次,①____——五年前的夏天,②________——去年冬天,“我”再一次回到老院,没有进去,老院中的一切尚未可知,原来的都留在了梦中。
2.文章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老院的?
3.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却似乎能看到屋中央煤火炉升腾起淡蓝色的火苗,闻到炝锅的葱花味儿和炉盘上烤窝头片的焦香。(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2)那一刻,我的心里软和得很。(如何理解这里的“软和”?)
4.文章以“重回老院”为题,有什么好处?
5.文中说“老院仿佛有什么魔力,吸引着我”,其中“魔力”的含义是什么? 请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哪件事对你也具有魔力,引领你奋发向上。
2024-05-16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