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175916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无论怎样,要给当代生活下个定义,都是徒劳的,白费心力。何止繁花似锦?何止汹涌澎湃?二十一世纪的生活脉络与走向,完全是怒放式、席卷式。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生活,摆脱不了,也主宰不了。作家们当然不是神仙,能够把生活束之高阁。其实,跟任何普通的社会人一样,作家只能毫无例外地接受、适应或者挑战当代生活。

②追逐人类行进的身影,先祖依山而居,傍水而居。一步步地,由乡野到城市,由蛮荒到文明,进而演变到今天。在这个漫长且又曲折的过程中,从诗到文,始终记录着,表达着,引领着,以至于创造了非常辉煌、灿烂的文学发展史。

③这样的文学发展史,何尝不是生活发展史?我们读《诗经》,读李白、杜甫、白居易,读罗贯中、曹雪芹、鲁迅……从这些大师们的经典作品中,我们可以认识和熟悉历代的生活、思想和精神。如此一贯的文学内容构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滋养着后辈们的沉醉和向往。

④当代人明显的感觉是,自身的生活空间越来越逼仄了,时间越来越短暂了。作家们,尤其是那些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作家们,没理由随波逐流。若说生活是辽远的牧场,那么有担当的作家必然会手持牧鞭,放牧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与天地争辉。

⑤但凡经典作品,都与生活密不可分,或探究,或解析,或纠结,或澄清……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蕴涵。铁凝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作家对文学的爱不曾减色,那么意志却可能随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这里的“意志”,应该是指生活的态度吧?

⑥或许,在繁复的五味杂陈的生活中,作家似乎可以讨一点儿巧,花开花落,云里雾里。甚至还可以尽情尽兴地与生活周旋,游戏,耍耍花招,玩玩名堂,用五花八门的技术展示生活的绚烂与奇妙。但是,必须得承认,所有的奇思妙想,所有的灵光片羽,都拜生活所赐。

⑦文学即人学,人的生活不是酒席,欢欣则上阵,讨厌则逃离。文学作为艺术的表达形式,毕竟是以映照的方式,去接近或透视生活的本质,并且寄予深情。而这,恰恰是写作的第一要义。

(摘编自赵培光《生活中的作家态度》)


材料二

图2:《西游记》插图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生活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因此很难给“当代生活”下个定义。
B.当代生活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个人生活空间和时间却不如以前。
C.第⑥段从反面论证,进一步强调了作品“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观点。
D.文章开篇提出全文观点,结尾又再次申明作者态度,论证结构严谨。
2.对于当代生活,作家应有什么样的态度?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3.小刚同学想用课文的插图作为材料一第③段的补充论据。你认为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哪一幅更合适?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玉是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基因。玉器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在这么悠久的岁月中,罕有一件器物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几经兴衰,再度繁荣时却更加辉煌。

我国是玉的王国。那么,古代的玉器有哪些用处呢?

作为政治等级制度的规范,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详细的记载。秦以后,玉玺就成了军权的象征。关于和氏璧的传说就是一例。到唐代就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带的制度。可见,从原始社会末期至清代,某些玉器一直是作为政治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器物。

玉文化从产生之时,人们就对用玉赋予了道德观,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等都是对玉进行人格化。儒家道德以其涵盖仁、义、礼、智、信而著称。玉道德便以其为本,象征着伦理观念中高尚品德和情操。

礼仪用玉一直都是中国玉器的主流,从新时代晚期开始,许多玉器如琮、璜、璧等,就一直被人们作为礼仪用器。中国的道教也用玉作为法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玉造佛像在唐宋以后一直颇为流行。

在古代,玉作为装饰品时,还代表了身份,甚至成为风气的象征。春秋时期,君子佩玉、年轻女子佩玉之风十分盛行,青年男女还会互相赠送自己的玉佩作为信物。隋唐以后,作为配饰的玉器在品种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作为耳、腕、手和头的佩饰。作为观赏玩物的玉器,商周以来就有很多。唐宋以后,作为陈列的观赏玉器有瓶、炉、壶、动物、人物等。这些是玉器最广泛的用途。


【材料二】

是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古代的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还有三种。《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是指璧中孔以外的边;是璧的中间的圆形孔(亦说是方形孔)。所谓肉倍好,就是璧的外边的宽度是中孔直径的两倍,符合这个标准的或接近这个标准的玉器才叫璧。《尔雅·释器》中又说: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古器物研究者拿圆玉的中心孔径作为掌握标准,据此,列出以下几种情况:①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叫做璧。②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叫做瑗。③中心孔径与边宽相等的,叫做环。④凡是周边有一个小缺口的的圆形玉器叫做玦。而璜是一种扁圆短狐状或半环形的玉器。有古玉器研究者认为,璜之形,是模仿的。

字早见于战国文字,它的小篆继承了战国时期字的结构。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中,有200多个字与玉有关,这些字词多为美好、崇高之意。如:名字中常见的是斜玉旁,指美好的玉石,珍贵、洁白;又如:玉洁冰清,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心地纯洁。


【材料三】

下图为北阴阳营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玉玦和玉璜。藏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1.简要罗列【材料一】中古代玉器的用处。
2.根据材料,下列各项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唐宋以后,许多玉造的佛像也随之传入中国,成为最主要的礼仪用玉。
B.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古代官员的用玉制度象征着伦理观念中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C.由【材料二】可知,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的三件玉器中,图1的玉器应该叫“玦”,图2和图3应该叫“璜”。
D.“瑶”是斜玉旁,这个偏旁的字都与玉有关,但也有例外,如“静影沉璧”中的“璧”,是月亮的意思。
3.妈妈的生日到了,你准备了一款小小的玉饰,作为礼物送给妈妈。你还依据材料准备了一段赠言。
2022-06-01更新 | 1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

2020年1月24日,莫高窟等石窟暂停开放,基于过去几年在数字化领域的尝试,敦煌研究院在近期推出了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抢先体验版。2月20日,抖音联手国内九大博物馆,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让大家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看遍各大博物馆奇珍异宝;同日,淘宝也推出了“博物馆云春游”活动,联手八大博物馆在3月1日带来一场长达12小时的文化之旅。在这场线上文化体验活动的背后,“云文旅”现象也悄然萌芽。

隔屏畅聊“云聚餐”,直播打碟“云蹦迪”,强身防疫“云健身”,足不出户“云购物”……

转眼之间,似乎所有行业加速迈进了“云时代”,“云”上生活冲破了空间限制,短短一个月内,“云卖房”“云卖车”“云发布会”等原本意想不到的“云沟通”新形式纷纷出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云”似乎已经成为现实。因疫情兴起的“云沟通”,一方面加速了人们对于全新沟通形式的探索,另一方面让更多平台方、品牌看到了自身的潜力。

(摘编自《疫情下的沟通云时代》)


材料二

云计算的说法正在广为流行,“它正在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词语”。但是,问题是似乎每个人对于云计算的理解都不相同。作为一个对互联网的比喻,“云”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一旦同“计算”联系起来,它的意义就扩展了,而且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有此分析师和公司把云计算仅仅定义为计算的升级版—基本上就是互联网上提供的众多虚拟服务器。另外一些人把云计算定义得更加宽泛,他们认为用户在防火墙保护之外消费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云”之中。

云时代就是云计算时代,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这将是一个时代的来临。

(摘编自《云计算到底指什么?》)


材料三

与传统生活模式相比,“云生活”模式具有时间减省、服务精准等优势。“云医疗”让每一个医院不再是信息的孤岛。数据渠道畅通,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以往病人在医院排长队挂号、缴费的苦恼也将随着一些多功能医疗App的出现而烟消云散。有了电子健康档案和数据分析,医生可以随时精准诊疗。“云办公”让优质资源得以共享,重复资源能够被迅速发现,合理的配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灵活的办公地点节省了通勤的时间,灵活的办公时间更便于及时准确地处理突发问题。当下的“云课堂”也配置了丰富多样、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取资料,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弥补了以往学习方式中用时过长、效率不高的缺陷。

2020年2月中旬之后,全国各大中小学相继开启“云课堂”。从面对面、面对黑板到面对屏幕,从教室空间到网络空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线上教学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课堂情况。因为网络上教师与学生存在着距离,无法与学生直面交流,不知道学生是否还在课堂现场,不了解学生的思路是否与自己的教学思路相伴而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调整并适应这一全新的教学场景和模式,“课堂”如何发展得更完善,这都是我们仍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摘编自网络)

1.阅读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云卖房”“云卖车”等原本意想不到的“云沟通”新形式的纷纷出现,万物皆可“云”已经成为现实。
B.一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出现,将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来临。
C.“云医疗”可让数据渠道畅通、缓解医疗资源不均,医生也可以根据病人以往的健康数据进行精准医疗。
D.随着“云课堂”的发展和完善,“云课堂”取代传统课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敦煌研究院、抖音、淘宝分别推出“云游博物馆”的活动写起,引出说明对象:“云时代”来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材料三只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云医疗”的例子,把“云医疗”与传统医疗相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生活”模式具有时间减省、服务精准等优势。
C.短短一个月内,原本意想不到的“云沟通”新形式纷纷出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云”似乎已经成为现实。
D.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调整并适应这一全新的教学场景和模式,“课堂”如何发展得更完善,这都是我们仍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3.与传统课堂比较“云课堂”的优势和不足各有哪些?
2022-04-12更新 | 2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杭州亚运会于2023923日开幕,这也是我国第三次举办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本届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为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其中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赋能与科技支撑成为本届赛事的亮点。杭州在数字化赋能方面也是独具优势。

一是杭州拥有丰富的数字化经验和成果。杭州是国内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显示,杭州的数字治理指数已超越北上广深四大传统一线城市,位列全国第一。杭州已经实现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城市管治服务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亚运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是杭州具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杭州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如阿里巴巴、华为等。这些企业和技术机构可以为亚运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三是杭州具有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杭州与众多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为亚运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广泛的支持和合作机会;

四是杭州具有广泛的公众支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杭州的数字社会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便捷度、满意度和幸福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公众支持,这将有利于推动亚运会的数字化转型。

(节选自邢金明、王文龙《数字赋能:杭州亚运会智慧化治理的契机与亮点》)


【材料二】

这将是一场绿色的盛会,绿色发展理念结出累累硕果。亚运场馆及办公场地全部使用绿电,助力打造亚运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一根根电缆编织成网,把千里之外的绿色电能送到亚运举办地;一辆辆电动汽车在街道上忙碌穿梭,助力打造绿色出行新风尚;一座座亚运场馆设计精妙,借助技术手段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利用。绿色亚运说到做到,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呵护人类家园的大国风范。

这将是一场智能的盛会,科技创新体现在赛场内外、方方面面。走进位于杭州滨江区的亚运数智管理中心,场馆的能耗、实时状况、人流量、车流量等信息一目了然;在绍兴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的外部道路上,装饰着亚运元素图案的自动驾驶巴士静待观众到来……得益于更多科技手段的运用,杭州亚运会的场馆管理更加精细,服务保障全面升级,观众也将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

这将是一场节俭的盛会,简约却不简单是追求,更是行动。杭州亚运会的绝大部分场馆是改建改造而来,新建场馆只占一小部分。例如,亚运会壁球场馆由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展厅临时改建而成,馆内的LED屏幕、观众座席、消防器材等采用了租赁方式,比赛结束后,场馆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拆除,恢复展厅原有功能。节俭办会不意味着放弃创新、降低标准,而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将是一场文明的盛会,亚运之城增添新的文明风景。处处亚运味,满城文明风。深入开展迎亚运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动,举办相关活动1万多场次;56个竞赛场馆设置了约1万处无障碍设施和母婴室;推进省域文明新实践,涵养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风貌,激活每一位市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志愿者蔚然成风,于精雕细琢中出文明新风。

(节选自人民日报评论《相约亚运盛会,共赴美好未来》)


【材料三】

在丰北路上,有几幢红白相间的建筑,在一旁的高楼中显得有些显眼,搭配着蓝色的装饰,显得十分活泼,这就是运动员村的餐厅。这几幢建筑,原本是作为一所小学而建造的。

之所以将小学改造为运动员村餐厅,是因为用餐区域需要明亮、宽广的室内空间,以及明晰、易于辨认的人员流动路线,与校园的公共区域有诸多相似之处。

于是,设计团队合理利用原有建筑规划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在不变更框架布局的前提下进行了改造。待赛会结束后,根据可逆施工的改造方案,赛后只需要拆除改造时增加的部分设施,建筑就可以恢复原样,重新恢复成小学。

(节选自杭州发布《杭州亚运村大揭秘!餐厅居然是小学?》)

1.材料一具体谈到了杭州数字化赋能的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能就某一优势提出需注意避免的问题。
2.材料三具体体现了材料二中的哪一亚运理念,请结合材料做分析。
3.杭州亚运会是我国第三次举办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那么杭州举办亚运会的意义是什么?
4.杭州亚运会志愿者被称作“小青荷”。这一称呼诞生于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取自宋代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同时“青荷”谐音“亲和”,代表志愿者微笑的亲和力。材料二谈到文明亚运,每位市民的主人翁意识,请你结合生活体验列举两点自己力所能及的文明表现。
2023-12-22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