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217709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手   燕骁

①老屋的旧皮箱里,装着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中母亲乌黑的秀发、青涩的面庞、白皙的手指,满溢着青春的气息。然而照片只是过去,我懂事以来,母亲总是忙碌的。

②我参军入伍后,回家的日子一只手便可悉数罗列。偶尔回家探亲,母亲总是闲不住。我劝她:“难得周末,妈你歇会儿吧。”母亲嘴上答应,实际上,不是在厨房做饭,就是在客厅清扫。

③有一次我休假,还未到家时,母亲就打电话说准备了我最爱的辣子鸡,她和父亲都非常想念我。

④那天吃过晚饭,我们围坐闲聊,谈到了家里人谁的手最漂亮。

⑤我说:“爸的手最好看,手掌宽大有力量,指甲月牙形。”

⑥父亲说:“还是你母亲的手最好看,又细又长、又白又嫩。”

⑦“哪里好看咯。”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说完就悄悄把手放在了身后

⑧“好看是好看,就是累弯了。”妹妹说话的同时,握住母亲的手。那时我没细看过母亲的手,以为父亲说的话,不过是夫妻之间相互欣赏。

⑨假期短暂,我很快就回单位了。有一天和妹妹打电话时,才知道母亲切菜伤到了手,左手食指连带指甲被切掉一大块,血流不止,疼得整晚睡不着。那时候父亲在单位驻守,我也不在身边。她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一直忍着没说,直到妹妹回家才告诉我们。

⑩我总惦记着母亲受伤的手,便让妹妹拍几张照片。起初母亲并不情愿,说自己的手不好看。我想,可能是我那晚说的话让母亲伤心了。再三劝说下,母亲总算答应让我帮她看看。收到照片后,我沉默了。母亲的手掌、手背粗糙干燥,像被砂纸磨过一样。因长期泡水,指甲泛白变软,手指明显浮肿,两只小拇指已然弯曲不能伸直。这苍老的手,让我联想到母亲青春不再的面孔,想起她的白发。

⑪童年的记忆,如潮水般向我涌来。

⑫我们三兄妹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秋季,天气转凉,母亲每天一早独自到地里收玉米。有一天下午,天空忽然阴沉下来,转眼间下起瓢泼大雨,气温急转直下。我和妹妹围在火炉前取暖,焦急地等待着母亲。雨一直下个不停,母亲冒着大雨安置好所有粮食。等她回来时,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一双手被雨水泡得苍白浮肿……

⑬冬天时农活虽少一些,家里却还有牲畜需要饲养。母亲自己种了几亩大白菜,每次采摘时,总是赤着手刨冰;切碎菜叶烫煮时,冰渣子与菜刀撞击的声音清脆可闻;为此,母亲的手也总长冻疮……

⑭过往种种,让我不禁想起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⑮时光飞逝,母亲忙忙碌碌几十年了,头上的青丝已经变得花白。父亲说母亲的手非常漂亮,肯定不是假的。她曾经也是花一样的青春少女,拥有细腻柔软的双手。只是,成为妻子和母亲之后,她日夜为家人操劳,青葱玉指早已老茧遍布。母亲的青春变成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期盼,刻在双手的每一道皱纹里

(摘自《解放军报》2023.4.21)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家人评价母亲的手,为我们展示温馨美好的家庭关系。
B.⑫⑬段是插叙,回忆童年生活,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C.文章多处细致描写母亲的手不好看,与全文表达的主题不符。
D.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在叙述日常生活小事中蕴含着感人力量。
2.文章围绕“母亲的手”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阅读文章,要学会批注,请完成以下任务。

原文

任务

批注

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说完就悄悄把手放在了身后。品味“悄悄”的表达效果(1)_____
收到照片后,我沉默了。揣摩“我”当时的心理(2)_____
4.有人建议将题目《母亲的手》换为《母亲的爱》,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5.同样写母爱,本文结尾画波浪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选自朱自清《春》)


【乙】

春风初刮起来的时候,是急吼吼的。把刚开的几树梅花,吹弹下无数的花瓣,散落在刚刚返青的草地上,格外红艳,像是谁特意布下的布景。

就这样刮着刮着,安睡了一冬的枝枝条条渐渐青了绿了,黄色的菜花慢慢成波成浪……

它的心悄悄地软了。

轻呀,再轻些呀。

暖呀,再暖些呀。

它不知不觉收敛起脾气,少了冰凉,多了暖意。

谁也不知道,其实这是春风精心酝酿的一场盛大的变装比赛啊!

(选自丁立梅《春风沉醉》)


【丙】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选自唐·白居易《春风》)

1.下列对三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甲运用了听觉、嗅觉和触觉的感官角度来写春风。
B.选文乙“渐渐青了绿了”让人联想起“春风又绿江南岸”。
C.选文丙描写春风吹拂而过,梅樱杏桃梨次第绽放的情境。
D.选文甲乙中都出现了“酝酿”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2.三个选段都描写了春风,甲文写出春风_____的特点,而乙文写出春风由__________的过程,丙诗写出春风吹过,一派______的春色。
3.赏析下列句子。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赏析加点词语)
(2)它的心悄悄地软了。轻呀,再轻些呀。暖呀,再暖些呀。(请从轻读或重读的角度加以赏析)
4.你还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请举出一例。并发挥想象,描绘出诗词中的春天景象。
2023-11-09更新 | 2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①“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②这所谓,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③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④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⑤“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⑥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⑦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⑧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⑨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⑩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⑪“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1)根据选段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相关情节“我”的心情变化
“我”一早起来准备去看五猖会
忐忑
“我”强记“我”不理解的《鉴略》。
“我”终于背完书去东关看了五猖会。

(2)“我”明明背得很艰难,但为何“我”最后“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什么含义?
(3)当“我”背出书来大家都很高兴,而“我”却对念念不忘的五猖会觉得没什么意思,这是为什么?
2023-12-09更新 | 2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②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3.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2019-12-19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