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2180075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ㅤㅤ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ㅤ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乙】
ㅤㅤ清河张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ㅤㅤ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波澜汹涌,风云开阖。昼乃舟楫出没于其前,夜乃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ㅤㅤ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梦得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谪(zhé):古代官员降职远调。②一舍(shè):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作“一舍”。③风云开阖(hé):风云变化。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④会计:指征收钱粮赋税等事。⑤瓮牖(yǒu):用破瓮做的窗。⑥乌:哪里,怎么。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其庐之西南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不物伤性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昼舟楫出没于其前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此其中宜有以人者       人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今梦得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4)【甲】文中,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孤凄悲凉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乙】文最后写到,张梦得“不以谪为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磴:石头台阶。②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1.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1)雾凇沆砀(                  )             
(2)焉得(                    )
(3)既上(                   )               
(4)(                     )
2.翻译下列语句。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3.甲乙两文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突出雪之大,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突出山之高。但两文写景方法又有不同,甲文用____________手法勾勒出雪后西湖的轮廓,乙文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描绘出雪后泰山之美。
4.同为游记小品文,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1-12-12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庞公池

张岱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阪,往返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凄恻。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徯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歌终忽寐含糊赞之寻复鼾齁。小徯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高春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选自《陶庵梦忆·卷七》,有删改)


【注】①凉簟:凉席。②小徯:小仆。③丁丁:船篙敲打的声音。④浩浩落落:浩然磊落。⑤一枕黑甜:形容酣畅地睡了一大觉。⑥高春:日影西斜近黄昏时。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歌终忽寐含糊赞之寻复鼾齁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留小舟于池中                    辄: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返五里                           可:____________________
(3)悄悄冥冥                              冥冥: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凄恻                              颇: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请参考示例,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示例】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徯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
(2)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5.《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在本文中也有体现,请任举一例并加以阐述。
2022-09-14更新 | 4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B.芳草鲜美                            鲜美:气味芬芳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有汉                              于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何陋
C.太守即遣人随                    人视端容寂
D.后遂无问津                           似与游相乐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东晋文学家,《桃花源记》是他的代表作。
B.《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表现了作者对桃花源内人不闻外事、幽闭生活的同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是为桃花源外频繁因改朝换代而产生的战争浩劫以及苛捐杂税无休、贪官酷吏横行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无限灾难而慨叹悲悦。
D.文章最后两段中渔人找不到做好的标记和南阳刘子骥寻源未果病终的故事,更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2021-01-12更新 | 3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