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2181738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从写法和语言角度对本文进行赏析。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注释]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   (2)行乱其所为 拂:_____________
(3)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_______   (4)使使者来之 谒:_____________
(5)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     江河: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3.通过论证,两段文字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甲】文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乙】文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阅读两段文字,结合【甲】文中“生于忧患”的观点,说说在【乙】文赵襄子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2020-03-04更新 | 10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日喻说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注:①眇(miǎo)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②籥(yuè):古代的一种竹制管乐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眇者不知其(不同)B.道之难见也于日(超过)
C.亦无以于盘与烛也(犯过错)D.或即其所见而之(解释)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自 盘 而 之 钟 自 烛 而 之 籥 转 而 相 之 岂 有 既 乎?
3.作者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道理?
2021-08-10更新 | 1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也/手把文书口
B.真无马邪?/正色邪?
C.求其能千里也?/知我不知鱼之乐?
D.马也/翩翩两骑来谁?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安求其能千里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2023-11-22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