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21851813
阅读钱钟书《窗》, 完成下面小题。

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 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②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③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 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戈尔记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节选自《写在人生边上》)

1.文章以“窗”作标题有何作用?
2.①文章第①段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②文章第②段中指出:“窗子和门的根本区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那么,“窗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
3.第③段写到歌德憎恨戴眼镜的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文章开头说到“开窗”,是为了欣赏屋外的春天; 文章最后说到“关窗”,其原因又有哪些?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萧萧池塘暮

陈志宏

①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燕子飞舞,蜻蜓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②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春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④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⑤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所有人身上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⑥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⑦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⑧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村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⑨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疬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堕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⑩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蜀塘,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⑪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⑫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窦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注①田畈(fàn):田地。②禺(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结合文章,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季节村人活动池塘
妇女浣纱洗衣如梦如幻,青蛙鸣春
孩子玩水,农人(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农人感叹水凉吐故纳新,洁净如初
村人(3)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2.本人作者是按照____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的特点,再写如今池塘_________的破败,这是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在结构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燕子飞舞,蜻蜓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5.从全文来看,文章⑩⑪⑫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2024-01-10更新 | 3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悬崖上的少年

胡宝林

①站在我家门前,就可看见南山。南山峰峦层叠,常常隐约在云雾里。

②12岁那年四月的一天,我走了十多里山路去南山里挦(xián,撕,取,拔,拉)韭菜,已经到半下午,鎏笼(pàn lóng)里依然只有细细一撮,心里有些焦急。

③我朝西面看了看,几十丈高的悬崖从河底一直矗立到白云下,一绺溪瀑,从上面跌宕流下。悬崖上部有一处缓坡,绿绿的,是不是韭菜?

④悬崖似乎不宽,两边是荆棘簇拥的杂木林。我顺着一边山坡往上爬,爬了一个多小时,估计接近悬崖顶了,拨开荆棘钻进杂木林。杂木林里,埋藏着几段巨石。在巨石之上,我发现了几簇韭菜,瘦瘦的,却让人心生希望。

⑤我踩着杂草,绕到巨石上,将那几簇细韭菜一根一根挦了,放到繁笼里,又在树林里爬上爬下继续寻找。

⑥从几十丈高的悬崖往下看,就仿佛直直立在天地之间,人有些头晕。往上看,一块突出的巨大的岩石挑着水流跌下,头顶是白云蓝天。在十几米远处的上方,崖石有些微凹平缓,上面蓄了些土,土上长着一丛丛茂密的绿叶子。我分辨了半天,是韭菜!水流是从另一边流下去的,这边没有水。我望着悬崖,对于韭菜的渴望终于占了上风。我脱掉布鞋,光着脚,手指抠着石头,脚趾紧紧抠着石头上些微的突起,一步一步,往斜上方爬去。在巨大的石崖上,我像一只蚂蚁一样,往前缓缓挪动,终于爬到了缓坡处。

⑦我侧身坐下,悬崖下深深的沟谷在眼前一晃,顿时心生惊诧,赶紧回身。这丛绿叶中,叶片大的是石蒜,还有一片韭菜。这片韭菜长在土苔藓上,像蒜苗一样,绿森森的,叶宽膘厚又修长,密密麻麻。

⑧像发现宝藏一样,我趴跪在地,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捏住一根韭菜根部,轻轻提撅,咯吱,韭菜就断了,又滑润又干脆,鲜嫩的汁液染湿了我的手指。咯吱”“咯吱,韭菜在我指头间断裂的声音,在我意识深处回响,瀑布的流荡声仿佛不存在了。终于,我将韭菜捋完了。

⑨悬崖上不敢久留,回!

⑩此时,我才意识到,比爬上来更难的是退下去。上的时候,身体平衡,还能抬头看路;退的时候,整个身体似乎往下掉,又不敢朝下看,只能摸索着退。

⑪我探出脚去,把身体慢慢交给腿脚,让自己落在了崖壁上。我的脚趾依然紧抠崖壁,但脚心刚踩了泥土,有些滑。手指紧抠着石壁上的小突起,但手心出汗,手指抠不紧。我缓缓地,一点一点移动脚、腿、腰、肩、手、头,感觉自己就像一张皮影贴在石崖上,一阵风吹来就会被轻轻吹走。

⑫我觉得身躯慢慢变得酥软了,脊背上冒出了汗,额头上也冒出了汗。我甚至后悔了,如果掉下去怎么办?我想到了父亲、母亲,想到了课本里写的总在危急时刻出现的英雄,想到了救援飞机。头顶是蓝天白云,我渴望变成一只燕子,一朵白云……

⑬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内心的另一种渴望、另一种声音——带着美好的想象,在内心生长并越来越大:不要想,走!你会走过去!你走过了那么多难走的路呢!

⑭我冷静下来,把自己整个交给下意识,一点一点,一点一点移动脚、腿、腰、肩。不知道过了多久,仿佛一个世纪,当杂草出现在身侧,我一脚踏到树林边缘,身体终于离开崖壁时,我猛地坐在了草地上,大脑一片空白……

⑮太阳落山,树林笼在阴影里。走过沟底的石桥,我回头望去,悬崖像直立的一道铜墙铁壁,挂着瀑布流泻,长韭菜的地方,像生在云雾里,深深的恐惧如水涌来……

⑯回到家,我择了一大把韭菜,母亲炒了,山韭菜耐炒,有种特别清新的香味。

⑰晚上九点时,院里传来的一声,一根松木檩,扔在了院里。父亲从南山林场扛木头回来了。他拉过凳子一屁股坐上,凳子咯吱了一下。父亲古铜色的脸庞上全是汗水,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他的胳膊上一绺一绺是荆棘划出的血道,一根手指上还缠着胶布。母亲端来一碗水,父亲一口气喝完。母亲问,疼不疼?父亲满不在乎地说,没啥。

⑱父亲每天早晨五点多出门,走几十里山路,在南山主梁下村里林场的松木沟里,将树伐倒、蜕皮、火燎,然后一步步扛到梁上,办手续,再走几十里山路回来的。这根檩条明早交到村委会,能换回五块钱。家里花钱的地方多,他就选收入高但又最粗重最费力气的檩条来扛。

⑲吃搅团时,父亲把一筷头韭菜,塞进嘴里嚼了下,对我笑了,目光里有一种暖意。

⑳父亲没有问我韭菜从哪里来,我也没有问父亲松木檩从哪里来。

㉑我们用被荆棘划出道道血痕的手臂端起饭碗时,大山在家南面的不远处矗立着,照旧沉默不语。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1.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地点事件“我”的心情
南山“我”的鎏笼里依然只有细细一撮韭菜有些焦急
在巨石之上(1)______心生希望
一块突出的岩石的上方“我”辨认出一片密密麻麻的韭菜(2)_______
沟底石桥“我”回望悬崖深深的恐惧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分析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脱掉布鞋,光着脚,手指着石头,脚趾紧紧着石头上些微的突起,一步一步,往斜上方爬去。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线句子。
我缓缓地,一点一点移动脚、腿、腰、肩、手、头,感觉自己就像一张皮影贴在石崖上,一阵风吹来就会被轻轻吹走。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⑱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4.我们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也讲述了一个少年爬悬崖的故事,这个故事与本文中“我”爬悬崖的故事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完成下表。
篇目
目的解决方式启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不想当胆小鬼,“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我”在父亲的指引和鼓励下爬下悬崖。(3)____
《悬崖上的少年》(1)____(2)____
2024-05-18更新 | 3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夏天

汪曾祺


ㅤㅤ①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ㅤㅤ②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ㅤㅤ③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ㅤㅤ④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ㅤㅤ⑤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ㅤㅤ⑥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ㅤㅤ⑦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ㅤㅤ⑧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ㅤㅤ⑨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ㅤㅤ⑩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ㅤㅤ⑪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手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咕咕咕咕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ㅤㅤ⑫乘凉。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ㅤㅤ⑬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ㅤㅤ⑭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1.栀子花有___________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葵___________的特征和作者的___________
3.“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觉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的唯一原因是空气很凉爽。
B.文中说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巴根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C.作者家乡的蝈蝈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一种叫“秋叫蚰子”。
D.标志“夏天就快过去了”的景象,在作者的家乡有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黑云漫过天河了。
5.文章在写栀子花和巴根草时分别引用了山歌和童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24-01-31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