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56 题号:21851814
阅读翁来英《会流泪的鹅》, 完成下面小题。

会流泪的鹅

①在海岛舟山渔村,人们对于谢年很是讲究。除了鸡鸭鱼肉、干果糕点、油盐酱醋,我家谢年的供桌上,总少不了一只雄性大白鹅。

②有一年中秋刚过,母亲托人从外乡的农村亲戚家,用十几斤鱼干换回了6只毛茸茸的雏鹅,交与我们兄弟几个好好饲养,说是要用来谢年。为了防止野猫和黄鼠狼偷袭,我们用破渔网和竹片编做了一间鹅舍,拿麻絮做褥垫。白天把鹅圈养在院子里,晚间就搬进卧房。几天后,大哥去了县城的一家船厂学车工,饲养大白鹅的重任全然落在二哥和我的头上。

③我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割鸩草。起初,雏鹅的食量较小,需要将草料剁碎了,细心喂养。转眼,嫩黄色毛茸茸的雏鹅背上长出了白色的羽毛,胃口也渐长。深秋,田野上的草渐渐泛黄了,农家的菜地里也少了废弃的菜叶子。放学后,除了要赶着鹅群四处放牧,还得割上一大筐鹅草,以备夜食。

④冬至将临的时候,6只小鹅长成了大白鹅。“昂昂”的叫声荡漾在院子里,每每我们放学回家,它们准会冲着我们哥俩鸣叫。田野上已几乎找不到青草,用不着赶鹅放牧了,母亲从农家购买的米糠饲料也所剩无几。有一天放学回家时,院子里只剩一只大公鹅在悲切地鸣叫,看它的样子很是孤单,眼角依稀有泪痕。我与二哥急了,问过母亲,才知晓另外的5只白鹅被赶着捕冬至带鱼的渔船老大买走了。

⑤后来的日子里,再也不用到处张罗鹅的粮草,大白鹅成了独苗,对它的礼遇自然升格了。自家屋前屋后菜园子里的菜叶子随它享用,每逢周末,大哥从县城步行回家的路上,见到农家菜地里有剩菜叶也总能捡回一大网兜。大白鹅也奇怪,就喜欢吃大哥带回的菜叶,久而久之,养成了周末引颈等大哥的习惯。随着腊月的到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每逢周'末,大白鹅仍在院子外的雪地里,抻着脖子等待大哥回家。

⑥转眼到了腊月二十,父亲的渔船回家过年了。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欢快气氛,却发觉大白鹅常常待在鹅舍里,没了昔日里的趾高气扬,也没了“昂昂”的叫唤声。腊月二十五的那天上午,大白鹅进食少了许多,头朝院门,“昂昂”的叫唤声十分刺耳,夹带着一种凄惨。父亲已备好了杀鹅的小刀子,和一碗加了少许盐巴的清水,要把大公鹅杀了作祭品了。我和二哥老早就躲到别处玩去了,不忍目睹。母亲找了我俩好久,说是要我俩帮父亲忙,硬是把我俩揪回了家。当我和二哥逮着又壮又肥的大白鹅时,发觉它不住地在流泪,脖子一直扭曲着,朝着院门外撕心裂肺地狂叫。二哥怔怔地看着大白鹅,说:“它是不是在等着吃大哥的菜叶啊? ”

⑦看着一直在流泪的鸩,我与二哥真的不忍心将它杀了,就对父亲说:“等会儿再杀不迟。”父亲就依了我们:“好,等你哥来了,叫他帮忙。”

临近中午时分,大哥回家了。大白鹅老远就冲向大哥,一路欢叫着,鹅嘴使劲地磨蹭着大哥的双腿,缠绕着跟进了家门

⑨“鹅也通人情啊,”大哥说,“这样的鹅,谁下得了杀手呢? ”

⑩父亲有些光火了:“明早要谢年啦!大白鹅要作供品呢! ”

⑪大哥的胆子比我们还小,他见血就会头晕,忙摆着手道:“我可不敢下手!”父亲只能独自抓住鹅,绑了脚掌,绑了翅膀,大白鹅起先狂叫着,过了一会儿便不再发出声响。当父亲抄起小刀子的那一瞬间,大白鹅“呜”了一声,眼泪哗哗地流淌下来。我们哥几个纷纷在一边求父亲放了这只大白鹅。父亲丢下小刀子,对母亲说:“放放放! 难得孩子们有善心,今年破例不杀鹅啦。 ”

⑫那年,我家谢年的供桌上少了一只雄性大白鹅,也少喝了一碗鹅肉卤汁年糕汤。

⑬话说这只大鹅,在父亲丢下小刀子,我们七手八脚解开绑在它身上的麻绳后,在原地足足愣了半晌没出声。后来,我家一直将它养过了春天,一直到立夏前夕,母亲才用它与外乡农村的亲戚家换回了50斤糯米。再后来,听说这只大白鹅被当作配种的大公鹅,一直活了13年。

(选自《意林》有删改)

1.这篇散文以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第①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全文一共写了鹅的三次流泪,请你结合对文章阅读理解填写下表。
三次流泪原因分析性情体现
第一次:眼角依稀有泪痕为失去同伴而悲切伤感.与同类的情
第二次:它不住地在流泪B: ___C:____
第三次: A:_____即将被杀,求生本能强烈与自己的情

3.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丰子恺《白鹅》,阅读后完成后面题目。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这食料并不奢侈; 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象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按照要求从不同角度赏析上面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
①临近中午时分,大哥回家了。大白鹅老远就冲向大哥,一路欢叫着,鹅嘴使劲地磨蹭着大哥的双腿,缠绕着跟进了家门。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______
②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抓住加点的关键词语赏析:__________
4.没有情怀和寄寓的文章是呆板的,缺乏感染力的。两位作者虽生活在不同年代,但在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有很多相似之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记叙文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佚名
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 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
老太大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 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昧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大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大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大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奉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老太大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傅戎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选自《意林》,有删改)
1.选文中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方框中的内容。
冷漠怀疑――                ――愉快自信―-                
2.选文两处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画“ ”的段落,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盲学生为什么把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1-16更新 | 1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对本文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把父亲的“背影”放在特定的背景下,祖母去世,父亲沉浸在悲痛之中;差使交卸了,父亲又为家人的生存担忧。变卖家产,借钱办丧事……渲染了一个艰难、悲哀的氛围。
B.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一连串动作描写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铭刻在众多读者的心中。父亲买橘子回来“扑扑衣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身上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C.这篇散文,虽然确实写了爱,但是不像其他写爱的文章那样温馨。因为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家道中落的伤感、亲人离世的悲凉、事业衰颓的辛酸,父子生隙的隐痛、送子远行的牵挂、年事渐高的颓唐……
D.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到:爱是担当,是责任,是无私,是奉献……爱同时也是误解,是等待,是妥协,是包容……《背影》的价值,并非写出了爱的伟大,而是写出了人性的不完美,和爱的不完美,比单纯地说爱更有意义。
2.文中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句中的“聪明”的意思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3.文中说“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其实朱自清的父亲“大去”是在二十年之后了。那他父亲为什么要说“大去之期不远矣”?
4.《背影》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儿子远行时的情景。用的文字不多,却很感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原因何在?
2021-01-29更新 | 27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3】异秉

汪曾祺

①这是一家门面不大的药店。药店的同仁,一律称为先生。先生里分为几等。一等的是管事,即经理。保全堂的管事姓卢。二等的叫刀上,管切药和丸药。刀上是个技术人员,薪金最高,在店中地位也最尊。保全堂的刀上是全县头一把刀,他姓许。

②其余的都叫同事。他们的职务就是抓药,写帐。同事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辞退时管事并不说话,只是在腊月有一桌辞年酒,算是东家向同仁道一年的辛苦,只要是把哪位同事请到上席去,该同事就二话不说,客客气气地卷起铺盖另谋高就。保全堂的陶先生,就已经有三次要被请到上席了。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终于没有坐上席,是同行店伙纷纷来说情:辞了他,他上谁家去呢?谁家会要这样一个痰篓子呢?这岂非绝了他的生计?这样,陶先生就只有更加勤勉,更加谨慎了。每逢他的喘病发作时,有人问:陶先生,你这两天又不大好吧?他就一面喘嗽着一面说:啊,不,很好,很(呼噜呼噜)好!

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药店管学生意的却有一个奇怪称呼,叫做相公

④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

⑤陈相公脑袋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嘴唇厚厚的,说话声气粗粗的——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

⑥他一天的生活如下:起得比谁都早。起来就把先生们的尿壶都倒了涮干净控在厕所里。扫地。擦桌椅、擦柜台。到处掸土。开门。这地方的店铺大都是铺闼子门,——一列宽可一尺的厚厚的门板嵌在门框和门槛的槽子里。陈相公就一块一块卸出来,按东一东二东三东四西一西二西三西四次序,靠墙竖好。晒药,收药。太阳出来时,把许先生切好的饮片好的丸药,——都放在匾筛里,用头顶着,爬上梯子,到屋顶的晒台上放好;傍晚时再收下来。这是他一天最快乐的时候。他可以登高四望。看得见许多店铺和人家的房顶,都是黑黑的。看得见远处的绿树,绿树后面缓缓移动的帆。看得见鸽子,看得见飘动摇摆的风筝。到了七月,傍晚,还可以看巧云。七月的云多变幻,当地叫做巧云。那是真好看呀:灰的、白的、黄的、桔红的,镶着金边,一会一个样,像狮子的,像老虎的,像马、像狗的。此时的陈相公,真是古人所说的心旷神怡。其余的时候,就很刻板枯燥了。碾药。两脚踏着木板,在一个船形的铁碾槽子里碾。倘若碾的是胡椒,就要不停地打喷嚏。裁纸。用一个大弯刀,把一沓一沓的白粉连纸裁成大小不等的方块,包药用。刷印包装纸。他每天还有两项例行的公事。上午,要搓很多抽水烟用的纸枚子。把装铜钱的钱板翻过来,用表心纸一根一根地搓。保全堂没有人抽水烟,但不知什么道理每天都要搓许多纸枚子,谁来都可取几根,这已经成了一种传统。下午,擦灯罩。药店里里外外,要用十来盏煤油灯。所有灯罩,每天都要擦一遍。晚上,摊膏药。从上灯起,直到王二过店堂里来闲坐,他一直都在摊膏药。到十点多钟,把先生们的尿壶都放到他们的床下,该吹灭的灯都吹灭了,上了门,他就可以准备睡觉了。

⑦陈相公已经学了一年多生意了。陈相公老是挨打。学生竟没有不挨打的,陈相公挨打的次数也似稍多了一点。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打他的多是卢先生。卢先生不是暴脾气,打他是为他好,要他成人。有一次可挨了大打。他收药,下梯一脚踩空了,把一匾筛泽泻翻到了阴沟里。这回打他的是许先生。他用一根闩门的木棍没头没脑的把他痛打了一顿,打得这孩子哇哇地乱叫:哎呀!哎呀!我下回不了!下回不了!哎呀!哎呀!我错了!哎呀!哎呀!陈相公挨了打,当时没敢哭。到了晚上,上了门,一个人呜呜地哭了半天。他向他远在故乡的母亲说:妈妈,我又挨打了!妈妈,不要紧的,再挨两年打,我就能养活你老人家了!

⑧王二每天到保全堂店堂里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还有几个常客,收房钱的抡元,卖活鱼的巴颜喀拉山,给人家熬鸦片烟的老炳。还有一个张汉,他年轻时在外地做过幕僚,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是个百事通。他一来,大家精神为之一振,这一晚上就全听他一个人白话。这也是陈相公一天比较快乐的时候。他一边摊着膏药,一边听着。有时,听得太入神了,摊膏药的扦子停留在油纸上,会废掉一张膏药。他一发现,赶紧偷偷塞进口袋里。这时也不会被发现,不会挨打。

⑨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明太祖朱元璋,生就是五岳朝天——两额、两颧、下巴,都突出,状如五岳,谁有过?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⑩张汉猛吸了几口旱烟,忽然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

⑪王二不解何为异秉

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

⑬王二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⑭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⑮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卢先生向柜台里一看,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⑯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1.选文主要写了陈相公哪几件事?请分点概括。
2.画线句子描写陈相公在屋顶所见有何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陈相公的人物形象。
4.为什么说“《异秉》中处处体现温情,又隐藏着太多的无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2-11-13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