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21862613
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内容愈加丰富。从读纸质书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 ,方式也日益多元化。2022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5.5%)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的形式。



【材料二】

百家争鸣

听书学知识是个伪命题。一方面,听的效率太低。研究表明,人类接收的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只是其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听书未必是适宜的学习方式。因耳蜗接收信息上限仅为1Mbps,所以听书的平均速度仅为200300字/分钟(看书的平均速度可达5001000字/分钟),一旦超过此速度,就会出现听不懂”“听着太累等问题。

(中国日报网)

听书不能代替读书。从我个人来说,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做批注,每有所得,就写在旁边,听书显然没有这个功能。其次,听书也不利于思考,读书的时候,喜欢哪一段,可以反复咀嚼、品味,停下来慢慢思考。当然,听书与读书适合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需求。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

听,往往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泛读和通读,有些书听着感觉不错,更是有买回来的愿望和计划,那样就会进行精读和细读。听书和读书相结合,我想,这就是全民阅读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

(网友风起流云)

1.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读纸质书到“听书”,2022年我国已有三成以上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
B.“用耳朵代替眼睛”的意思是有声阅读“听书”正在慢慢取代纸质书阅读。
C.听书的效率远低于视觉的效率,如果听书的速度过快就会让人“听不懂”。
D.有网友认为,听书和读书相结合,这才是全民阅读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
2.请你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各提取一条有价值的信息。
(1)
(2)
3.小明和李华对“听书”和“读书”做了如下讨论,请结合【材料二】作答。
小明:最近我在听书,我觉得听书挺方便的,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李华:嗯! 但我认为听书只适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__________
因为听书不能代替读书,读书有听书所没有的功能,比如读书时可以__________
小明:哦,原来如此。
李华:没错,听书和读书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优缺点。
小明: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 __________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用“课后托管”解决“三点半难题”?


【材料一】

低幼龄孩子“接送难”,一直是困扰无数家长的难题。按照有关要求,我国很多城市的小学放学时间在15:00-15:30,而大多数学生家长的下班时间在17:00以后,这就出现了小学生监护的“空档期”,“三点半”难题成了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近日,“课后托管”这一话题再一次被广泛讨论。新京报推出了关于课后作业和服务的网络调查,就家长关心的课后托管、家长负担作出调查。

(选自《新京报》2021年03月09日,有删改)


【材料二】

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国家层面来统筹教育部、财政部、工商部门等多个机构。

既然是提供课后服务,那就要把中小学生当做一个非常巨大的服务对象,要有服务意识。从国家层面上来讲,也需要考虑相关的成本问题,国家要投入相关的经费支持,学校也应该建立专门的教育经费。同时,国家还可以减税的方式,引导校外民办教育机构向学生提供公益课程。与此同时,还应该从法律的角度予以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程方平


【材料三】

开展课后服务需要考虑的最根本问题是如何提升课后服务的教育质量。

首先,要设置好课后服务的内容,做好课后服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这是基础。其次,还要选拔优秀师资从事课后服务,对这些教师进行相应培训,并纳入教师培训、教师研修和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之中,包括纳入到教师评价与考核的体系中,激发教师从事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最后,还要调整和重建教研机制,把课后服务及其质量作为学校日常教研的一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政涛


【材料四】

从学校目前情况看,要求学校课后服务完全与家长下班时间对接,实施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目前政策支持、经费支撑还不到位,学校做起来不容易,教师的负担会比较重。

首先,要明确校内课后托管的公益性,为有需要的小学生提供以“保护”与“看管”为主要容的基础性校内托管服务;第二,积极探索校社合作、引入公益性机构和社会义工的公益性托管模式,鼓励社会组织进入,由社会机构、公益组织、服务团体提供托管服务;第三,试点开展政府买单、市场机构进校的营利性托管模式。在公益性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这类托管模式可以作为一个过渡。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周洪字


【材料五】

课后看护孩子是一个客观需要,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完成。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学校主动承担责任,这是教育系统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一个方面,是一个民心工程。但是,家长不要理所应当地理解为看护都是学校的责任,家长要考虑到老师的辛苦和奉献,避免出现“家长在外面玩,把孩子放在学校里很晚才接走”的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倪闽景

1.关注【材料一】,下面对调查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辅导孩子课后作业任务重的家长主要是认为自己不够专业或者没有时间,他们对“课后托管”需求明显。
B.“现在什么都要打卡,实际上是把成年人那套硬搬到了孩子身上!”体现了多数家长对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不满。
C.大部分家长不认同“全面取消小学生课后作业”,主要是因为课后作业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D.大部分的家长赞同学校开设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其中“体育活动”是家长最希望学校开设的课后服务项目。
2.结合材料二、三、四、五,完成下列示意图。
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是项社会工程

国家层面来统筹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是根本

课程设计与开发
调整和重建教研机制

校内公益托管
社会公益托管
试点盈利性托管

社会、家庭和学校

3.一般说来,讨论讲究“扣题立论、包容”等原则。同学们围绕“全面取消小学生课后作业该不该?”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班级讨论板上的几条留言。请你结合留言的内容,说说哪一条留言的表达更符合讨论的原则,并简述理由。
版主: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课后作业!有意思。呵呵。
留言A:书山有路勤为径。小学时候,我做作业就如搬字山填纸海。
留言B:什么鬼?这个建议是脑袋一拍灵光乍现的伟大思考吗亲爱的课后作业,永别了。
留言C:楼上说的有道理。全部取消有待商榷,适当减少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处主空间。
留言D:此间的少年们,用青春与诗意来为盛世涂上斑斓的色彩吧。
2021-05-07更新 | 19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2005年开始,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每年要对北京市民的公共行为文明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观测。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和论证,确定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该指数能够体现市民文明素质发展状况,能够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程度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效。提升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要求市民不仅在某一个方面提升文明素质,而且在所有的公共生活领域全面提升文明素质;不仅要求某一部分群体提升文明素质,而且要求全体市民共同提升公共文明素质。这已经成为全体北京市民共同努力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提高首都公共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


材料二

2005年至2022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实现了“十七连升”,2022年已提升至90.69。九大公共生活领域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如表1所示,在各项一级指标中,排名前三的是医疗秩序、网络空间、公共交通。

值得关注的是,________。据报道,在“公共交通”的下一级指标中,“文明交通践行”由上年的72.61提升至90.25。在“文明交通践行”各指标中,“驾车时会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数值最高,为92.43,表明驾驶员已具有良好的礼让意识。

年度数据能够对全体市民发挥激励作用,建立年度数据的激励机制已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方式之一。合理的工作方式是提高首都公共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策略。

表1   2022年九大公共生活领域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

一级

指标

医疗

秩序

网络

空间

公共

交通

绿色

环保

公共

卫生

公共

秩序

社区

和谐

文明

旅游

文明

观赏

文明

指数

92.06

91.59

90.89

90.67

90.52

90.40

90.35

89.84

89.49

材料三

2022年9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白皮书。该报告梳理了两年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情况,总结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积累的有效经验。

白皮书明确了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北京市将进一步推进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增强“讲好文明故事”的文化底蕴,持续开展“文明旅游”等主题活动,继续完善公共文明引导员管理办法、文明行为记录制度、道德典型人物的关爱礼遇机制等配套制度。这些举措应能解决北京市公共生活领域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是提高首都公共文明建设水平的有力保障。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能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程度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效。
B.提高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要求全体市民在所有的公共生活领域提升文明素质。
C.“驾驶员已具有良好的礼让意识”能说明2022年“文明交通践行”指数的提升。
D.2022年发布的白皮书提出了解决北京市公共生活领域突出问题的多项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的文字内容和表1的信息,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医疗服务领域文明指数位列第一B.公共交通领域文明指数排名第三
C.两个一级指标的文明指数将近90D.九大公共生活领域文明指数均有提升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提高首都公共文明建设水平需要从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2023-07-15更新 | 13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也就是除夕前夜,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顺利进入火星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火计划”。其实,我国的“天问一号”早在去年7月23日就发射了,而它在太空中飞行了202天才抵达火星轨道!在这期间,“天问一号”曾出现过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但是“天问一号”还是顺利地抵达了火星,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材料二】

①我国的“天问一号”可以说身兼多职,“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

②环绕器一器分饰多角,具备三大功能: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这也意味着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索)3种探测目标的国家。

③着陆巡视器又由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它的总重量接近5吨,是目前我国发射的重量最重的深空探测器。其中,火星探测器搭载了13个有效载荷,火星环绕器携带7台科学仪器,火星车携带6台仪器,将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建立起对火星全面而基础的认识。它乘坐的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更是飞出了我国运载火箭的最快速度——火箭托举“天问一号”探测器加速到超过11.2千米/秒的速度之后完成分离。这是完全摆脱地球引力的第二宇宙速度。


【材料三】

①火星探测有一个发射窗口,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探测器只有在这个窗口发过去,才能到达火星,也最节省燃料。2020年七到八月份正好是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期,除了中国的“天问一号”,还有美国的“毅力号”火星车、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等都在这个窗口期发射。

②美国的“毅力”号火星车于2020年7月30日发射,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成功着陆。我国的“天问一号”2020年7月23日发射,预计将于2021年5月在火星北半球着陆。

③很多人很好奇,_________?

④一般而言,火星探测任务都会采取“绕”“着”“巡”分开的形式以降低难度。因为进行火星任务的难度太高,人类探测火星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2020年之前共实施了44次火星探测任务,只有8次成功着陆,比率仅为18%。

⑤“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将沿极地轨道绕火星飞行,在这个时间里环绘制这颗行星的形态学和地质学地图,同时利用环绕器次表层探测雷达来测量火星上的土壤特性和水冰分布。它还将收集火星电离层、电磁场和引力场的数据。最后,它将充当火星车与地球之间收发信息的通信中继站。

⑥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天问一号”才会着陆火星,进行这些任务还有一个目的,通过分辨率相机与高分辨率相机将对火星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工作,然后认真研究火星表面的情况,反复确认着陆地点和最优着陆窗口,从而保障登陆器可以更好登陆。

⑦所以,我国的“天问一号”要先进入火星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任务,而美国的“毅力”号则是直接降落火星。


【材料四】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环境与地球最相似。两者几乎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组成结构也大致相同,有核、幔、壳。火星与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一个火星日大约是24小时39分钟,而且它还和地球一样,也有四季更迭。此外,火星表面温度大约在零下133摄氏度到零上27摄氏度之间,拥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等多种地形,还有明确证据证明,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水。


【材料五】

①火星最远时距离地球4亿公里,是地月距离的1000倍,去月球只需要3天,去火星则需要半年以上。距离越远,不仅信号传输时间越长,重要的是信号衰减也越剧烈。遥远的火星给地球与探测器之间的通讯带来了更大挑战。

②有人曾比喻,让火星探测器精准着陆,相当于从巴黎击出一只高尔夫球落在东京的一个洞里。目前,人类已对火星实施了40余次探测任务,成功率不到一半——这让这颗红色星球至今还保有“探测器坟场”的称号。

③另外,火星探测器从地球飞向火星的过程中,能够被火星引力所捕获形成环绕轨道的机会只有一次。此时探测器相对于火星的速度约为4~5千米/秒。就像两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只有前进方向一致、相对速度为零时,才能并驾齐驱。因此,探测器在接近火星后,必须把握住唯一的机会,利用自身携带的推进剂点火减速,最终实现被火星的捕获。

④而着陆巡视器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数分钟内将时速从近2万千米降低到零。且电磁信号是完全被屏蔽掉的,要完全依靠着陆器的自身本事,因此也被称为“恐怖7分钟”。

1.请给【材料三】的横线处补写一个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天问一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总重量接近5吨,是目前我国发射的重量最重的深空探测器。
B.“天问一号”在“绕”这一环节将完成一系列探测任务,然后才着陆火星。
C.“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环绕器由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组成,着陆巡视器由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
D.“天问一号”于去年7月23日发射,它搭载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在太空中飞行了202天才抵达火星轨道,随后完成火箭与探测器的分离。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火星探测发射窗口其实就是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时间段,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
B.火星距离地球最近时都有4亿公里,由于距离遥远,信号传输时间长,且信号衰减剧烈,因此火星被称为“探测器坟场”。
C.火星探测器从地球飞向火星的过程中,能被火星引力捕获形成环绕轨道的机会只有一次,因此探测器必须把握住机会,利用自身携带的推进剂点火减速,实现被火星的捕获。
D.通过分辨率相机与高分辨率相机对火星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工作,可以保障登陆器更好地登陆火星。
4.电影《火星救援》中,主人公马克一个人被扔在火星,他每天做的事就是种土豆、数土豆、吃土豆,请根据【材料四】的知识分析马克在火星上种土豆的可能性。
2023-04-06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