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福建 七年级 期末 2024-02-23 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名句梳理。
(1)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 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5)“修身立德”本质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塑造,面对秋景,刘禹锡感受到的是清朗豪爽“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秋词》) ;“修身立德”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岑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百姓饱经战争忧患的同情及对和平的渴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修身立德”没有捷径,唯有坚定志向、多问多思,才能锤炼品行,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信仰是什么? 我认为信仰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人生追求。信仰不是信(lài,更不是遵守,而是一种精神福地的栖居。把阅读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把读书化为生活一部分的自由状态。把阅读融入生活,这样的生活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份静;少了一份狭,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 A ,多了一份 B 。世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在功利主义世界里,阅读使我们拥有一种超越现实。读书给予我们最大的恩赐,不是等身的著作,也不是长长的头(xián④, 而是一场独一无二的人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在A、B处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
A_____                  B_____
(3)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句子写在横线上。
2024-02-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探究古人称谓。下列对话中,加点的尊称或谦称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甲:令尊身体可好?                              乙:家父一切安好,多谢挂念。
B.甲:多谢兄台鼎力相助                       乙:敝人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C.甲:令妹今年芳龄几何?                         乙:舍妹年方十八了。
D.甲:贤弟我改日再登门拜访。                 乙:令郎定在寒舍恭候!
2024-02-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4. 请根据下列名著阅读记录卡,回答相关问题。
内容呈现阅读记录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①_______》,“我”到仙台的目的是②_______
从作品体现的精神方面看,有人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将《红楼梦》归纳为“情”。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西游记》中体现的精神实质,并结合相关情节简述理由。精神实质:“③_______”。
理由:④_______
2023-09-17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龙标野宴

[唐]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昌龄触犯权贵被贬于龙标时所作。②沅溪:今湖南元江。③弦歌:指音乐和歌声。④不曾空:不曾缺失。
5.【乙】诗中“谪”字与【甲】诗标题中“_____”二字照应。
6.这两首诗歌共同借用“__________”意象来诉衷情。这个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具有多重含义,常用于代指人的高洁品格、抒发怀人情感以及对时间哲理的思考。结合原诗分析,【甲】诗借这意象表达__________;【乙】诗借这意象表达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


【乙】

牧竖子拾金

有牧竖子, 敝衣,蓬跣。 日驱牛羊,牧冈坰间, 时时扼嗌而歌。意自适也,而牧职亦举

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 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散逸不扰矣。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明·刘元卿《贤弈编·应谐录》


【注释】①竖子: 即小孩子。②跣(xiǎn): 赤脚。③坰(jiǒng): 远郊。④扼嗌(è yì): 放开喉咙。⑤举: 完成、成功。⑥扰: 驯养。
7.根据提示,解释下面加点字。
加点词方法提示我的答案
然大喜通假字法(1)舍:_______
驱牛羊语境推断法(2)日:_________
自适也课内迁移法:目似瞑,暇甚。(3)意:___________
歌声渐歇查阅字典法:①正确,与“非”相对。②指示代词,这,这样。③凡是。(4)是:_________(填序号)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B.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
C.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D.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2)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10.认真阅读两则寓言,完成学习收获卡。
学习收获卡

读寓言要把握内容,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杞人忧天》中的杞人经历从“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牧竖子拾金》写了牧竖子由拾金前的1______到拾金后的2_____的心理变化。

读寓言更要读出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意。《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牧竖子拾金》的故事告诉我们3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2024-02-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碧波上的守桥人

①几场大雨过后,鄱阳湖的水面渐渐宽阔起来。降水汇集,支流注入,加上长江上游来水,让鄱阳湖的水位迅速抬升。视线所及,一片烟波浩渺。

以雨为令是党颉明挂在嘴边的话。他架着望远镜,仔细扫描着湖面。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湖面上姿态优美的水鸟,都难以引起他的关注。他的注意力,集中于这座大桥——鄱阳湖铁路特大桥。

③防洪防汛,是铁路桥隧工的重要工作。除了监测水位,还要观测船舶通航情况。水涨船高,枯水期能顺畅通行的船只,到了丰水期就可能高度超限。一旦高度超限的船只强行通过大桥,就会撞击大桥钢梁,危及铁路运输水上安全。

④桥头的看守房里,一台视频电脑、一个望远镜、一把烧水壶、一张小床,就是全部家当。水位上涨,道路被阻断,看守房仿佛是汪洋中的孤岛。此时,党颉明和工友需要进入防护栅栏,沿着路基步行近4公里,才能到达看守点。

⑤风乍起,吹皱一湖水。党颉明和工友无心欣赏湖光秀色,他们戴好头盔,系好安全带,站在摇篮里,稳步,仰头,手中的检查锤叮叮当当地敲了起来……在他们的头顶,平均不到10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驶过。脚下,就是碧波万顷的鄱阳湖。

⑥夜间、湖面、大风,复杂的作业环境,时时考验着这群守桥的年轻人。党颉明他们可不服输。年轻人爱动脑筋,为适应工作环境,提高作业效率,他们摸索出了不少高招

⑦首先是对抗大风。湖面风大,特别是到了冬季,湖风凛冽,带着湿冷的水汽,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站得越高,刺痛感越强烈。同事们之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天天都有风,从春吹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工友们的应对经验是:必须穿防风的衣服,外面扎上一根粗腰带,再用绳子把裤腿绑起来,防止风从裤管钻入。安全帽一定要扣紧,鞋子一定要绑牢,否则容易被风吹得到处跑。有一次,党颉明的一只鞋子没有系紧,掉进了鄱阳湖。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只好先用一个蛇皮袋扎在脚上御寒。

⑧消除恐高、恐水心理,也是大家必须过的一关。守桥职工一半以上来自北方,没见过这样的大湖,更别提从大桥上往下俯瞰了。初次接触这份工作,难免被吓得腿脚发软。

⑨党颉明第一次上桥作业时,任务是给桥枕、护木涂刷沥青漆。提桶踩在枕木上,往下看,满眼都是湖水微澜,一时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如湖面一样起伏不定,觉得人没动,桥在动。再往前走几步,桥墩就开始打转了

⑩老师傅见了,出言教他:小伙子,怕啥?深呼吸,眼睛看向远处的小山,不要去想这湖水。按照师傅教的去做,果然有效。现在上桥检查作业,再也不怕了。间歇的时候,还能欣赏美丽的鄱阳湖风光呢。

⑪巡检防洪、喷砂除锈、整修养护……守桥人的工作内容多且杂,但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作业。白天列车穿过时,我们会在桥‘肚子’里或在桥面下。夜里列车停止运行时,我们才出现在桥面上。

⑫我忍不住问:你们不觉得孤独吗?”“孤独,当然孤独。但大桥需要我们,我们就要耐得住寂寞。党颉明只身一人从陕西来到九江,准备在当地成家。鄱阳湖留下了他,这座桥需要他。

⑬远方的亲戚曾问党颉明,在铁路从事什么工作?

⑭党颉明感到很难描述。他们守护着这座大桥,也守护着从此通过的万千旅客。但如果有人问,坐火车时能不能看到你们?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绵延的铁道线上,他们是一个个隐形人。但他知道,自己的工作不可或缺,而自己也为这份工作感到骄傲。

⑮大桥默默支撑着铁路。而默默支撑大桥的,正是这群可亲可爱的年轻人。他们的工作不求风光于人前,默默守护的背后,平安二字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回报。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8月8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大雨后,鄱阳湖水面上涨、烟波浩渺的景象是为了反衬守桥人守桥的艰难。
B.第②段中“扫描”一词,写出了党颉明监测水位,观测船舶通航情况时专注的状态。
C.第⑨段采用了倒叙的记叙方式,写出党颉明第一次上桥作业克服内心恐惧的过程。
D.第段总结全文,   “默默支撑大桥的,正是这群可亲可爱的年轻人”一句照应题目。
12.默读全文,勾画关键词句,填写下表。
困难“高招”(克服方法)
(1)______穿防风衣服,(2)______,绑紧裤腿,扣紧安全帽,(3)______
恐高恐水(4)______
(5)______大桥需要,要耐得住寂寞

1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桥头的看守房里,一台视频电脑、一个望远镜、一把烧水壶、一张小床,就是全部家当。(朗读时,“一台”“一个”“一把”“一张”四个量词要读重音,请说说理由)
(2)他们戴好头盔,系好安全带,站在“摇篮”里,稳步,仰头,手中的检查锤叮叮当当地敲了起来。(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14.第⑭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用“隐形人”来称呼守桥人?
15.选文中的“守桥人”与《植树的牧羊人》中的“牧羊人”有很多共同点,参照下面示例,以“他们是一群_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守桥人”的认识,写出两点。
【示例】
牧羊人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仔细认真,心无旁骛。
2024-02-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闽清茶口粉干

①粉干之于福州人,就好比,火锅之于四川人, 面食之于西安人。 而说到福州粉干,总绕不开闽清茶口这个地方。

据《闽清县志》(1993年版)记载。茶口粉干加工生产大约始于南宋嘉定年间,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20127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茶口粉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年, 闽清茶口粉干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清茶口粉干外观特色为洁白匀长,表面光滑,呈晶莹半透明状,色泽纯净均匀。 内质特色为细润柔韧,质地纯正细密,富含纤维、 氨基酸,久煮不糊不断条,其淀粉含量仅百分之七十三左右,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④茶口粉干品质好源于茶口村优越的地理条件。茶口村位于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部,地下蕴含丰富的优质水源,水质清澈纯净、甘洌清甜,因此经村里的水浸泡加工出的粉干洁白如玉,味道清纯。并且茶口村生态优良无任何工业污染,常年伴有东南和西北风正面吹拂,阳光照射时间长,能满足粉干的晾晒条件。 当然茶口粉干的品质离不开粉干的主要原材料——大米,无论是早稻米还是晚稻米,都以优质为基底。

⑤茶口粉干品质好更是因为古老且严苛的传统手工艺加持。茶口粉干的制作技艺包含多道工序,各道工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⑥选用的优质大米先用村里的水进行常温浸泡,春夏秋冬,浸泡的时间不尽相同; 磨浆也很讲究,先将一勺浸透水的大米放入石磨碾磨,不一会儿,乳白米浆就从石磨底下渗出,米浆的稀稠度要适当,以手指捻搓有筋膜感为准; 再把磨好的米浆压干,直到米浆中的水分尽数脱离,变得干燥细腻; 接着将干米浆放到锅内煮至七八分熟,捞起放到石臼或挤压机捣炼并制成粉丸, 而后静置一段时间; 然后将做好的粉丸压制成粉丝(直径为 1.21.5毫米),并放进沸水中煮几分钟,再用温水搓洗至不粘连; 最后捞起风干。

⑦整个流程下来,一般需要两三天。所以,生产粉干前,要判断接下来两三天会不会下雨。这不单靠天气预报,还要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

⑧茶口粉干,无论是煮、拌、炒都是美味。不同做法,会有不同的滋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粉干的世界太大了,一碗粉干的出色与否,每个闽清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

⑨茶口粉干对于在外闯荡的闽清人,特别是对于那些漂洋过海的闽清籍华侨而言,绝不仅仅舌尖上的享受。它一定也是童年的记忆,母爱的回味,游子对乡土家园的一份思念吧。

(选自《餐艺院》,有删改)

16.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茶口粉干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制作技艺也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茶口粉干色泽纯净质地纯正,它的淀粉含量不多,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C.茶口粉干只需要用优质大米作为原材料,无论选的是早稻米还是晚稻米。
D.对于闽清人来说,茶口粉干的意义不仅是美食享受更是家乡文化的传承。
17.阅读第⑥段,请依次概括文段中所介绍的茶口粉干制作工序。

18.画线句“茶口粉干加工生产大约始于南宋嘉定年间,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中的“大约”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2024-02-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内容愈加丰富。从读纸质书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 ,方式也日益多元化。2022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5.5%)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的形式。



【材料二】

百家争鸣

听书学知识是个伪命题。一方面,听的效率太低。研究表明,人类接收的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只是其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听书未必是适宜的学习方式。因耳蜗接收信息上限仅为1Mbps,所以听书的平均速度仅为200300字/分钟(看书的平均速度可达5001000字/分钟),一旦超过此速度,就会出现听不懂”“听着太累等问题。

(中国日报网)

听书不能代替读书。从我个人来说,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做批注,每有所得,就写在旁边,听书显然没有这个功能。其次,听书也不利于思考,读书的时候,喜欢哪一段,可以反复咀嚼、品味,停下来慢慢思考。当然,听书与读书适合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需求。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

听,往往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泛读和通读,有些书听着感觉不错,更是有买回来的愿望和计划,那样就会进行精读和细读。听书和读书相结合,我想,这就是全民阅读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

(网友风起流云)

19.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读纸质书到“听书”,2022年我国已有三成以上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
B.“用耳朵代替眼睛”的意思是有声阅读“听书”正在慢慢取代纸质书阅读。
C.听书的效率远低于视觉的效率,如果听书的速度过快就会让人“听不懂”。
D.有网友认为,听书和读书相结合,这才是全民阅读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
20.请你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各提取一条有价值的信息。
(1)
(2)
21.小明和李华对“听书”和“读书”做了如下讨论,请结合【材料二】作答。
小明:最近我在听书,我觉得听书挺方便的,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李华:嗯! 但我认为听书只适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__________
因为听书不能代替读书,读书有听书所没有的功能,比如读书时可以__________
小明:哦,原来如此。
李华:没错,听书和读书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优缺点。
小明: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 __________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2024-03-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植树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一棵一棵种植着树木,终于把荒漠变成绿洲;在父亲的鼓励下,从胆怯到克服心理障碍,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迎来成长。人生就要这样,面对远大的目标,或令人畏惧的困境,就是要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循序渐进,才能迎接挑战,化解难题,有所收获。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一步一步往前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50字;
(2)叙事具体,描写细腻,情感真挚;
(3)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可套作,不得抄袭。
2024-02-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65词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选择题
30.65文化常识综合
四、名著阅读
40.65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西游记》
五、诗歌鉴赏
5-60.65诗歌鉴赏
六、文言文阅读
7-100.4寓言神话类对比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11-150.65通讯
16-180.65说明文
19-210.65非连续性文本
八、作文
22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