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寓言神话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1 题号:21862610
阅读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


【乙】

牧竖子拾金

有牧竖子, 敝衣,蓬跣。 日驱牛羊,牧冈坰间, 时时扼嗌而歌。意自适也,而牧职亦举

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 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散逸不扰矣。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明·刘元卿《贤弈编·应谐录》


【注释】①竖子: 即小孩子。②跣(xiǎn): 赤脚。③坰(jiǒng): 远郊。④扼嗌(è yì): 放开喉咙。⑤举: 完成、成功。⑥扰: 驯养。
1.根据提示,解释下面加点字。
加点词方法提示我的答案
然大喜通假字法(1)舍:_______
驱牛羊语境推断法(2)日:_________
自适也课内迁移法:目似瞑,暇甚。(3)意:___________
歌声渐歇查阅字典法:①正确,与“非”相对。②指示代词,这,这样。③凡是。(4)是: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B.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
C.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D.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2)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4.认真阅读两则寓言,完成学习收获卡。
学习收获卡

读寓言要把握内容,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杞人忧天》中的杞人经历从“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牧竖子拾金》写了牧竖子由拾金前的1______到拾金后的2_____的心理变化。

读寓言更要读出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意。《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牧竖子拾金》的故事告诉我们3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知识点】 寓言神话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列各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商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甲】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急!【乙】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因,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1.下列选项中加黑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寒暑     移风     如反掌     一字不
B.杂然     委而去     拔刀     实不
C.年九十     天子     得过     偷生
D.不可彻     守阵地     不化     执己见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理解:愚公用“可乎”的疑问语气与家人商量移山之事,可见移山前愚公对能否移走险峻的大山也有疑虑,需要听取家人的意见。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毛发都动不了,又能把石头、泥土怎么样呢?
理解:智叟挖苦、嘲讽愚公,和愚公的妻子一样,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是大智若愚,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
3.从《愚公移山》中,我们感受到愚公强大的精神力量。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这种精神在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①[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②[武]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汉武帝时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至汉昭帝方获释归汉。③[旃]毛织品。④[羝]公羊。⑤[常惠]西汉杰出的外交家,苏武的副使。⑥[汉节]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
2023-04-28更新 | 3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焉。

【乙】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选自周容《小港渡者》,有删改)


【注】①庚寅:指1650年。②小奚:小书童。③木简:木板。 ④阖:关闭。⑤牡下:上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年九十   _______       (2)聚而谋_____
(3)始一   _______       (4)予为戏_____
2.选出与例句“徐行之,尚开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君之力B.久之,目似瞑C.已而之细柳营D.亲戚畔之
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4.【甲】文中的愚公和【乙】文中的渡者,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2021-12-24更新 | 2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①涉:渡。②遽():急忙。③契:用刀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其剑舟中坠于水
自:______
(2)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_______
2019-09-18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