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寓言神话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9 题号:21921404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新辑搜神记》)


【注释】①南倾: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④豚:小猪。⑤行:不久。⑥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⑦翕赫:翕:聚集。赫:盛貌。此指轰动、惊动。
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B.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C.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D.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2.下列词语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种植       未若柳絮风起B.之于宋君       者传语
C.求问之       躇步跐蹈D.宋君令人问于丁氏       惊云
3.下列句子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天,积气耳C.谢以一豚D.奈何忧其坏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个眼痛的病人用一头小猪感谢李树,因为李树真的治好了他的眼疾。
B.人们认为这棵树是神树,是因为这棵树是从桑树里长出来的。
C.从“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一句可以看出人们的盲目附和与愚昧无知。
D.这两篇短文都告诉我们:对于传闻,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知识点】 寓言神话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智士说

[宋]朱敦儒

东方有人自号智士,才多而心狂。里有富人,一旦,谓智士曰:吾将远游,今以居第贷子。凡室中金玉资生之具无乏,物物备,皆听子之用。期年还,则归我。

既入,奴仆罗拜堂下,更互听命。智士因遍观居第,富实伟丽,喜甚。忽更衣东走圊,阅其室卑狭,心郁然不乐:此第高广而圊不称。乃令撤旧营新,绘其柱,丹其楹,至于聚筹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或不称其意,朝筑夕改,必善必奇。智士躬执斤帚,昼夜鲜眠食,惟恐圊之未美也。

忽门人走告曰:阿郎至矣。智士仓皇弃帚而趋迎富人于堂下。富人劳之曰:居吾第乐乎?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不知堂屋之温凉,西园花竹之虫网琴瑟,不知岁月,何乐之有?子复归而吾当去也。

市南宜僚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愚公曰:子奚笑哉?世之治圊多矣!

(选自《宾退录》,有删改)

【注释】①圊(qīng):厕所。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物物                  素:朴素简洁B.更互听命             更互:轮流
C.不知堂屋之温凉     殊:根本D.西园花竹之       盛:茂盛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或不称其意,朝筑夕改,必善必奇。
(2)虫网琴瑟,不知岁月,何乐之有?
3.作者给主人公命名为“智士”,有什么深意?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2024-05-08更新 | 29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固,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注】①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②守而勿失也: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③身:修身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不亦精乎(射箭的技艺、本领)B.于关尹子(请求)
C.列子学射,矣(射中箭靶)D.退而习之三年(回去)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国与身亦皆如之,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B.大兄何见事晚乎     列子曰:“知矣。
C.自钱孔入,钱不湿       为人谋不忠乎
D.尝射家圃       关尹子
3.给下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列 子 学 射 中 矣 请 于 关 尹 子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5.小故事寄寓大道理,《卖油翁》和《列子学射》两文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023-11-10更新 | 1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选自《二翁登泰山》)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B.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C.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D.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B.不能损魁父之丘       益其所不能
C.汝心之                    国不以山溪之险
D.山余亦未登             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A.甚矣,汝不惠          乙翁欲扶
B.如土石何               不得志,独行
C.残年余力               我酌油知之
D.山不加增               温故知新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荷担者三夫” “箕徐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甲文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京城氏的一个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可见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C.乙文中的甲翁最初担心,说“恐力不胜”,到后来同意,说“甚善”,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乙翁用愚公移山的例子来激励他。
D.二翁登泰山和愚公移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2022-01-24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