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68 题号:21932904
班级开展“我看短视频”研讨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基本定义】

短视频,又称微视频。短视频的兴起,主要是为了适应手机等移动终端以及社交平台的传播需要。优酷网首席执行官古永锵认为:“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可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

【存在问题】

短视频门槛多维度降低。技术上的进步给予了网民越来越大的创作自由,但是随着自由程度的放大,低门槛和强随意性的移动短视频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低俗、暴力、虚假视频内容滋长的温床。

1______。一方面,短视频的传播速度极快,即使现有网络监管技术能以较快的速度删除视频链接,但是网民仍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社交媒体继续传播;另一方面,庞大数量的网络短视频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网络监管目前很难做到全面覆盖。

2______。这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多为事后治理,缺乏规则规范:多为政府治理,缺乏平台管理;多为内容治理,缺乏全面管理。

(材料来自“浙传金天学长”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材料二:

来自河南新乡的刘云(化名)深有体会。“我弟弟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刷短视频,连吃饭时也舍不得放下手机,作业也不着急写。放假的时候,几乎一整天都在看,我们都拿他没办法了。”据刘云介绍,他弟弟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家里长辈比较宠着他,所以他要玩手机就会给。弟弟经常看一些搞笑视频,并且学视频里的博主说话。“现在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写作业总是走神,动不动就蹦出几句短视频里的热词,或者边写作业边哼网络神曲。”

同样被孩子沉迷短视频问题困扰的,还有河北邯郸的郝女士。郝女士的女儿现在正在读高中,“她之前数学成绩不太理想,其他科目成绩都还不错,但沉迷短视频后,各科成绩都下降了不少”。郝女士告诉记者,女儿现在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但是只要从学校回来就躺在床上刷手机。“比起成绩的下滑,我更担心她的身心健康。一放假就在家里刷短视频,也不跟同学出去玩,人变得内向了很多,视力下降严重,体重飙升到了160斤,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啊?”

江苏南京陈丹(化名)的孩子今年才3岁,迷上了短视频之后连最喜欢的童话书、动画片都不看了。“从前我一回家,她就让我陪她看书、搭积木,最近可闹腾了,非缠着我要手机玩,真让人担忧。”

(材料来自2023年5月30日《法治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短视频,这种网络时代的新兴产物,可能正在改变当代孩子的行为和大脑。


【难以集中的注意力】

当我们做一些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活动(例如阅读、推理、写作、书画)时,需要启动定向注意的功能。这是一种抑制分心、保持并适当转移注意的能力,由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所驱动。

人的前额叶皮质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整,在此之前,尤其是成年之前仍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然而,短视频平台恰恰塑造了一个不需要保持专注的环境,如果这个视频不感兴趣,那就马上滑动至下一个视频;即使刷到了感兴趣的视频,注意的保持时间也不过是15秒左右。

专家表示,如果孩子的大脑习惯了不断变化,那么大脑就很难适应变化不这么快的其它活动。所以,一些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再也没法坚持看完40分钟一集的动画片,就更别说是看书或是专心写作业了。


【逐渐丧失的兴趣】

研究发现,观看个性化短视频会激活大脑内的奖赏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使得大脑将其与快乐、愉悦相联系,诱发再次做出该行为的渴望。

相比其它娱乐活动,短视频的“优势”在于其极短的活动时长。一方面,这代表着看一集动画片的时间可以看上百条短视频;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刷短视频的行为在短时间内被不断强化,脑中激增的多巴胺可能诱发成瘾。所以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会选择短视频,因为那里有很多快乐,有可以不断得到的、即刻的快乐,虽然这些快乐可能只是短暂的、空心的。


【不求甚解的思考】

如果说阅读一本书是大脑在主动建构故事逻辑、人物关系,那么看短视频则是大脑在被动接受自动播放的图片、声音、动作等不需要思考的碎片化信息。长此以往,孩子大脑中主管高级思维的前额叶功能就会退化,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可能随之受损。

另外,短视频用最生动的方式将生活中、社会上的一些复杂现象标签化,而孩子此时尚不具备很强的分辨能力,他们更倾向感知什么是新鲜的、时髦的,由此可能习得社会所不认可的价值观。当孩子们习惯了在不思考的情况下接受信息,也就丢弃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孩子会厌烦对复杂事务和文字的理解,自然他们也很难爱上学习、投入学习。

(材料来自2024年1月10日澎湃新闻,有删改)

1.阅读【材料一】,用简洁的语言提炼主要内容,填在(1)(2)处。(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三个未成年人都因为沉迷短视频引发不良表现。请从中任选一位,结合【材料三】,分析不良表现的具体成因。
3.在研讨活动中,班级有些同学表示“沉迷短视频只是因为个人自控力不强,控制好时间不会有什么危害”,对此你怎么看?请以三则材料中的内容为论据加以阐释。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房间里,我穿上了结实的航海服,收拾了我的笔记,把它们小心翼翼地绑在身上。此时,我无法控制自己的脉搏跳动。若是让尼摩船长看到我这样的激动和慌乱,肯定会坏事。

②可他现在在干什么呢?我靠在他房间的门上聆听。我听到了一阵脚步声:尼摩船长在里面,他还没上床。我倾听着他的每一个举动,觉得他仿佛会随时出现在我面前,盘问我为什么想逃跑!我老是觉得听到不断地警报声,而且我的想象力把这个声音夸大了。这种感觉使我头胀欲裂,以致我思忖着,我还是最好走进船长的房间,面对面地看着他,用手势和眼光与他对峙算了!     

③这真是一种疯狂的念头。幸好,我克制住自己,我躺到床上去,让体内的骚动平息一下。我的神经松弛了一点儿,但大脑仍然过度的兴奋,我快速地回忆着从我离开“林肯号”船只以来,在“鹦鹉螺号”船上所有经历过的所有快乐和不幸的事情:海下狩猎、托里斯海峡、巴布亚土著,搁浅,珊瑚墓地,苏伊士通道,森多林岛,克利特岛潜水人,维多湾,大西洋城,大浮冰群,南极点,受控冰层,大战章鱼,海湾暖流的风暴,“复仇号”战舰,以及那被撞沉的战舰和它的全体船员一起沉没的可怕的一幕!……所有的这些事件历历在目,仿佛是电影后台那一幕幕展开的布景。而尼摩船长在这个奇异的境界里无限放大,他的形象突出超人,他再也不是我的同类,而是一个水中人,一个海底精灵。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有删改)


材料二:

①人类建造了巨大的加速器,想要揭示宇宙的奥秘,却被突然出现的外星人摧毁了。外星人说,宇宙的最终奥秘,可能导致宇宙的毁灭。所以不能允许人类探寻这个奥秘。

②想要探寻宇宙真理的物理学家,向外星人提出了一个交易,就是外星人如果解答他们对于大一统理论的疑惑,就可以杀死他们。

③以丁仪为代表的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纷纷踏上了那个用生命交换真理的祭坛。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答案。然后一边回味着答案的美妙,一边走向了死亡。

④一个白天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太阳已在西方地平线处落下来了一半,夕阳给真理祭坛洒上了一层金辉。物理学家们开始走向祭坛,他们是人数最多的一批,有八十六人。就在这一群人刚刚走上坡道时,从日出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寂静被一个童声打破了。

⑤“爸爸!”文文哭喊着从草坪上的人群中冲出来,一直跑到坡道前 冲进那群物理学家中,抱住了丁仪的腿,“爸爸,我不让你变成火球飞走!”

⑥丁仪轻轻抱起女儿,问她:“文文,告诉爸爸,你能记起来的最让自己难受的事是什么?”

⑦文文抽泣着响了几秒钟,说:“我一直在沙漠里长大,最……最想去动物园,上次爸爸去南方开会,带我去了那边一个大大的动物园,可刚进去,你的电话就响了,说工作上有急事,那可是个天然动物园,小孩儿一定要大人们带着才能进去,我也只好跟你回去了。后来你再也没时间带我去。爸爸,这是最让我难受的事儿,在回来的飞机上我一直哭。”

⑧丁仪说:“但是,好孩子,那个动物园你以后肯定有机会去,妈妈以后会带文文去的。爸爸现在也在一个大动物园的门口,那里面也有爸爸做梦都想看到的神奇的东西,              。”

⑨文文用泪汪汪的大眼睛呆呆地看了爸爸一会儿,点点头说:“那……那爸爸就去吧。”

⑩方琳走过来,从丁仪怀中抱走了女儿,眼睛看着前面矗立的真理祭坛说:“文文,你爸爸是世界上最坏的爸爸,但他真的很想去那个动物园。”

⑪丁仪两眼看着地面,用近乎祈求的声调说:“是的文文,爸爸真的很想去。”

⑫方琳用冷冷的目光看着丁仪说:“冷血的基本粒子,去完成你最后的碰撞吧,记住,我绝不会让你女儿成为物理学家的!”

(节选自刘慈欣《朝闻道》,有删改)

1.材料一中“若是让尼摩船长看到我这样的激动和慌乱,肯定会坏事”我激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慌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中丁仪所说的“大动物园的门口”是指文中所说的________
2.请你结合语境,补写材料二中画线处空缺的句子。
3.结合材料一说说在我的回忆中,为什么尼摩船长的形象会变的高大起来,成了超人?
4.选文的结尾处方琳说不会让女儿再成为物理学家的,如果让你续写小说,你会让丁仪的女儿成为物理学家吗?
2022-06-15更新 | 1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材料一】

截至2月24日,29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头派出4900余名中医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慢郎中”成“急先锋”,中医药在广泛参加新冠肺炎治疗,深度介入诊疗全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指导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的效果明确。中医药治疗发挥的核心作用正是有效降低转重率,特别是在早期介入,能显著降低轻症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几率。”

实践证明,素有“岐黄之术”之称的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效果明确,绝不是天方夜谭。清肺排毒汤等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亮剑,充分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尤其是急症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在3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表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注重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注重维护整体平衡,这使得中医药在应对那些病因不明确、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的传染病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提供了不一样的防治策略。

(人民网2020年3月9日,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国家中医医疗队,截至2月24日,共派出5批国家中医医疗757人支援武汉。张伯礼、刘清泉团队的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2天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1.7天
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2天
CT影像好转率提高22%
临床治愈率提高33%
普通转重症比率降低27.4%
淋巴细胞提高7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启动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剂临床筛选研究,结果显示,“清肺排毒汤”临床有效率在90%以上

黄璐琦院士团队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

住院天数、核酸转阴时间平均缩短2天以上

血氧饱和度明显提升

脱离吸氧时间缩短

淋巴细胞百分数、乳酸脱氢酶等理化指标明显改善

【材料三】

据外媒报道,在全世界被疫情笼罩的低沉氛围之下,中药“出海”突然被按下了加速键。中国万里驰援,中医师和中医药列队其中,为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送去抗疫物资,也为他们送去了一颗“定心丸”。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学副教授邓勇表示,以往中医药在走出国门、进入欧美市场时面临严格的准入要求。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药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国外对中药的认识也开始改变,这很可能会成为中药走出国门的一个契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4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二的图表解读不正确一项是(     
A.“清肺排毒汤”临床有效率极高,中医药治愈率得到临床验证。
B.大量中医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支援武汉,迅速开展救治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C.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轻症患者CT影像好转率、普通转重症比率和淋巴细胞百分数都提高了。
D.“临床研究显示”这一表述,说明所写的内容是经过科学研究和论证的,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度。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清肺排毒汤等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亮剑,充分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尤其是急症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亮剑”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为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递去抗疫物资,也为他们送去了一颗“定心丸”。(“定心丸”在文中指什么?)
3.阅读文章,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时间2020年3月25日
采访方式电话采访
采访目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对象张伯礼(中央指导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余艳红(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邓勇(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学副教授)
采访问题示例:您如何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的效果?(2)_____________示例:中医药抗击新冠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对中医药走出国门,具有什么意义?

4.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最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慢郎中”成“急先锋”
B.抗击新冠,中医药有用武之地?
C.岐黄战疫魔,仁心抗新冠
2020-12-07更新 | 1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3】材料一

雪花形态谁做主

雪花的形态主要依赖于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如在极冷的环境中容易形成六棱柱状的雪花,往往被人们叫作“钻石尘”;零下15摄氏度左右是六瓣雪花形成的主要环境;零下5摄氏度左右会出现针形雪花以及六边形雪花。

不同的湿度则影响了雪花的具体形状,比如同在零下15摄氏度的环境中,湿度较低的时候会形成宽瓣六瓣雪花,而在湿度较高时形成细六瓣雪花,如果湿度更大,水汽更充沛,就会形成拥有复杂分枝的大雪花。

雪花有多“花”

人们总说,雪花是“六出飞花”,六瓣是雪花统一的特征。实际上呢?不是六瓣的雪花种类也不少。在历史记录中,人们通过手绘记录下12瓣、18瓣甚至24瓣的雪花,它们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现在学术界仍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双核冰晶可能是形成多瓣雪花的原因,这种双核冰晶具有“工”字形的双层结构,因为电磁力的影响,上下两层角度有一定交错,当它们继续生长,就形成了12瓣雪花。

除了12瓣之外,三瓣雪花是比较神奇的一种了。三瓣雪花并非是六瓣雪花折损而成,而是天生的三角形,或者三叶草形。这类雪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最初的冰晶有一定破缺,当它继续生长时,受到重力影响,六个角不再受到相同的待遇,最后便会长成三角形的模样,如果进一步生长,就会形成三叶草形。

到此,有人会问,雪花都有可能出现几瓣的呢?到目前发现的雪花中,有左右对称的2瓣和4瓣,辐射对称的3瓣、6瓣、12瓣、18瓣等,它们或是双数,或与6相关,这是因为用于搭建雪花的砖瓦—水分子拥有统一的“形态”,它们聚集而成的晶体也具有类似的形态,这种宏观和微观形态的类似,就是所谓的“分形”,如果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万变不离其宗。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材料二

其实早在宋代,赏雪玩雪就已经成为市井流行的冬季户外活动。吴自牧《梦粱录》载:“考之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如天降瑞雪,则开筵饮宴,壕雪狮,堆雪山,以会亲朋,浅斟低唱,倚玉偎香。或乘骑出湖边,看湖山雪景,瑶林琼树,翠峰似玉,画亦不如。”南宋时期,临安(现杭州)下雪时,人们除了在家中筵邀朋友外,还爱到西湖玩雪船。周密《武林旧事》载:“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子,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人们所塑雪狮子,用金铃彩缕作装饰,极其讲究。

雪天,“踏雪寻梅”亦是古人喜欢的风雅活动。唐代诗人孟浩然经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冬天梅花怒放,诗人诗兴大发,于是骑驴冒雪出行,一边寻梅吟诗,一边呼唤书童引路,二人走到深山老林里,赏梅花、喝茶、弹琴。

雪为煮茶的上品之水,煮雪烹茶一直是古人的风雅之举。唐代诗人白居易烹茶最爱用雪水,他曾写道:“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宋代诗人陆游亦有《雪后煎茶》:“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明代高濂在《扫雪烹茶玩画》中说:“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掬一捧无瑕白雪倾入釜甑,万籁俱寂中听水沸,闻缕缕茶香冲淡浮尘,恍觉时间静止。

(节选自《兵团日报》)

材料三

12月22日,我们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也是“数九”的第一天。我们熟悉的《九九歌》,就是从冬至这一天唱起:“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实,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九九歌》所述只是概指。“冬至”虽只有一天,寒冬之所至,却是从北往南,慢慢推进的。“一九二九不出手”的时节,北方很多地区早已“冰上走”,而在云南等南方地区,还是一幅暖意融融的景象。

让我们一起南下北上,数九九,迎冬至:到云南丽江泸沽湖,尽享冬日暖阳,赴一场海鸥之约;到广东珠海海泉湾度假区,一边泡温泉,一边围炉煮茶;到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以琼楼玉宇、冰雪长龙为背景,拍一组雪中大片;到新疆伊犁库尔墩·柏睿营地,看雪落云杉,骑马滑雪两不误……

(选自《中国旅游报》)

1.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一的描述,有误的一项(     
A.雪花的形态主要依赖于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B.人们总说,雪花是“六出飞花”。因此,六瓣是雪花统一的特征。
C.三瓣雪花并非是六瓣雪花折损而成,而是天生的三角形,或者三叶草形。
D.到目前发现的雪花中,有左右对称的2瓣和4瓣,辐射对称的3瓣、6瓣、12瓣、18瓣等,它们或是双数,或与6相关
2.请为材料二拟一个题目。
3.结合材料三说说你想在这个冬季去哪里打卡留念,理由是什么?
2024-02-05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