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21942582
阅读课文《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题目。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老舍写济南的冬天每段都是一幅画,试给选段中三幅图各拟个名字。
第1段:_____     第2段:______     第3段:_______
2.请你给下面的句子设计朗读脚本,先在句中标出重音“·”符号(标一处),再说出理由。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鸟搬家

刘亮程

①我们家的院子和老陈家的院子中间隔了一小截篱笆,平常两家借点东西都是从篱笆缝里递来递去。

②一天,阿健盯住老陈家榆树说,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赶到我们家树上多好。阿健就挤过篱笆缝,往老陈家树上扔土块儿,朝树上喊叫

③怎么才能让鸟在我们家树上也筑窝呢?阿健说。

④等你们都长大了,麻雀看见院子里没小孩了,就会来我们家树上筑巢。二伯说。

⑤我想现在就让麻雀来我们家树上筑巢。阿健说。

⑥那我们想个办法吧,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二伯说。

⑦二伯带着张欢、阿健、洋洋和方圆,在院子里做鸟巢。

⑧二伯从小库房里找出锯子、斧头和钉锤,用木板钉了一个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软的干草放进做好的鸟巢。

⑨然后,二伯让方圆爬上树,用铁丝把鸟巢绑在最高的树杈上。二伯做木盒的时候,中间隔出了盛放食物的隔档,在里面装了些小米。

⑩鸟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鸟在树上叫了,鸟发现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鸟过来吃。

⑪过了两天,树上没鸟叫了。二伯说,可能食物吃完了。他让方圆上去又放了一些小米。鸟又在树上叫了,可是,鸟把小米吃完又飞了,没有把我们的木盒当窝的意思。

⑫这咋办呢?阿健说。

⑬不急,再想办法。二伯说。

⑭二伯让方圆爬到老陈家输树上,把窝里的鸟蛋放到我们家树上的鸟巢里。

⑮二伯说,我们把鸟蛋移过来,鸟就会跟着过来。

⑯可是,鸟没有搬家过来,只是在我们家树上叫了一阵,又回到老陈家树上。二伯只好让方圆把鸟蛋放回老陈家榆树上的旧窝里。

⑰二佰的办法失败了。

⑱怎么办?阿健、张欢都着急了。再等等。二伯说。

⑲不久以后,老陈家树上的鸟巢孵出了小鸟,在树下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

⑳二伯又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树上,把小鸟全拿下来。方圆上树的时候,鸟一阵乱叫。

㉑方圆把小鸟装在衣兜里拿下来,五只精光的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直叫。张欢、阿健都围上去摸小鸟。二伯让方圆赶快把小鸟放到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又放了好多小米进去。然后,我们回到院子。

㉒鸟看到自己窝里没有了小鸟,扯着嗓子叫,小鸟也在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叫。大鸟听到了,就飞过来,看见自己的小宝宝全搬了家,家里还有好多食物,鸟没办法把小鸟搬回旧巢,只好把我们给它筑的巢当家了。

㉓那以后老陈家树上就没鸟了,都落在我们家树上。

㉔老陈不知道我们干的事,我们干这些时,都是在他出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街上买了个东西,回来树上的鸟就搬家了,全搬到了我们家树上。老陈望着自己家树上空空的鸟巢,又看看我们家树上的方木盒子,老陈想不通,不知道树上发生了什么。

㉕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

㉖张欢说,她经常看见老陈朝我们家树上望,还在他们家树下撒小米,招鸟过去。鸟飞过去把小米吃了,就又回到我们家树上。

㉗二伯听了,觉得对不住老陈。

㉘又过了一两个月,小鸟会飞了。

㉙阿健说,他看见两只大鸟又回到老陈家树上的旧窝里了。我们家树上的窝留给长大的小鸟住了。

㉚二伯听了说,鸟做得很对呢。

㉛现在,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

(选自《一片叶子下生活》,有改动)

1.请结合文章情节,依据示例,完成填空。
扔土块,赶鸟儿过来→________→移鸟蛋,招鸟儿过来→________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揣摩第㉖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老陈”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4.文末交代了两家树上都有鸟叫了,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0-07-20更新 | 7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猫(节选)

郑振铎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第⑧段中“我”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我”此时的依据是(     
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极力写一家人对猫的不喜欢是为下文误解猫做铺垫。
B.第⑨段画线句“?”“!”同时使用,强烈表达妻子对张妈的不满。
C.第⑪段画线句突出“我以为”,强调的是“我”的主观臆断。
D.第⑬段加点词“悲楚”体现出猫叫声的凄惨,说明“我”已解恨。
3.第三只猫亡失之后“我”为什么却“更难过得多”?从作者养第三只猫的经历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024-02-01更新 | 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湖畔那个瘦小的身影

赵汀生

①秋风瑟瑟,已颇有些寒意,但湖畔晨练者依然不少。他们动作或刚或柔,脚步或疾或徐,都是一副用心且怡然的样子。远处一高一矮两个紧挨着的身影,在湖边缓缓挪动,在晨练的人群中显得有些特别。我好奇地近前,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右小腿上缠着绷带,他右手撑着湖边齐腰高的栏杆,左臂由一个瘦小的老妇人搀扶着,一步一拐地向前,像是在进行康复训练。

儿子,累了就歇会儿吧。原来是一对母子。母亲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取出一个伸缩凳,拉开放在地上,自己坐着试了试,感觉稳妥了,才小心翼翼地扶儿子坐下。休息一会儿,训练继续。到了栏杆的尽头,母亲安置儿子坐好,自己则朝来的方向走去。到了栏杆的另一头,她将停在近旁的轮椅推过来,扶儿子坐上去,而后掉过头,推回到刚才放轮椅的地方。儿子下来,又撑着栏杆蹒跚前行。也不知他们每天早上要这样往返多少趟。

③之后好些日子,总能见到这对母子。一次,母亲正推着轮椅,前轮突然陷入一个小坑,推不动了。儿子抓住旁边的栏杆挣扎着要起身,母亲却不让,她握住轮椅的把手使劲往下压,试图使前轮翘起,不成,又躬下身,双手抓住前轮用力往上抬,我赶紧过去搭了把手。她道过谢,推起轮椅继续前行。

④我一直关注着这对母子。如今,儿子腿上已没有了绷带,抬脚时身体也平稳了些。那天,见他离开栏杆,脱开母亲的手,身子有点摇晃地站立了片刻,又挪了几步,突然趔趄一下,母亲眼疾手快地把他扶住。他靠在栏杆上,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母亲急忙拉开伸缩凳,扶他坐下,用纸巾帮他揩汗,也揩着自己脸上的泪水,喃喃道:儿子啊,要是我这条腿能换给你该有多好……

⑤我的脑海里倏地浮现出母亲为我流泪的情景。

⑥高中一毕业,我就成了生产队抢收抢种的劳动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带头出工出力。每天早上五点出工,晚上八点收工,劳动强度达到了我身体能承受的极限。没多久,我就病倒了,轻轻呼吸一下,胸部就刺痛难忍。当晚,母亲一次次地到我房间看我,几乎一夜未合眼。天刚蒙蒙亮,她就出门,去山上寻找当地人常服用的一种祛伤草药。午后,母亲才回来,她顾不上吃饭,立即将草药与两个鸡蛋一起熬煮,然后端到我床前:快趁热喝下。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这么干活怎么受得了,要是年纪轻轻就伤了身体,一辈子怎么过啊!她背过身去,一把抓起胸前的围裙,擦拭着脸上的泪水。

⑦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她给了你生命,且一辈子都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地为你付出;当你最需要有人眷顾时,她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当你经历艰难困苦时,她会淌下担忧的泪水……这个人,就是母亲。

⑧太阳越升越高,将周边的云彩染得通红。湖岸上的花卉树木依然葱茏,在霞光的映照下仿佛镀上了薄薄的一层金。晨练的人渐渐少了,湖畔推着轮椅回家的那个瘦小的身影,也在东边渐渐远去,好像欲融入朝阳。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01日,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补充完成下表。
人物流泪流泪原因
湖畔母亲“揩着自己脸上的泪水”
我的母亲“擦拭着脸上的泪水”我在生产队劳动中受伤,母亲寻草药、熬煮草药,担心我年纪轻轻就伤了身体。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3)本文题目是“湖畔那个瘦小的身影”,为何还要写我的母亲?
(4)仿照示例,简要谈谈结尾处加框句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示例】:写菊花明艳的色彩、泼泼洒洒的情态,突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象征母亲坚强的品格,表现我从痛苦、无望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2024-02-06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