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2195829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猿鸟乱鸣;夕日欲,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       歇:消散
B.夕日欲       颓:颓废
C.任意东西       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D.窥谷忘       反:同“返”。返回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A.山川       实是欲界仙都
B.自康乐       疾也
C.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非亭午夜分
D.未复有能与其奇       不以木为之
3.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A.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让人心生寒意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B.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让人心生寒意的树,山峦背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争着往高处伸展,争着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C.两岸的高山,都长着寒冷的树,山峦背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D.两岸的高山,都长着寒冷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伸展,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4.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写景抒情。甲文表达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和鄙弃名利,归隐林泉的愿望。
B.两文句式整齐,读来音韵和谐。甲文以四字句为主,最后以长句收尾,犹如滔滔急流,奔入大海;乙文是一篇骈体文,以偶句为主,尤讲究对仗和声律。
C.两文都用了“猿”来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甲文“猿鸟乱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热闹气氛;乙文“猿则百叫无绝”是从听觉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D.两文写景都用了丰富的写作手法。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先俯视再仰视写山水相衬之美;乙文“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以动衬静,更显山林幽静。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草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遇。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与友行:_________
(2)入门不_________
(3)相而去:_________
(4)尔曹自远来: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及事说,诸儿复送至郭外。
3.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的正面例子。
2022-02-19更新 | 2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今欲致天下之士,民有上书求见者,辄使诣尚书问其所言,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嘉谋日闻於止,天下条贯,国家表里,烂然可睹矣。夫以四海之广,士民之数,能言之类至众多也。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有不顺,莫敢触其锋,此孝武皇帝所以辟地建功为汉世宗也。

(节选自《前汉书》)

[注]①秩:俸禄,这里指授以俸禄。②烂然:灿烂分明的样子。③罔:网。④孝武皇帝:汉武帝刘彻。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今欲天下之士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致:①表达;②达到;③招引
(1)致:____
天下有不顺关联教材
乘奔御风(《三峡》)
(2)虽:_____
此孝武皇帝所以地建功为汉世宗也成语推断法
开天
(3)辟: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B.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
C.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D.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秦朝君主和汉武帝对待士人的态度和最终结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04-16更新 | 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鲁肃过寻阳:_______
(2)即刮目相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__________”(四字成语)可见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3-17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