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0 题号:22020066

背后的眼睛

①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发现了老人和羊。

②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位双眼失明的老人。一把木椅,一支竹杖,斜倚在门前晒太阳。而那只羊,就拴在老人左手边的柿树上。柿子树上挂满了熟透的红柿子,一个个,像欲望的眼。

③他的目光被那只羊牵引。那是一只多么健硕的羊啊,强健的四蹄,肥嘟嘟的屁股宽阔的后背,无不彰显着它的肥美。这只羊足足有五十多斤重,若牵到自由贸易市场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④那是个明媚秋天的午后,正是乡下最忙的季节,庄子里的大人孩子几乎是倾巢出动,大人割稻捆稻,孩子在田上剥豆角或跟在大人后面捡拾散落的稻穗。田野里一片喧腾,所以整个庄子反倒显得沉寂空旷。“城里忙腊月,乡下忙八月”,这时的庄子没一个闲人。

⑤这个老人让他看出了端倪。老人身材瘦病而佝偻,苍白的脸色透露出大病初愈后的虚弱,特别是那双眼睛,空洞、无神。此时正值“秋老虎”发威的时候,太阳依然耀眼刺目,但老人看向太阳竟没有半点的躲闪与不适。这个发现让他惊喜。

⑥他蹑手蹑脚,迟疑着,向老人和羊走去。

⑦咳咳……

⑧剧烈的咳嗽让他停止了前进的脚步。看到老人咳得缩作一团,他险些有上前帮忙捶捶后背的冲动。

⑨原本他是到舅妈家借钱的。舅妈操着面杖说,一家不知一家难,一边把50块钱掖到他手里。他咬着嘴唇没再说什么。自从五岁那年爹娘外出做工双双遇难,他就习惯了和年迈的阿婆一起相依为命。这次阿婆意外摔倒住进医院,让他瞬间塌了天。这生命之重,让十四岁的他如何能承受?

⑩他攥紧了口袋里的那张催款单据,单据已被汗水浸透。若再不交医疗费,明天阿婆的治疗药水会全部停掉。他知道,停掉就意味着阿婆的死亡。隔壁山子他爹就是这样走的。

⑪不能没有阿婆。他心骤然收紧。屏住呼吸,风一样无声无息走到拴羊的柿树下。只要他一伸手,就可“顺手牵羊”。

⑫他偷瞄了一眼,老人已经停止了咳嗽,咳嗽引起的潮红在脸上还未散去。他依然半倚着门,脸仰着,眼睛茫然望向高远的天空。天空上,有灼目的太阳和棉朵的云。

⑬他稳了稳神,抖抖索索解开了羊绳。羊异常温驯,跟在他的身后,浑然不觉将要面对的宿命。只要牵羊走五里山路,他就可到达清水镇的自由贸易市场。他和山子多次去那里捡过别人扔掉的鸡肠和猪下水,那里的犄角旮旯旮旯都被他们翻遍了。只要到了那里阿婆的医疗费就有着落了。

⑭“是家里遇到什么难事了吧?”背后传来老人温和的声音。但对于他无异于炸雷惊响在头顶。

⑮“你……你的眼睛?”他错愕地转身,全身的血液凝固。他睁大了惊疑的眼睛。

⑯“你猜得没错。瞎子,俺老头子是瞎子。”老人缓缓说道,“老天收走了俺的眼睛,却给了俺两只灵敏的耳朵。这大概就是天无绝人之路吧。你听,你脚步的迟疑与犹豫俺老头子都能听得见。俺今天没喊,是想你肯定遇到难处了。再说,谁还没个犯错的时候?”阳光打在老人的脸上,有耀眼的光。

⑰羞愧、懊悔、害怕一起涌上心头。他像迷途无措的羔羊,结巴着,“爷……俺婆……对不起……谢谢你……俺……”一面不知所措把羊绳塞到老人手里。

⑱“走吧,“顺手牵羊’的坯子不可有。今天权当俺瞎老头啥也不知道。走!”老人用劲挥了挥手。他飞也似的逃了。

⑲二十年后,他已是一名优秀的警察,国内许多神偷惯犯都栽在他手里。在一次省表彰会上,记者追问他走上警察之路的原因,他当着省市领导的面讲述了十四岁那年发生的故事。他说,改变他一生,让他毅然走上警察之路的,是因为背后始终有那双看不见的眼睛。最后他加重语气说,其实,每个人身后都有那双眼睛。只要你有良知,那眼睛无处不在。

1.[重现情感]这篇小说通过“他”的视角,讲述了他和老人的故事。请你为本篇文章概括讲述这个故事。
一筹莫展之际,发现了老人和羊→______→蹑手蹑脚,抖抖索索解开了羊绳→______→老人体谅他,让他牵走自己的羊→______
2.[梳理顺序]两位同学在分享此文阅读感受时。为文章第段可不可以删掉发生了争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细品语言]小说语言观照出作者全部文化修养。请从不同角度研读小说语言,分享你的体会。

语言

研读

他攥紧了口袋里的那张催款单据,单据已被汗水浸透。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这句话的表达有何妙处。
他像迷途无措的羔羊,结巴着,“爷……俺婆……对不起……谢谢你……俺……”从人物描写角度具体分析这句语言的妙处。

4.[探究人物]你认为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5.[探意主题]文章结尾他说的话意味深长,应重点解读,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享你的理解。
其实,每个人身后都有那双眼睛。只要你有良知,那眼睛就无处不在。
【知识点】 记叙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在疼痛里开花
手 语
⑴ 2008年7月4日,在英国德比郡的麦克沃斯市,一场婚礼即将举行。八岁的新郎里斯·弗莱明,手拿一枝红玫瑰,焦急地等待新娘艾琳娜的到来。
⑵艾琳娜是他青梅竹马的好友,也刚刚八岁。这场婚礼整整提前了二十年,因为患白血病的里斯,只剩下两个月的生命了。
⑶ 当生命遭遇快进,以超过十倍的速度疯狂地冲向终点时,连上帝都沉默不语。深爱着里斯的母亲和继父决定,帮助他实现人生的所有愿望。
⑷乘坐一次法拉利和保时捷汽车,在消防站待上一天,和家人朋友举办一个海盗主题的派对……在这个男孩开出的愿望清单里,最重要的一条是——娶心爱的女孩艾琳娜为妻。
⑸父母交换着犹疑的目光,因为他们知道,艾琳娜曾拒绝过里斯的多次“求婚”。不过,他们还是鼓足了勇气,去见艾琳娜和她的父母。没想到,这一回,这个天使般的小女孩居然爽快地答应了,连她善良的父母也积极支持。
⑹这令里斯一家人喜出望外。起初,两家大人准备请牧师帮忙,主持一场足以“以假乱真”的特殊婚礼,并计划让“新娘”艾琳娜坐着豪华轿车抵达教堂,让他们接受亲友的祝福。可里斯的病情突然恶化,家人意识到,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了。
⑺于是,他们决定:就在家中,为这对孩子举办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
⑻婚礼的时间就要到了,而艾琳娜还未出现,新郎里斯万分焦灼,他的母亲更是忐忑不安,生怕在这关键时刻再出什么意外。
⑼就在这时,手持花束的艾琳娜准时出现了,在父母的陪伴下,她像一朵纯白的铃兰花:小巧的婚纱,闪闪发亮的头饰,优雅而甜蜜的微笑。里斯的母亲忽然流泪了,真的,她这一生再也没有见过比艾琳娜更美的新娘了。
⑽接下来,艾琳娜的母亲为这对“新人”扮演了主婚牧师的角色。在庄重的誓言里,新郎和新娘交换了结婚戒指。“牧师”还正式向他们颁发了两份“结婚证书”。
⑾不过,里斯没有选择亲吻自己的“新娘”。他是一个小绅士,懂得该如何尊重羞涩的艾琳娜,整个仪式上,他始终微笑地注视着艾琳娜,眼睛里有水晶般的光泽。
⑿ 婚礼结束后,他躺在床上,轻声地对母亲说:“妈妈,我现在可以离开了。”他显得那么平和,因为他知道:这一趟生命的旅行,尽管短暂,可来是快乐的,去是温暖的。
⒀举行完婚礼的第二天,里斯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小小的棺材被装饰成了海盗船的模样。来过,爱过,欢喜过,这八岁男孩的人生,是一朵浅蓝的雏菊,被温存地放在记忆的信笺上,静静地香。
⒁阴霾忽起,劫难骤临,这些战栗的心,不是惊惧地尖叫着跌下去,碎成一地绝望的粉末,而是选择在疼痛里开花,开一路温柔的黄花,照亮孩子远行的路。
摘自《读者》
1.请从文中找出“焦急”一词的同义词。
2.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里斯要提前举行婚礼的原因。
3.从记叙的顺序看,⑵-⑺段是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4.“这一趟生命的旅行,尽管短暂,可来是快乐的,去是温暖的。”句中的“快乐”和“温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联系全文,谈谈标题“在疼痛里开花”的含义。
2016-11-18更新 | 6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秘密

朱国平

①小林十几岁的时候,经常肚子疼。爸爸在县城工作,一个月半个月的,回家一次。通常,肚子疼了,妈妈就给他喝点姜茶,发一身汗,便会好些。

②这次,爸爸正好在家,小林的肚子又疼了。可这回喝了姜茶不仅没止住,而且,症状加重,并且疼的时候,伴随高温发热。爸爸用自行车将其驮到四五里外的公社卫生院,医生说,可能是阑尾炎,建议去县城的人民医院查治。

③爸爸本来第二天清早骑自行车去县城上班的,现在只好乘轮船,带小林一起走。一路上,小林呻吟不已。他斜躺在爸爸的怀里,爸爸不停地用手在他的腹部轻轻地来回抚摸。

④到县城时,已经快晚上八点了。爸爸把小林背到医院,挂了急诊。然后,医生开药,护士输点滴。这一夜,点滴未停,小林后来渐渐睡着,爸爸在小林躺着的狭床上坐了一夜。

⑤第二天上午,几位医生一通会诊,说是肠粘连性梗阻,通知准备手术。上午九点半,小林进了手术室。爸爸守在手术室外面,一直到12点半,小林才被推出手术室。主刀刘医生告诉爸爸,手术很好,一段有点问题的小肠,已被切掉。

⑥在医院住了八天,小林出院。爸爸妈妈和他一起乘轮船回到了乡下家里。这年,小林16岁。

⑦之后,小林肚子疼的病,还就基本上好了。爸爸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经常给他带一些药,带一些吃的,辅导他做作业。每次临走时,爸爸总要叮嘱妈妈,上学之外,不要让小林做家务,要督促他注意休息,少吃多餐。

⑧小林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小学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抽调到县卫生局做了秘书,后来做科长,再后来,到下属单位人民医院做了专职纪检书记。

⑨一次,小林和几个医生朋友聊起了他二十年前在这里做手术的事儿。负责外科的刘主任盯着他看了好几秒钟,问他:你爸是在五金公司的吧?小林点点头。刘主任说,小林当时的手术就是他做的,那是他参加工作后所做第一台手术。当时诊断以为是一般粘连性梗阻,切开来后,发现肠子有一段糜烂,知道可能有别的问题。把切下来的病灶标本带到南京做活检后,才知道小林患的是溃疡性结肠癌。小林爸爸听到这个情况后,坐在医生对面的椅子上,直发抖,镇静下来后,要求医生千万不要透露实情。刘主任说,他们安慰小林爸爸:病灶切除较好,以后注意观察,有情况及时就诊,没有问题的。刘主任说:“其实,对预后,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

⑩小林不敢相信。他既为刘主任所说的事儿吃惊,又为自己的幸运庆幸。但他无法理解,父亲,不,他和母亲为什么一直对他守口如瓶。

⑪这天晚上下班,小林去了母亲那里。父亲去世后,母亲舍不得离开,一直住在她和父亲一起住了几十年的那一套四十多平米的小套里。小林来时,母亲已吃好晚饭。他和母亲聊了两句闲话,直接问:“妈妈,我那年在医院肠子开刀,患的是什么病?”他看着母亲诧异的神情,把语气轻松些又问了一遍。当母亲告诉他是肠梗阻时,他确信,关于他的病情,是父亲一个人深藏心底的秘密了。

⑫可是,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林想起自从生病之后,父亲对他格外的关爱和呵护,不厌其烦地对他的身体状况的询问。小林想起,父亲弥留之际,吃力地睁着眼睛,想要和他说什么,却说不出来,然后,艰难地伸出右手,抚摸坐在一边的小林的肚子——想到这些,小林的眼睛湿了。为了不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关于他的病情,爸爸连和妈妈都没有说过;天大的事儿一个人扛着,爸爸就是这样的性格。

⑬现在,我和小林都已先后退休。那次,我们聊起了各自现在的身体状况。小林现在的身体极好,略瘦,没有“三高”,体检时各项指标正常。当我对他表示羡慕的时候,他说:“可是,我得过癌症。”看着我疑惑的神情,他向我讲述了这个有关他父亲秘密的故事。

(选自“中国作家网”2018年1月29日,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小林爸爸听到这个情况后,坐在医生对面的椅子上,直发抖
(2)然后,艰难地伸出右手,抚摸坐在一边的小林的肚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主刀刘医生告诉爸爸,手术很好,一段有点问题的小肠,已被切掉。
4.小林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写出两点即可)
5.第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6.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的爱。
2018-05-09更新 | 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又是一年粽飘香》,完成后面小题。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我在寻找什么呢?是寻找一种似曾相似?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抑或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大……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每到端阳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装点,多了些浮华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我忙掏钱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1.为什么作者说,母亲包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2.既然作者对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为什么还要花笔墨进行细致描写?
3.在作者的记忆力,包粽子的母亲是那样美丽,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母亲美在何处。
4.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画线句: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2017-07-05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