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2038769
阅读课内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的猜想因此完全得到证实: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却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只要会像母鸭一样叫唤,不管是只肥胖的北京鸭还是一个更胖的人,都成了它们的母亲。

②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③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

④又有一次,这只黄冠大鹦鹉(可可)的恶作剧把我吓了一大跳。我的父亲那时已经上了年纪,他最喜欢在我们房子西南面的阳台上睡午觉。虽然我很不赞成他在强烈的阳光下晒着睡觉,他却不肯让任何人改变他的老习惯。一天又在他睡午觉的时候,我忽然听见他在阳台上像个大兵似地大声咒骂起来。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⑤“我的天啊,你是不是病了?”

⑥“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⑦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⑧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也许是因为它对我母亲的热爱而触动了灵机吧。夏天里,我的母亲只要在院子里坐着,总是一刻不停地织着毛衣。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要是没人在那儿打断它的好把戏,它就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叫你怎样也没法子再解开来。我们家的客人常常会在这棵树前一站半天,想不出我们为什么把它打扮成这个模样,也不知道我们是用什么法子把毛线缠上去的。

(节选自康拉德·劳伦兹《动物笑谈》)

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写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究科学真理,常常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B.选文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刻画了一只聪明、顽皮、淘气的鹦鹉形象。
C.选文包含着对动物、对自然的爱,以及对那些外行人及当地居民的批判和嘲讽。
D.第⑧段“也许”“似乎”等表示不确定的加点词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2.细读①②段两段,简要说明刚刚孵出的小凫有哪些习性?
3.文段叙写了“这只黄冠大鹦鹉”哪两件趣事?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于“龙崇拜”的虎文化

①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欣逢虎年,这不由让人想起“龙腾海浪高,虎啸风声远”那副著名的楹联,也让人相信这一年是一个走向社会祥和、百业腾飞的年份。

②人们对老虎并不陌生,老虎色彩斑斓,凶猛异常,被誉为“百兽之王”。但有趣的是,老虎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因为这种排序是根据动物的活动时间来定的,比如鼠是在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最活跃,所以它排第一;老虎在凌晨3-5时最活跃,此时属寅时,因而排第三,故称“寅虎”。

③虎与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龙文化”处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但“虎文化”更为久远,内涵也很丰富。学者们认为“虎崇拜”应早于“龙崇拜”,因为虎图腾取材于原生动物,在原始社会狩猎时就形成了;而“龙”则由几种动物的形象综合而成,是在农业社会中兴起的。从远古时代起,老虎就成了很多氏族部落的图腾,古代新疆地区的塞族、匈奴、突厥、回鹘等民族都崇拜老虎;东北地区各民族有虎祭、虎神祈、虎崇拜等习俗;西南地区的彝族、土家族、瑶族、白族等民族至今仍有老虎崇拜的遗风。

④中国的虎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考古出土器物、诗文作品、军事征战等方面可见一斑。

⑤从现已出土的文物来看,有不少影响深远、具有历史标志性的“虎文”。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虎形象,可能是1987年在河南濮阳出土的用蚌壳拼制的“龙虎图案”,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1957年,安徽阜南县农民徐廷兰,在家乡的小润河发现了8件商代青铜器,其中一尊青铜盛酒器,重26.1千克,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被称为“龙虎尊”,为国宝重器。1989年,在江西发现的“新千大墓”中出土一个青铜虎,因青铜虎身上雕刻着纹饰,背部有一只青铜鸟,其被命名为“伏鸟双尾青铜虎”……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老虎”,反映了古人对虎的崇拜、敬畏和喜爱。

⑥从文学艺术上来看,描写老虎神态、用老虎抒情喻事的辞赋不少。在文人的笔下,老虎神勇威风,有王者霸气,能带来祥福。如东汉张衡在《东京赋》里写的“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唐代李白的“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宋代谢惠连的“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元代於汝玉的“长啸一声风括地,雄跳三励兽奔群”,明代商辂的“黑为文兮白为质,光彩斑斑炫晴日”等。

⑦民间流传着许多虎故事,如母虎乳人、老虎报恩、义虎送亲、虎守杏林、老虎听经、虎媒、老虎拜猫为师等;流行的成语典故有“龙骧虎步”“虎踞龙盘”“龙精虎猛”“狐假虎威”等,都脍炙人口。在民间工艺品中,剪纸、虎年画、虎雕、布老虎、虎帽、虎头鞋等,其虎形象既威猛又活泼可爱,寓意驱邪保平安,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

⑧从军事上来看,老虎是军事权力和战斗力的象征。虎自古以来代表着勇士和军人的剽悍、成武和坚强,如历史上有“虎贲将军”“熊虎之士”“五虎大将”等称谓。在用兵或武器上常有与老虎有关内容,如在青铜钺、戈等兵器上常可见虎纹饰。特别是大家熟知的古代兵符,做成老虎状,因而被称为虎符。虎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分为两半,其背面刻有铭文,验证时需两半勘合,方可调兵遣将。

⑨几千年来,虎文化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从一个侧面演绎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多元场景。

(选自《科普时报》2022年1月21日,有删减)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十二生肖的排序是根据动物的活动时间来定的,因为老虎活动最活跃的时间属寅时,所以老虎被排到了第三位。
B.“龙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历史更为久远,内涵也更加丰富。但学者们一致认为“虎崇拜”应早于“龙崇拜”。
C.作为国宝重器的“龙虎尊”是一件商代青铜盛酒器,它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工艺精湛。
D.大家所熟知的古代调动兵将用的兵符“虎符”,就是因为它被做成了老虎的形状而得名。
2.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表达作用?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虎形象,可能是1987年在河南濮阳出土的用蚌壳拼制的“龙虎图案”,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出现下面链接材料中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链接材料】

农历虎年春节前后,与生肖虎相关的手工艺品迎来销售旺季。河北省隆尧县隆尧镇北甫村的布老虎手工艺工作坊的订单大幅增加,手工艺人们加紧制作造型各异的布老虎,以满足市场需求。

2022-08-23更新 | 1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呢?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人的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的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于70%、老年男子不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l%—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1/3的饮水量。

⑦还需要注意的是,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另外,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厌食”。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水是血液系统的一部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
B.人体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是身上的皮肤和黏膜,足够的饮水,有利于防病。
C.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所有人每日约需要饮水1200毫升,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1/3的饮水量。
D.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喝多了能降低免疫功能,人也容易“厌食”。
2.本文从哪四个方面介绍了“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请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不完全”的表达效果。
5.居家学习期间,小林奶奶因小林不能按时进行线上学习、不能及时提交作业,很是烦躁上火,身体状况堪忧。针对小林奶奶的情况,结合本文,请你从饮水方面给她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3-01-24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作为华夏文明的创造物,龙的形象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传承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原始社会,先民崇信它的神力,塑其形以通天;阶级社会,帝王视其为祥瑞,皇家物用遍布龙形,民间也不乏龙的影子,民众祈雨有它,端午竞渡有它,节庆社火有它;现代社会,在与世界诸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中华儿女又以龙的传人自居……纵观中国历史,在迭代的文化延续中,华夏先民绘龙形、信龙灵、传龙事、冠龙名,龙被塑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标志物。

(选自《百科知识》2024年第1期)

材料二:

中国人对龙的想象和崇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在中华大地上,龙的图腾崇拜悠久而广泛。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6500多年前用蚌壳摆成的龙形,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C形玉龙,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4000多年前的陶制彩绘龙盘。

就出土的铸造、绘画、雕刻文物来看,龙的形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日渐丰满。据宋代罗愿的《尔雅翼》,龙形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甲】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星光璀璨。从考古发现看,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就有了龙的造型。这条龙用蚌壳砌成,昂首弓背,前爪扒,后腿蹬,尾巴像在摆动,考古专家形容这架势如同飞龙遨游沧海。中原在造龙,东北也在造龙,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只猪龙。猪龙模样与蚌龙差异很大,是用玉石雕刻成的,也称玉猪龙。那时能将玉器制作得如此精美,着实令人感佩。【乙】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选自《习近平:在二○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1.对上述四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龙被塑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标志物。
B.在中华大地上,龙的图腾崇拜悠久而广泛。
C.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出土的龙是用玉石雕刻成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猪龙”是用蚌壳砌成的。
D.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2.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的句子放在【甲】【乙】两处的哪一处最合适?为什么?
此时的龙已然成了自然界动物的“集大成者”。与此相应,记录龙的文字形体同样源远流长。
4.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2024-04-29更新 | 1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