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22041179
请阅读《为什么烟花是五颜六色的?》一文,回答各题。

①提到过年,大家一定会想到烟花。美丽的烟花点亮黑色的夜空,烘托出浓浓的年味。烟花是由什么组成?为什么会呈现各种各样的颜色?过量燃放烟花又会带来哪些危害?

②烟花是由什么组成的?一枚完整烟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氧化剂、可燃物、显色剂和增亮剂四大部分。氧化剂起到助燃、氧化放热的作用,主要有硝酸盐和氯酸盐类等;可燃物主要包括木炭粉、硫磺等,主要起到燃烧、提供能量的作用;显色剂主要由一些金属盐,如钠盐、铜盐、钡盐等组成,也是烟花五彩颜色的主要来源;增亮剂的作用是使得烟花更加明亮,绚丽,主要利用了镁粉和铝粉在燃烧时明亮的白光。

③烟花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烟花的颜色主要来自一些金属盐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特殊火焰颜色。为什么它们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各种颜色呢?这就是化学中的焰色反应。尽管焰色反应涉及金属盐的燃烧,但其实它本质上是一个物理变化。焰色反应的原理简而言之就是金属盐将燃烧时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了出来。当部分金属盐燃烧时,金属原子核外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级较低的轨道跃迁到了能级较高的轨道,而这一过程是不稳定且可逆的,当电子从高能级的轨道又回到原来轨道时,则会将多余的能量再次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而不同的金属盐可以释放出不同波长的光,反映到我们肉眼中就是不同颜色的光了。因此,向烟花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盐,烟花在燃烧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红色的烟花中一般添加锶盐和钙盐;黄色的烟花中主要添加钠盐;紫红色的烟花中主要添加钾盐和锂盐;绿色的烟花中主要添加铜盐和钡盐。不同金属盐的焰色反应,再配合增亮剂铝粉、镁粉燃烧时绚丽的白光,使我们的烟花最终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颜色。

④尽管烟花绚丽多彩,可以增添节日的气氛,但是近年来多个城市相继开始在不同的区域实施禁燃禁放,主要是由于过量地燃放烟花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烟花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木炭、硫磺和金属氧化物粉末,燃烧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和污染性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⑤同时,烟花爆竹中的金属氧化物在爆炸后会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有害的粉尘,吸入后会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眼睛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除去燃放烟花可能产生的火灾、烧伤,烟花爆炸时产生的噪声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禁燃禁放对于居民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⑥近两年来,一种冷烟花悄然兴起,冷烟花中添加了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通过燃烧喷射达到类似于烟花的效果。尽管冷烟花燃放时不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但是其喷射口的温度接近700-800℃,很容易造成人体的烧伤,引发火灾。目前,冷烟花作为易燃易爆品被纳入和传统烟花爆竹同等的管控。烟花能为我们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隐藏着一些危险。希望大家在相关规定下,在燃放区安全地燃放。

1.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
2.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④段加点词“过量”能否删去?为什么?
【知识点】 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鸟巢

①“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②“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③“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④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1.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①整体情况及特点、 ②__________________、③特殊材料及功能、 ④
2.“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的一部分”一句与第③段中划线的原句相比,那个更好?为什么?
3.下面两则材料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理念,请把它探究归纳出来,并从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材料补充在后面。
[材料一]

国家体育场是一个不完全封闭的“鸟巢”,这样的设计既能使空气流通,又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


[材料二]

在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上,网球运动员将可以使用“鹰眼”挑战裁判员的判罚,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引入这一技术。


理念:
补充材料:
4.鸟巢是北京现代都市的一个标志,是运动的圣地,可是最近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来此地游览的少数游客随手乱扔垃圾,在护栏上攀爬,不仅不雅观,安全问题也让人担忧。请你当回小记者,分别设计一个问题以采访刚刚乱扔垃圾或攀爬过护栏的游客、鸟巢管理人员。
采访刚乱扔垃圾或攀爬过护栏的游客:
采访鸟巢管理人员:
2020-07-27更新 | 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科技说明文阅读

名士风度

古话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风流”或“名士风度”,在中国典籍中常常见到,今天的人们也不陌生。只是在今天,“风流”二字的含意多了一点言外之意,言“风度”,才使大家感觉是完全的褒义。其实,风度、风骨、风格、风尚、风韵、风姿、风流等一批以风领起的词语都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内蕴体现于外表的观感,犹如微风拂面,看不见却感觉得到。因此,“风”与“流”在此意思相同,而人物的内涵旨在理想追求,因此用“度、骨、格”这样略显硬朗的字来形容也更准确一些。名士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代表着中国士人文化的一种精神品格,以至于风流、风度之外,还有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表达。

名士,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上有名望的士。何谓士?

首先,士不是贵族,其次,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士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追溯其源,士是西周国家官职(天子、公、卿、大夫、士)的最低一级,士即武士。西周是奴隶主贵族的国家,爵位和官职都是世袭的,朝廷中的重要职位由贵族即有爵号者担任,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士不在其中。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天子失语,诸侯称霸,诸侯衰微,大夫擅权,大夫衰微,家臣执政。衰微的贵族不仅丧失了权力,也失去了田产和奴隶,沦落为平民,无以为生,就有人开始以过去专为贵族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来谋生,招收生徒,教授礼乐,中国从此有了私人办的学校。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门下弟子三千,可谓盛矣。这些学成的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一言得用,平步青云,一国不用,去之他国,朝秦暮楚,即为常事。这些人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故统称为士,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近乎后来所说的知识分子。这样原来最低的官吏——士就变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通过学习而成为具有知识的人,武士也就转变为文士,读书人。到了战国时期,士是官员的预备队,管子将其描述为“国有四民,士、农、工、商”,故所谓四民,既是四种职业,其排序也传达了四种职业的社会地位。

儒家学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占居社会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和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学以政治伦理为纲,标举“忠”与“孝”。读儒经可以入仕为官,有两种途径:一是博士弟子,即官方招收的大学生,学成后由朝廷授予官职;二是察举,即道德名声杰出者通过地方官员的推荐,朝廷授予官职。儒学从此大盛。政府的引导与禄利的刺激使两汉社会笼罩着浓郁的道德风气,儒学的忠孝观念可谓深入人心。但是,禄利刺激的影响最终却使东汉后期的社会风气转向了浮华虚伪,朝廷中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这就激起了坚守儒学伦理道德的士人的强烈不满,奋起批评朝政。他们主要是两部分人,一是朝廷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官员,一是京城大学里的太学生。他们高举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民众的拥戴,社会名望极高,人们称之为名士。名士言论的锋芒所向,民众齐指,使宦官浊吏如过街鼠人人喊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而受到威慑的宦官则利用皇帝来打击、镇压这些名士。知识分子中的精英被镇压打击,民众由此而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逐步导致东汉王朝的灭亡。

东汉名士运动的失败,使读书人开始怀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士人反思的结果就是魏晋时期儒学的衰微和玄学的兴盛。玄学的主要内涵是老庄道家之学。所以魏晋名士一改东汉名士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而不惧牺牲的精神品格,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以逆反的心态来对待儒学的伦理规范——主张真实、真诚、真情。当时,那些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士人受到社会的推崇,这些人被称为名士,其个性风貌被称作名士风度(风流、风采、风韵等),而与东汉名士那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形成鲜明的对照。

1.阅读第①段,对于“风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人的心目中,“风流”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但在魏晋时期,“风流”实则完全是褒义。
B.用“风流”来形容人具有理想追求,没有用“风度、风骨、风格”这些硬朗字眼形容准确。
C.“风流”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心灵却可以感受得到的人的内蕴。
D.除“风流”“风度”外,还可以用“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来赞誉中国名士的精神品格。
2.对于“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的士排在“农、工、商”之中,在“四民”中的地位最低,后来由于选拔人才的需要,士成为官员的预备队,地位得到了提高。
B.春秋时期的士变成了一种以文化知识来谋生的职业,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是士的杰出代表。
C.春秋时期的士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
D.最初的士指的是武士,武士不是贵族,而是西周国家官职中最低的一级,没有资格担任朝廷中的重要职位。
3.对“东汉名士”和“魏晋名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名士言论得到民众的一致拥护,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朝廷却镇压打击名士,民众因此对朝廷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最终推翻了东汉王朝。
B.东汉名士指的是高举着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皇帝的支持和民众的拥戴,在朝堂上名望极高的具有独立精神的朝廷官员。
C.魏晋名士质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转而倡导老庄道家之学,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主张真实、真诚、真情。
D.魏晋名士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个性风貌,与东汉名士标举“忠”与“孝”,以天下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是截然不同的。
2018-01-08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古人神奇的御寒术

李小天

①才刚刚立冬,天气就骤然转冷。气象学家预测,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的冬天可能会被冻哭。所以有些人早就穿好秋裤、裹紧棉衣,打算待在暖气房里宅过一冬了。可没有暖气没有秋裤没有暖宝宝甚至没有现代防寒建筑的古人们,怎么挨过冰天雪地的冬季呢?殊不知,在与冷空气作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勤劳勇敢的中国古代人民研制出诸多神奇的御寒术。

②在建筑方面,古代的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以便依靠日照采光取暖,而且房屋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有利于保暖。在汉朝,更有以花椒和泥涂壁来增强保暖效果的方式。这时候的皇宫出现了温室椒房(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温室即指汉武帝时修建的温室殿。温室殿里,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花椒因其驱寒祛湿的功效,成为冬季取暖的主要用品,在汉代,更有宫殿名为椒房殿。

③除了注重房屋建筑,古人们也使用火炉、火盆及类似于暖水袋的汤婆子来焐手焐脚暖被窝。盛唐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帝王、贵宦冬日的取暖方式: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到了宋朝,烧炭取暖更为普及,宋史里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繇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薪以斤计一千七百一十三万,炭以秤计一百万。电视剧《甄嬛传》里的贵妃寝宫里总会点着带有香气的薰笼,无疑是清朝贵族们的取暖神器

④除此之外,古代房屋中的取暖设施还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火塘是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种集炊事与取暖于一体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有助于燃烧,又能阻挡冷风穿堂而过。火塘在半坡、姜寨等人类遗址的原始房屋中就已出现,历史尤为悠久。考古工作者们在咸阳宫殿遗址的洗浴池旁还发现三座壁炉,炉膛为覆瓮形,可使热焰在膛内有充分回旋的余地,炉顶为字形,有较大的散热面积;秦长乐宫遗址也曾发现使用火墙取暖,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来取暖。

⑤造纸术出现后,古人还会身着纸衣御寒,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揉皱之后不但耐穿,还可以抵挡风寒,透气性也相对较好,加上造价便宜,简直是贫民士子出门必备首选之物。

⑥此外,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记载。对于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而言,冬天是一个可以偷闲的时间,老百姓常常会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聊天,尽享天伦之乐。而北方少数民族则是围坐在火炕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婆、孩子、热炕头

⑦在唐宋时期,由于诗词的发展鼎盛,大多数的诗人士子们也会围炉夜话,不过他们更多地会吟诗作对,这种喜好一直到清朝仍然流行于文人雅士之间。有时这种聚会还要安排赏雪、探梅的主题,雅趣十足。

⑧看完古人的御寒术,会发现那才不是一个取暖基本靠抖的时代。果然,追求保暖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火塘历史悠久,是一种集炊事与取暖于一体的设施。
B.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研制出的御寒术形式多样。
C.围炉夜话,吟诗作对是古代人的御寒方式之一。
D.因为花椒有驱寒祛湿的功效,所以古人用其和泥涂壁来保暖。
2.第⑤段中“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一句,去掉“一般”,可以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阅读全文,说说文中介绍了古代几种御寒术?
2022-01-22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