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2114713

母亲的柴鸡蛋

王国梁

ㅤㅤ①母亲从来不吃鸡蛋,是天生不爱吃,她说见到鸡蛋就没胃口。可她每年都要养一群母鸡,下了蛋全都留着,等我周末回老家时让我带到城里吃。
ㅤㅤ②我跟母亲说过很多次,超市有的是鸡蛋,价钱也不贵,养鸡每天都要侍弄,既辛苦又麻烦,图什么呢?我劝她赶紧把鸡棚拆了,别费劲养鸡了。母亲却不听我的,固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
ㅤㅤ③母亲说:“超市的鸡蛋能跟我养的鸡下的蛋比吗?我给鸡吃的都是菜园里自家种的菜,是纯天然的饲料,这样鸡下出来的就是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不仅好吃,营养也丰富!”母亲的话把我逗乐了,我笑着对她说:“老妈,你真厉害,连‘绿色’‘有机’这样的词儿都知道,不简单啊!”结果是我年年说,母亲年年养,我们也就年年有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可吃了。
ㅤㅤ④冬天冷的时候,母鸡下蛋就少了。为了提高产蛋量,母亲会在鸡棚里拉上电线,安装两个一百瓦的灯泡,借以加强照明、提高温度。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能吃到柴鸡蛋。
ㅤㅤ⑤有一次,我们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吃过午饭后准备回城里。母亲抱出一个纸箱,里面照例是她给我们攒的鸡蛋,满满一箱子呢。母亲轻手轻脚地把纸箱放到地上,对我们说:“你们每次回来都着急忙慌的,沾沾屁股就走。再待会儿吧,陪我说说话儿。”我们便又坐下来,陪母亲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天。
ㅤㅤ⑥跟母亲聊天的时候,她一会儿去院子里看一下,出去了好几趟,都顾不上跟我们聊天了。我疑惑地问母亲:“你这进进出出的,忙活啥呢?”母亲笑着对我说:“哎呀,那只母鸡真讨厌,憋着个蛋一直不下。上午就应该下的,可到现在也没下。我出去就是看看它下蛋了没有,下了好给你带上。”
ㅤㅤ⑦我和妻子被母亲逗得哈哈大笑。这鸡下蛋也不是着急的事儿呀,再说已经有这么多蛋了,不在乎那一个。母亲却紧盯着那只鸡,精神高度集中。我开玩笑说:“妈,你既然这么着急,干脆把鸡杀了,把鸡蛋拿出来得了。”妻子笑着补了一句:“这真成了杀鸡取卵了。”母亲非常认真地说:“那可不行,这可是一只高产量的鸡呢。”过了一会儿,母亲又出去了一趟,看着她回来时的表情我就知道,鸡蛋还是没下出来。我对母亲说:“妈,我下午还有事,我们先回去了,下次拿着也是一样。”母亲只好答应。
ㅤㅤ⑧我把鸡蛋放到车上,回头却没看见母亲。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她每次都会送我到胡同口的。我关上车门,打着火,正要挂挡起步的时候,突然通过后视镜看见母亲快步追来:“下了!下了!这鸡终于把蛋下了!你摸摸,还热乎着呢!”母亲手里握着一个鸡蛋,高兴地笑着,开心得像个孩子。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果真还是热乎乎的。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
ㅤㅤ⑨我把母亲给的柴鸡蛋带到城里,每天必定吃一个。这是母亲嘱咐我的,说每天都要吃个鸡蛋补充营养。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阵踏实和温暖。

(选自《中国城市报》,有删改)

1.本文围绕“母亲的柴鸡蛋”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波浪线的母亲的话包含哪些意思?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ㅤㅤ突然通过后视镜看见母亲快步追来:“下了!下了!这鸡终于把蛋下了!你摸摸,还热乎着呢!”
4.联系全文,谈谈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5.班刊增设了《温馨亲情》《关爱老人》《珍惜生命》三个栏目,目前正在征集作品。你认为将本文推荐给哪个栏目最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甲]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乙]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这就是侧面描写。
B.文中甲处画横线句子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C.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的老人。
2.品析下面语句,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3.通读全文,分析乙处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4.朗读文章,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2022-11-17更新 | 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杏花·烟雨·江南

陈爱芳

①杏花开放之际,正值江南的春末夏初。这时的雨,也是最有韵味,最富诗意的。

②雨下了一整天。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的雨丝若有若无,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地上那宽窄不一的青石板,因时光的消磨而变得光滑如镜,上面笼罩着一层水雾,将路边的楼房以及过路的行人朦朦胧胧地倒映出来。青烟袅袅,天边偶尔掠过几只归雁。

③最美的江南是那雨后的江南。你可以想象,一阵小雨过后,远处的几处农舍蒙上了一层细细的雨丝,烟囱上还冒着一丝一缕的青烟,仿佛是哪位农家妇女准备着晚饭。丛林里,鸟儿在自己的窝里唱着歌,鱼儿在小溪流里吃着小虾米。花儿沾着雨露,蜜蜂弄湿了翅膀停在花朵上。小溪边,几位妇女正在洗衣物,互相交谈着新鲜事儿。几个小男孩在溪的尽头捕捉着小鱼小虾,踩着溪底的鹅卵石,哗哗地溅起一朵朵水花。他们好像隔绝了人间的纷争烦扰,无忧无虑地过着自由恬静的生活。他们以水为伴,以山相依,自由地游荡在干净广阔的天地之间,享受着最单纯的快乐。

④江南的荷塘,生动而雅致。荷塘里,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开它那粉嘟嘟的小脸,在水面跳着水上芭蕾。荷花在风中随风摇摆,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完全开放了。那荷花立在荷叶上就像是碧玉盘里一道芬芳扑鼻、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美味佳肴。水中鱼儿在欢快地嬉戏。那一株株高大的桔冠宛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它们挨地开枝,枝干多得不计其数。枝上的叶子挤挤挨挨,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叶面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一层新绿,新绿在阳光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摘一片在手心中一揉,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脾。微风拂过,荷花和着风声浅吟低唱,露水在如玉盘的荷叶上来回滚动。再向远望,满眼的荷花淡淡地微笑,风声如水汩汩,诉说着拙政之园的古色古香,诉说着古韵江南的如诗如画。

⑤江南的老屋,幽静而古老。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欲要敲响沉睡的江南,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河中流淌的是江南永不停息的生命,从另一面装饰出江南的柔情万分。河使江南的老屋不再寂寞。河清水秀,映入老屋的倒影,雾往河上遮上了一层薄纱,使人陶醉于此而不能清醒。这时河上一艘扁扁的小木舟滑过,浮起了江南人情世故的波纹。河与小木舟融合为一体——河看似不动,却因为有了木舟而活了起来。河道曲折,我与木舟寻觅着河的源头,却发现兜兜转转,还处于江南老屋的怀抱呢!

⑥江南的雨缠绵,悠长;江南的人温柔,从容;江南的景含蓄,优雅。漫步在青砖石上,迫切想记住江南的每一个细节,一草一木,似乎都带有那份淡定的气质,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原文有删改)

1.选文中的景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请根据全部将下面标注序号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选取的场景描绘的景物景物的特点
_______雨丝,青烟,鸟、鱼,花,蜜蜂,村民恬静而自由
江南的荷塘_________生动而雅致
江南的老屋白墙,木门,小巷,河流,木舟________
2.下列对选文结尾朗读的重音处理中,最能表现出作者对江南万物皆爱的情感的一项是(     
A.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B.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C.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D.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3.为了表现江南景物之美,作者以柔和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试在文中找出两处具体的画面,并简要分析。
2023-10-11更新 | 1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刘家炸酱面》,完成下面小题。

刘家炸酱面

席慕蓉

①隔壁的王妈妈是个可爱极了的妈妈!人又能干,脾气又好,在我们两家毗邻而居的十年时光里,从没见她发过一次脾气,永远柔声细语。一早赶去银行上班,下班回到家后就会变出许多香喷喷的点心来。我家女儿放学之后总会在她女儿的房间里一起玩,一起做功课,我们隔着墙叫她都叫不回来。有时女儿回到家抹着小嘴用“胖胖白白又香香”等叠词形容那些点心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幸福的憧憬。我在一旁哑口无言,连笑也不敢,心中一时间充满了罪恶感。可不是吗?“家”对孩子的象征,原该就是有一个在胖胖白白又香香的点心后面微笑的妈妈或者爸爸啊!而我不就是那个让她缺少了幸福感的罪魁祸首吗?

②我着实也以王妈妈为榜样发奋图强了好几天。蒸笼那玩意儿学问太大,不能随便碰。我就催着丈夫一起去选了个烤箱,买了几本从小饺子到奶油蛋糕的食谱,西方人的食谱上都写明斤两数字,烤箱上也有时间刻度,我想,只要我精确计算,按数字按秩序地一样样做下去,一定可以做出点东西来的吧。

③不过,我忘了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会像预期那样的简单,真有点像我写过的那几句诗了:“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能了解的……”

④明明是循规蹈矩的标准过程,烤箱里面出来的却没有一次不是令人大惊失色的成品。如果这样的东西是从烧陶的案里取出来的话,或许还有成为窑变①珍品的机会,可是,从烤箱里取出来,却是万劫不复了。

⑤丈夫安慰我:“不错了!不管样子怎么样,总还是真材实料,吃下去还是很有营养的。”当然,我也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懦妇”,这一次不行?好!下一次的材料紧跟着又放进烤盘里去了。最高记录两天之内烤了八个蛋糕,而且第八个居然有点神似了。女儿轻尝了几口之后,很有礼貌地对我说:“谢谢妈妈,很好吃。不过我已经很饱了,明天再吃好吗?"

⑥在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无能为力的……"

⑦对于想给女儿童年一份幸福的努力,终于在满厨房的面糊、满垃圾箱的蛋壳以及满冰箱的“艺术珍品”的浩劫中结束,一如我那首诗的结局;“一定有些什么/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

⑧从此,孩子放学之后,我又跟往常一样,从冰箱里拿出从城里买回来的蛋糕、冰激凌,或者颜色形状美得不得了的点心给他们,心里明白,在他们童年的记忆里,我这个母亲大概只能做个食品供应的中间商,大概永远也做不成那个伟大的创造者与幸福的象征了。

⑨时间就在彼此妥协中慢慢过去,女儿也越来越懂事,去隔壁王妈妈家又吃了些什么新鲜点心之后,也不会再来向我形容了。

⑩倒是他们的父亲在默默从事一些改善生活的尝试,并且逐渐有了成绩。

我家平日有人帮忙做饭,到了星期天才要自己做,我就常常用剩菜剩饭对付着让一家人吃两顿。孩子小的时候从来没表示过意见,给什么吃什么,有时候做父亲的看他们可怜就会带全家出去吃顿馆子。

我自小不爱面食,尤其煮面条之类的东西,更是敬而远之。孩子却完全和他们的父亲习惯相同,到了店里总是要吃面,汤汤水水的一碗吃下来就很满足了。

我的丈夫是个凡事都会细心观察并且接着就会去放胆实验的人,所以,星期天中午渐渐从出去吃饭演变到他要在家里主厨了。

主厨之前,他先去采买,他骑上车子去菜市场转了一图之后,回来就在厨房里对我发号施令了。这时候的我总是百依百顺,听从他的吩咐。他要我洗葱就洗葱,要我切菜就切菜,一切“下手”的工作我都做,绝不推脱。只是他常常煮面,使我有点颓丧。奇怪的是两个孩子每次都很捧场,不管他们的父亲拿出什么菜谱来,两个人都一扫而光。有一次,女儿在星期六的晚上向她爸爸预定第二天的菜单:"爸爸,我们明天还要吃你在上个礼拜天做的那种面好不好?”

她父亲一时也想不起来上次做的是什么面,女儿细细描述:“就是那种很香的,在面上放了很多咖啡色的酱,再加上黄瓜丝和萝卜丝的那种面嘛。你不是说那是奶奶以前最爱吃也最会做的吗?你不是说那种炒酱的方法是你们刘家特制的配方吗?”

很难形容丈夫那时脸上的表情,那是一个人在心里得意非凡却又拼命要保持不动声色的特有表情,他还假装不太明白的口气继续套问女儿:“你是说你喜欢吃那种面吗?你是说爸爸做的炸酱面非常好吃,是吗?”

女儿拼命点头以及她的弟弟马上随声附和的场面确实很令人感动。我想,丈夫如果不是想在孩子面前维持住一个严父的起码形象的话,这时候的他应该早已跳起来大声欢呼了。

第二天一早,女儿跟着父亲上菜场去了,一大一小两辆脚踏车同去同回,两个人都是笑嘻嘻的。当然,打下手的事还是我先来做,两个小孩不时跑到厨房催问我好了没有。

等我把黄瓜丝、白萝卜丝、胡萝卜丝和绿豆芽这些颜色鲜嫩的凉拌菜都准备好了之后,他们那隐隐有大将之风的父亲就驾临厨房来炸酱了。油要先温起,酱已先调好,再把绞好的瘦猪肉泥、切好的豆腐干丁、泡好后切成丁的香菇,逐一地放进油中,褐色的酱经过油的润泽在火上发出一种引人食欲的光泽,香味也逐渐四溢,使我们家也有了别人家厨房常常传出来的那股动人心魄的气味了,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

这一顿星期天中午的特餐让大家皆大欢喜,我也开始接受这样的面食了,不过,别的汤面还是会让我情绪低落,要吃就得吃这种炸酱面才行。

㉑我们一家四口从此就以吃炸酱面作为一种庆祝与奖赏的仪式,女儿考了第一,好!星期天吃炸酱面。儿子乖乖做完了功课,好!星期天吃炸酱面。当然,大家要吃的炸酱面得是爸爸做的那一种才行。

㉒自从刘家炸酱面问世之后,再没有一家饭店的炸酱面可以相比了。女儿上了中学之后,会和同学出去吃饭。回来的时候常常先告诉她父亲:“爸,今天我去吃的那家,炸的蛋太不像话了,根本是骗人的嘛!"

㉓再大一点,有时候会和同学出去两三天,回来的时候就会向她的父亲撒娇:“爸,好想你……的炸酱面啊!”

㉔当然,假如那天刚好是星期天,中午的饭桌上免不了就会出现四个凉拌的菜、一大碗炸酱和一锅面条了。

在餐桌上环视我的家人,忽然发现,不知不觉之间,我的丈夫竟然成功地在孩子心中创造出一种幸福的象征了。不是吗?等孩子长大之后,等他们成家了以后,等他们的孩子也都坐在饭桌上的时候,“刘家炸酱面”必然也会出现在他们的饭桌上。到那时候,就会有一个做母亲的或者做父亲的要说出那句话了:

“这是‘刘家炸酱面’,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面了。”

而所有童年甜蜜与幸福的回忆就会跟着那一碗特制的面食回到眼前、回到心中了,不是吗?不就是这个样子了吗?


注:①窑变,指烧制陶瓷时,因坯体所涂不同釉浆互相渗透变化,釉面出现意外的特异颜色和花样。
1.本文题目是“刘家炸酱面”,但迟迟未进入正题,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文中两次提到“幸福的象征”。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它的含义。
3.这篇文章的语言幽默风趣,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2022-06-07更新 | 3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