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22182665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纪念“范公堤”修筑1000周年,小东同学收集整理范仲淹的资料,对其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协助小东完成相关任务。

范仲淹生平及作品集录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一)

【勤勉求学】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辞母求学。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选自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有删改)

(二)

【治堰泰州】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今东台西溪)盐仓监。

通州、楚州沿海,旧有捍海堰,东距大海,北接盐城。始自唐黜陟使李承实所建,遮护民田,屏蔽盐灶,其功甚大。历时既久,颓圮不存。范仲淹为泰州西溪盐官日,风潮泛溢,渰没田产,毁坏亭灶,有请于朝。调四万余夫修筑,三旬毕工。遂使海濒沮洳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赖之。

(选自《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有删改)

(三)

【任职苏州】景祐元年(1034年),为治理水患,范仲淹常亲临苏常江边察看水情。《江上渔者》作于此间。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四)

【戍边西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此期间作《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五)

【贬谪邓州】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支持“庆历新政”,被贬河南邓州。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病逝徐州】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在徐州病逝。


【注】①适:这里指改嫁。②馕粥:稠粥。③日昃:太阳偏西。④六经:这里指儒家经典。⑤黜陟使:唐朝官职名。⑥颓圮:圮pǐ。倒塌。⑦渰没:渰yān,淹没。⑧海濒:海滨。⑨沮洳:jù rù,低湿之地。⑩奠居:定居,安居。
【任务一:疏通文意】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____                           (2)距大海______
(3)予求古仁人之心   ____     (4)范仲淹泰州西溪盐官日_____
2.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三处
遂 使 海 濒 沮 洳 泻 卤 之 地 化 为 良 田 民 得 奠 居 至 今 赖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遮护民田,屏蔽盐灶,其功甚大。
【任务二:品读诗词】
4.材料(三)中描绘了“江上渔者捕鱼之景”,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画面。
5.材料(四)中描绘了“塞下秋景”,请结合诗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其特点的。
【任务三:探究情怀】
6.探究上述材料中范仲淹的思想情怀,并简析这种思想情怀是否因其人生经历而有所改变。请你写出探究结果和简析过程。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节选自《卖油翁》)

【丙】

罗守仁湛古学,困于场屋,改习拳。年四十,因事如广西,至梧州,宿古寺。遇一僧,年耄矣,尚矍铄,与语甚洽,因及技击,言时颇露矜色。僧请一试,罗遂起舞。僧斜睨,微笑曰:“美则美矣,然不能胜老僧也。”因起作势,使罗扑之。罗旋舞而进僧挥以手罗退盈丈而颠。笑曰:“何如?”罗知技未进,请执弟子礼,凡三年,学成而归,设馆于羊城以授徒。

(节选自《罗守仁》)

【注释】①[古学]科举功令文字,如:策论、律赋、经义、八股文、试帖诗以外的经史学问。②[困于场屋]意思是一直在科举中失利。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往事                 往事:历史
B.陈康肃公          善:擅长
C.公亦以此自            矜:矜
D.罗守仁古学            湛法:精通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军中多务                    我酌油知之
B.当涉猎                              手熟尔
C.肃拜蒙母                           
D.结友                              学成
3.下列对【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罗旋舞/而进僧挥以手/罗退盈丈而颠
B.罗旋舞而进/僧挥以手罗退/盈丈而颠
C.罗旋舞而进僧/挥以手罗退/盈丈而颠
D.罗旋舞而进/僧挥以手/罗退盈丈而颠
4.下列对以上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多读书是有很大好处的,想要增长才干谋略就要多读书。
B.【乙】文中卖油翁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包含了“熟能生巧”的智慧和哲理。
C.【丙】文罗守仁意识到自己技不如人,才肯低头向老僧学习,其实内心并不乐意。
D.【乙】文和【丙】文都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要谦虚,不可过于自负。
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因起作势,使罗扑之。
2024-05-16更新 | 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两篇文章,完成各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讲修睦     以为真     口开河     通风报
B.幼有所     拔苗助     茁壮成     莺飞
C.为大同     非不分     惟命     自以为
D.便一山     其所     妙手偶     洋洋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每个人不只敬爱、疼爱自己的父母与子女,还要推己及人,关爱别人的父母与子女,使社会亲如一家。
【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不喜欢的财物,可以把它丢到地上,不必非要留在自己身上。
理解:自己用不上的财物,尽管丢在地上,因为总会有人用得上而拾起它,这样就达到了“物尽其用”。
【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与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理解:桃花源内道路畅通,村落人烟稠密,乃至鸡鸣犬吠不绝于耳,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画面。
3.根据上面两篇选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取材于《墨子》)

材料二   故至德之世,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

(取材于《庄子》)

注:①[毋]不。②[连属其乡]指居所相连。③[族]聚集。
四则材料分别写出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想象和追求。《大道之行也》中理想社会形成的前提是“①____________”;桃花源人过上理想生活源于他们与世隔绝后共同的劳动创造;墨子认为“②____________”是理想社会实现的保障;而庄子推崇的“至德之世”中,人与万物应该③____________
2024-01-10更新 | 3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以……为快乐
B.饭疏食,饮            水:热水
C.非淡泊无以        明:坚定
D.非静无以            致:达到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与朋友交不信乎       时习之
B.思而不学             是无信
C.择善者而从之            屠自后断
D.宋君令人问于丁氏     ,目似瞑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A.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不可以改变志向。”
B.孔子说:“三支军队可以夺取主帅,平民百姓不可以夺取志向。”
C.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大丈夫不可以夺取志向。”
D.孔子说:“三支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大丈夫不可以改变志向。”
4.下列甲乙两文对应语句观点最相似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024-03-22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