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2229157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孟子,名______,战国时期思想家。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父(     )                    
(2)丈夫之(     )
(3)往之(     )                    
(4)与民(     )
3.下列不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事例是(       
A.闻一多大义凛然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慷慨就义。
B.东汉人杨震面对王密的夜送十斤金,当场拒绝。
C.文天祥被俘后,拒绝高官厚禄,从容赴义。
D.关羽面对曹操的美女宝马的厚待,不为所动,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毅然离去。
4.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5.下面是对孟子“大丈夫”的理解,请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请在括号内打√;错误,请打×),并简要说明理由。

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共守道德之高标。(      )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苏轼《留侯论


[注释]①留侯:指张良。张良(?-公元前186),字子房,其祖五世相韩,为韩国贵族。②节:节操。③人情:人的感情。匹夫:平民中的男子,指一般人。④挟持:指抱负。所挟持者甚大:谓胸怀广阔,志意高远。挟持,指抱负。⑤子房:张良,字子房。因佐刘邦建立汉朝有功,封留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往之
女:
②以顺为
正:
③匹夫
见:
然临之而不惊
卒:
2.你从两文作者所持观点获得的共同的教益是什么?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2021-08-05更新 | 1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孟子曰:“……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益其所不能       曾:   (2)般乐       怠:
(3)而后       作:             (4)则无法家拂士       入: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甲】【乙】两文都论证了“____________”(运用【甲】文中的原文填空)的观点,但两者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
4.联系实际,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在和平年代国家应怎么做。
2022-09-28更新 | 1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以下文段,完成题目。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孟子·离娄下》)


注:①横逆:蛮横,强暴,不讲理;横,音hèng。②奚宜:怎么应当;③由:同“犹”;④择:区别,不同。⑤难:责难。⑥乃若:连词,至于,至于说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傅说于版筑之间
(2)而后
(3)爱人者人爱之
(4)则君子必自
2.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3.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为什么?
4.结合乙段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这句话的理解。
2022-02-16更新 | 2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