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1 题号:22295619

答罗整庵少宰书(节选)

明·王阳明

来教云:“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明,而学诚不可不讲。恐未可安于所见而遂以为极则也。”

幸甚幸甚!何以得闻斯言乎?其敢自以为极则而安之乎?正思就天下之道以讲明之耳。而数年以来,闻其说而非笑之者有矣,诟訾之者有矣,置之不足较量辨议之者有矣,其肯遂以教我乎?其肯遂以教我而反复晓谕,恻然惟恐不及救正之乎?然则天下之爱我者,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当何如哉!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可悲矣!夫道必体而后见,非已见道而后加体道之功也;道必学而后明,非外讲学而复有所谓明道之事也。然世之讲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知此,则知孔门之学矣。


注释:①訾:非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道未易明_____________            (2)遂以为则也__________
(3)置之不较量辨议之者_________ (4)讲之口耳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夫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孔 子 以 为 忧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则天下之爱我者,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当何如哉!
4.小雨和小文读了这段文言文,提出了两个观点,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小雨:作者对罗整庵来信中提出的“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的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大道必然要体会才能认知,并不是先看到大道,再去体会道的功夫。

小文:作者认为世上讲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用身心讲学,一种是用口耳讲学。前者重在把握事物本质,后者重在揣摩和猜测,作者对这两种人都予以肯定。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

富贵不能淫(《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得为大丈夫乎(       )       ②往之(       )       天下之广居(       )
2.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乙】

苏武传(节选)(班固)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注】①晓:通知。②会论:审判并处死。③虞常:曾与汉使张胜私自交易,准备暗杀卫律,后事情败露,被活捉。④张胜:和苏武一同出使匈奴,他为副使,苏武是正使。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单于使使晓武_____
②明日复_____
4.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5.苏武算不算孟子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024-01-22更新 | 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慕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乙】《说苑》:常枞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


注: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十余岁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老子往焉?
(4)常枞张口老子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
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19-04-11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蓬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             蕃:多
B.清涟而不妖       濯:洗
C.乎众矣             宜:便宜
D.君子于义             喻:通晓,明白
2.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A.结友B.康肃笑遣之
C.自钱孔入,钱不湿D.博学笃志,切问而近思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
B.【甲】文第一段铺排描绘莲花洁净、单纯、雅致的形象和品质,表达作者对正直、纯洁等君子人格的追求。
C.菊文化是独善其身的隐逸文化的象征,牡丹文化是追逐名利的世俗文化的象征,莲文化是洁身自好、兼善天下的君子文化的象征。
D.两文都运用托物言志、对比烘托和排比比喻等手法,表现君子品格的光明磊落、清白自守、勇于担当。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020-09-27更新 | 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