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7 题号:22320841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鸿儒:______       ②劳______       ______       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3.甲乙两文中都运用了______的手法,《陋室铭》用陋室作为意象,而《爱莲说》运用的意象是______,但都表达了对______人格的追求。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花开虽无意,人生只有情。把这些吟咏花卉的名篇佳句放在一起品味,会咀嚼出不同的味道,享受到更多的趣味。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与“陶后有闻”中的“鲜”读音和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人知B.屡见不
2.下面句子同为疑问句,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说出这两句应分别读出什么语气。
①问君何能尔?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______。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中国人对花情有独钟,不同的花卉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请结合选文及下面诗句谈谈“菊”的形象特征。
衔接:①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
2022-10-30更新 | 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之。


【乙】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       (2)笑而       (3)有烛而不       (4)成大学
2.下列句子中与“以钱覆其口”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我酌油知之B.自以为大有所益C.资给以书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5.甲乙两文都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些启示,请你结合两篇文章分别说说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3-03-28更新 | 3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     )
(2)不(     )
(3)逝者如(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强调一个人要经常地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曾子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B.孔子赞赏颜回身居陋巷,却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乐趣的高尚品质。给我们的启示是:即使我们所处的环境恶劣,也要保持向学、乐学的初心。
C.孔子认为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的时候,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为代价,那就不可取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D.孔子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求仁的门路,也是一个人修养的重要方法。只有博学笃志,才能切问近思,循序渐进,有所收获。
2022-09-21更新 | 1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