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2375516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jiān)焉B.牺牲玉(bò)
C.下视其辙(zhé)D.望其旗(m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伐我 (        )             (2)公问其(        )   
(3)小惠未 (         )            (4)望其旗(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彼竭我盈,故克之。
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知识点】 历史事件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富贵不能淫(节选)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资治通鉴(节选)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摧仁杰为侍御史。


【注释】①斫(zhuó):砍伐②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③上:唐高宗。
1.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岂不大丈夫哉                    (2)必敬必
(3)罪除名                              (4)且羞见释之于地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安居天下熄                                      今法不至死陛下特杀之
B.是焉得大丈夫乎                                我不杀则不孝
C.行天下大道                                      上特命杀
D.此之大丈夫                                      后代陛下为何如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
5.狄仁杰的事例能否作为《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标准?为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2024-01-11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小惠未( ) (2) 公将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他的平庸表现在哪里?他身上也有闪光点,请你概括一下表现在哪里?
答:                                                             
2016-11-18更新 | 3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臣之妻                         (2)地千里
(3)性                                (4)秦师随而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2)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3.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
2020-07-01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