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238029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乙】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间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苏轼《方山子传》,有删节)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朋友,姓陈名饰(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演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4.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李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1)箅(bì):蒸饭用的算子。(2)馏:把半熟的食物蒸热。(3)糜:稀粥。(4)志:记住。(5)更:交替。易夺:改正补充。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门外: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而不顾:_________________
(3)宾客陈太丘宿 诣:_________________
(4)饭落中 釜: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
(D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
(2)仿佛志之: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翻译。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朋友未能如期赴约,陈太丘决定先行一步 并嘱咐元方在家等朋友。
B.甲文中元方尽管年幼,但是面对友人的冒犯,当面毫不客气地斥责了友人。
C.乙文中太丘和朋友谈话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兄弟二人,结果煮饭时忘了放箅子。
D.乙文中兄弟二人把偷听到的谈话内容完整复述了一遍,太丘便没有惩罚他们。
2019-11-25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生者,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注]①处士: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②廷尉:古代官职名,位列九卿。当时张释之担任廷尉一职。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三公九卿尽
②人谓王生曰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张廷尉具有哪些品质?
2021-08-17更新 | 1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关于杨修的几则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槐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二)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三)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选自《世说新语·捷悟第十一》)


【注释】①杨德祖:即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②魏武:曹操。③榱桷,椽子,屋椽。④饷:赠送。⑤啖:吃。⑥齑臼(jī jiǔ):捣粉末的器具。⑦同“较”,相差之意。
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杨德祖魏武主簿                 担任                    于字“绝”             
B.魏武曰:“吾已得。”          于是                    觉三十里                 竟然
C.众能解                              没有谁                 魏武出看                 亲自
D.构榱桷                                                     杨见,即令          拆毁,毁坏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4.文中的杨修和魏武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2021-06-28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