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读书学习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22445198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书假余              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遇其叱咄             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C.至,四支僵劲不能动       便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D.烨然神人             听茶声然(《核舟记》)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知识点】 读书学习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②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猪            牧:喂养。
B.诸生数百人         授:讲解。
C.见而欲之          笞:用竹鞭打。
D.留宫门下           因:于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A.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B.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C.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D.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宫很小的时候父亲死了,八岁就帮别人干活。
B.猪的主人看到承宫因听讲经书而忘记了猪,就用竹鞭打了承宫。
C.承宫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很多年后精通了《春秋》。
D.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承宫是一个好学、认真、勤奋的人。
2023-02-09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不亦(             ) ②吾三省吾身(              ) ③思而不学则(         )
④博学而(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论语》中有很多语句都已逐步演化并固定成为成语,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4.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给你的启发。
2021-08-07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欲学,何暮之有?”

(节选自《师旷劝学》)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蒙以军中多务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语段(一)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4.语段(一)和语段(二)中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2023-03-14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