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262074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黑脸

刘建超

老街地处中原,盛产小麦。老街上做饮食买卖的也多是开面铺。陕西臊子面、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老街人对吃面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在琳琅满目的面铺中,老街人当家的面还属本地的烩面和浆面条。

也有例外,东街大石桥旁的黑脸刀削面馆也是老街人常去的地方。老街人亲切地称呼面馆老板黑脸

黑脸五十出头,肤色黝黑,面馆起名黑脸真的是名副其实。

黑脸年轻时外出打工,在山西大同学习刀削面手艺,多年后携妻带子返回老街,在大石桥旁租个铺面,开了馆子。

现在的面馆和面都用机器,省时省力。黑脸坚持手工和面,他说面也是有灵性的,和面就是与它亲近,以手揉搓,它才给你上筋道。

①黑脸左手托举面团,眯缝着本就不大的眼睛,像被催眠了一般,右手拿弧形刀,浸入削面状态中,削出的面叶形似柳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面片片飞起,欢舞着跃入热水翻滚的大铁锅内,捞起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

黑脸的汤料和牛肉也是一绝,牛骨汤炖得柔滑如玉,酱牛肉用的牛前腱,肉里包筋,筋内有肉,层次分明。

每天饭点,黑脸的铺子拥满了食客,等待吃面的长队都成了一道景。

不管是生人熟人,一碗面六块酱牛肉,每块肉似鹌鹑蛋大小。

黑脸两百碗面卖完就打烊。有人说还有不少顾客,多做点多赚点嘛。黑脸眯缝着眼睛也不说话。老街人知道黑脸厚道,这是给别人留生意做。

黑脸的儿子谈了个女朋友,长相甜美俊俏。

儿子也是显摆,热闹的饭点带着女朋友来店里吃面。

面端上来,碗里也是六块肉。

儿子说:妈,惠惠爱吃酱牛肉,你给多添点肉。

黑脸说:在店里吃,就这样。

女朋友惠惠撅起了粉嘟嘟的小嘴,儿子的脸上也挂不住,回家就和黑脸争辩。

黑脸说:家里有家里的说法,铺子有铺子的讲究。给你的碗里多加肉,让其他顾客怎么看?亲朋好友就多加多添,咱铺子还有没有诚信?惠惠爱吃酱牛肉,来家里管吃管拿,你带她到铺子里显摆啥?

黑脸老婆拿着包好的酱牛肉塞到儿子手里:去,给惠惠赔个不是。”

儿子低头不言语了。

老街饮食协会要搞美食评选,评出老街人最喜爱的十大美食,还要授牌匾,登报纸,上电视。

邻居老马来给黑脸传消息,说是顾客投票环节已经结束了,竞争激烈呢。下一步是评委暗访品尝环节,不少店铺都带着礼物去打点评委了,你黑脸是不是也该有所表示啊。

黑脸眯缝着眼睛说:打点啥,咋打点?说来说去还不得是手艺地道吗?歪门邪道评上个牌子,老街人吃了不是那么回事,那不是让人戳脊梁骨嘛,这事,呵呵,我不干。

周六中午,面铺里正热闹着,邻居老马进来,他指着靠门口的一张桌子,悄悄地对黑脸说:瞧见那三个人没有,就是来暗访的评委,悠着点啊。

面捞上,汤加好。黑脸老婆迟疑了一下,从木桶里打出酱牛肉放入碗里。

三碗面刚刚端上桌子,就见黑脸手中拿着勺子筷子跟了过来,他把面中多打的肉块捡了出来,说:对不起啊,上错了。

急得一旁的老马直拍大腿。

让邻居老马没想到的是,黑脸刀削面还真评上了老街十大名吃。

开了春,老街突降大雨,水淹了整条街,店铺都关门了。

那天,歇了几日的黑脸刀削面馆又忙乎起来,黑脸和媳妇揉面、熬汤、酱肉。

黑脸左手托举面团,眯缝着本就不大的眼睛,像被催眠了一般,右手拿弧形刀,浸入削面状态中,削出的面叶形似柳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面片片飞起,欢舞着跃入热水翻滚的大铁锅内

黑脸的老婆守着盛酱牛肉的木桶,给每碗面添肉。

儿子和女朋友惠惠把面封装打包,开车送到了清淤开渠的志愿者手中。

大家听说是黑脸送的刀削面,很是惊喜。打开饭盒,清香扑鼻,面里还是六块酱牛肉,只是每块肉的大小比鹌鹑蛋大了一倍。

(选自《当代人》2023年第9期)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老街上的各种面食,再突出本地的烩面和浆面条,为下文的黑脸刀削面馆的出现蓄势。
B.文章对黑脸的汤料和牛肉进行了详细描写,“柔滑如玉”“肉里包筋,筋内有肉”这些也是面馆受欢迎的一部分原因。
C.黑脸每天规定两百碗面卖完就打烊,并不愿意多做多赚,其实是把剩下的生意留给别人,这表现了他的善良厚道。
D.黑脸捡出面中多打的肉块的举动受到了三位评委的肯定和赞赏,最终黑脸刀削面还真评上了老街十大名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3.文中黑脸老婆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处①②段语句基本相同,分别有什么作用?
5.文章题目“黑脸”含有哪些意味?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祈祝兄长再活十年

①我的兄长大我 6 岁,今年已经 68 周岁了。从 21 岁起,他一大半的岁月是在精神病院 里度过的。他是那么渴望精神病院以外的自由,而只有我是一个退休之人了,他才可能有自由。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我祈祷他起码再活 10 年,不病不瘫地再活 10 年。

②在我头脑中,我与兄长之间的亲情记忆就一件事:大约是我三四岁那一年,我病了一大场,发高烧。傍晚我躺在床上,对坐在床边心疼地看着我的母亲说想吃蛋糕。外边下着瓢泼暴雨,母亲说雨一停,就让我哥去为我买两块。我却哭了起来,闹着说立刻就要吃到。当年十来岁的哥哥,于是脱了鞋、上衣和裤子,只穿裤衩,戴一顶破草帽,自告奋勇,表示愿 意冒雨去为我买回来。

③母亲被我哭闹得无奈,给了哥哥一角几分钱,于心不忍地看着哥哥冒雨冲出了家门。外边又是闪电又是惊雷的,母亲表现得很不安,不时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我觉得似乎过了 挺长的钟点哥哥才回来。他进家门时,一手将破草帽紧拢胸前,一手拽着裤衩的上边。母亲 问他买到没有,他哭了,说第一家铺子没有蛋糕,只有长白糕,第二家铺子也是,跑到了第 三家铺子才买到的。说着,哭着,弯了腰,使草帽与胸口分开。原来,两块用纸包着的蛋糕在帽兜里。那时刻他不像什么落汤鸡,而是像一条刚脱离了河水的娃娃鱼。

④母亲说:“你可真死心眼儿,有长白糕就买长白糕嘛,何必多跑两家铺子非买到蛋糕不可呢?”他说:“我弟要吃的是蛋糕,不是长白糕嘛!”还说,母亲给他的钱,买三块蛋糕 是不够的,买两块还剩下几分钱,他自作主张,也为我买了两块酥糖……其实对于我,长白糕和蛋糕是一样好吃的东西。我已几顿没吃饭了,转眼就将蛋糕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而母 亲却发现,哥哥的胳膊肘、膝盖摔破皮了,正滴着血。当母亲替哥哥用盐水擦过了伤口,对我说也给你哥吃一块糖时,我连最后一块糖也嚼在嘴里了……

⑤后来,我成家了,接着自己也有了儿子;将父亲接到北京来住,埋头于创作;在北京“送走了”父亲;又将母亲接来北京;攒钱帮助弟弟妹妹改善住房情况……各种责任纷至沓来,住在精神病院的哥哥对于我,似乎只成了“一笔支出”的符号。1997 年母亲去世前,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命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二弟,我好想你。”算来,我竟 20 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哥哥,实在是对不起!对不起……

⑥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了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每月费用 4000 元左右。幸而我还有稿费收入,否则,即或身为教授,只怕也还是难以承担。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聊天。哥哥问我:“你跟我说的那件事,是童话吧?”“什么事?”“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了,不料哥哥他始终记着。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

⑦哥哥已老得很丑了。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同龄人老多了。而他当年,可是一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老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凄惶。

⑧“你忘了吗?”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我赶紧说:“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我有耐心。”他信赖地笑了。我默默地祈祷他起码再活 10 年,不病不瘫地再活 10 年。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节选自梁晓声《兄长》,有改动)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叙述了小时候,哥哥①_____;成家后,“我”②_____,表现了③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他进家门时,一手将破草帽紧拢胸前,一手拽着裤衩的上边。
②结合语境,分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老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凄惶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2019-04-10更新 | 1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火车上的故事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⑤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⑥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A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B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⑦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她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⑧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⑨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

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⑫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⑬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

⑭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眸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⑮老编辑一张脸涨得通红通红的,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

⑩女人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⑰这趟火车上,我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选文中“女人”形象非常鲜明,说说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恰当的词语写出三点即可。
2.选文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对女编辑的外貌进行细致描绘?
3.选文⑥段中画横线的A、B两句话共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A.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B.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
4.阅读选文⑦~⑬段,结合情节梳理出“我”的心理变化。
5.选文结尾写道:“在这趟火车上,我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请写出三条。
2024-04-16更新 | 8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对于彭德怀的印象(节选)

①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          )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______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私人衣服,这件衣服使他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②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的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子、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多,彭德怀很爱吃。(          ),贪吃的我却发现彭德怀在吃瓜方面并不是什么对手。但是在彭德怀参谋部里的一位医生前面只好低头认输,他的吃瓜能力已为他博得了“吃瓜汉”这样一个美名。

③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象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④彭德怀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据我所知,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他从来都不慌张,但总是很忙碌。我记得我特别惊奇,那天早上红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二百里到敌区的海原。彭德怀在早饭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停下来同出来向他道别的人们说话。大军似乎是自己管理自己的。

⑤很奇怪地,(          )政府的飞机常常在红色区域里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却下令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1.上面文章选自美国记者______的《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书名中“红星”的含义是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是          因此        虽然
B.因此          可是        虽然
C.虽然          因此        可是
D.可是          虽然        因此
3.揣摩文中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试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象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4.选取这部作品中的一个其他主要人物,试分析其形象。
2021-04-15更新 | 1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