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小说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669630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蒿《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卖油翁担而立________________       以杓画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
掌大笑________________       ④处士笑而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射家圃             宋君令人问之丁氏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友人惭,下车引
C.今掉尾而斗             始就学、
D.处士笑而             晓之者亦舍大喜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4.从哪里可以看出杜处士对戴嵩的《牛》尤所爱?
5.甲乙两文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知识点】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吕氏春秋》


【乙】

割席之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②捉:拿起来,举起,握。③乘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④如故:像原来一样。⑤废书:放下书。⑥席:坐具,坐垫。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1)“割席之交”的“交”,现代汉语里有这么几个解释,通读全文后,你觉得哪一个解释符合其在本文中的意思?

①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               ②到(某一时辰或季节);            ③动词,连接,交叉。
④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                  ⑤动词,结交,交往;                 ⑥友谊;交情;
⑦互相;                                          ⑧一齐;同时(发生);               ⑨姓。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_________;②终身不复鼓琴   不复__________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以为__________;者__________
④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不异__________;⑤有乘轩冕过门     __________
(3)【甲】文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
(4)【乙】文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07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B.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C.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D.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目似   瞑:闭上眼睛
B.将其喉   啮:咬
C.不诬哉   信:信任
D.此人何取而自患耶     贻:留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阴险、狡猾、奸诈的共同特征。
B.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C.乙文告诉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楚事物的实质。
D.甲文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2022-01-28更新 | 1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居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善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聊斋志异》)


【乙】

熊与坎中人

有人入山射鹿,息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稍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fèn)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根据《搜神后记》编写)

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担中肉尽”和乙文中的“子既出尽”中“尽”含义是不一样的。
B.成语“三顾茅庐”中的“顾”是“拜访”的意思,乙文中“然顾此熊”的“顾”也是相同的意思。
C.甲文中的“而两貌之并驱如故”和乙文中的“辄分果与之”的“之”的含义与用法是不同的。
D.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如“久之”“良久”“须臾”“俄而”,它们都表示时间非常短。
2.下面句子明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B.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C.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D.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人解其意,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
4.人与动物的故事,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反衬人的渺小,有的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篇文章的落脚点是否相同。
2023-02-10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