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读书学习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3 题号:2290787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盖余之勤艰若此             九十
B.色愈恭,礼愈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C.中有乐者             其境过清
D.须专守一经             无法家拂士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善用环境描写,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天气严寒,抄书艰苦,目的是突出学馆条件之差。
B.甲文作者将自己求学的艰难与太学生优越条件进行对比,说明了是否学有所成,不在于外在环境,主要在于主观努力。
C.乙文作者反省自己求学中有“掘井多而不及泉”的问题,并在习字、研习经典、作古文等方面对弟弟进行教导。
D.两文都是功成名就的学者对青年后生的殷殷教诲和对其成才的殷切期望,文章道理充足,言辞恳切,富有感染力。
3.请将选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4.中国古代著作《礼记·学记》专门论述了教育、教学问题。其中谈到了“君子之教,喻也”的启发诱导原则,请你结合甲文或乙文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
5.《学记》是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献。其中谈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宋濂和曾国藩是如何做到“善学”的?请你分别结合他们的学习经历谈谈。
【知识点】 读书学习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节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①盖:如果。②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明理的学问。③膝下:借指父母。④汩:搅乱,扰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                 说:________       (2)千里   从:________
(3)汝在家汩于俗务     恐:________       (4)改故习   力: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4.请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你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哪些启示。
2024-03-07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言曰:“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依林木之下 ______       (2)言曰______
(3)肃拜蒙母______            (4)尔敢轻吾射?______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观 书 有 会 意 处 题 其 衣 裳 以 记 其 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2)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如果用甲文中任末做榜样来劝说吕蒙学习,可以吗?请说说理由。
2023-09-28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回也/不改其乐
B.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非淡泊/无以明志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诫子书》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告诫、劝勉的意思,“书”指书信。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顺从自己的意愿。
D.“将复何及”与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相近。

(3)把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志”与“学”的关系。
2024-02-22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