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学文化常识 > 文学常识综合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22940731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练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关心祖国的命运,赞美祖国的山河,热爱祖国的文字、历史文化……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体现。下面让我们一起加入“爱国”为主题的活动中来。
(1)老师让小明同学策划一下这次活动的形式,他已经想出了两个,请你帮他补充两个活动形式。
形式一: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
形式二:举行爱国人物故事会
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你最喜欢的爱国诗词、名言的其中两句默写在下面与大家共勉吧!
(3)你认为什么是家国情怀?谈到家国情怀,你会想起谁?说说理由。

相似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1】七年级(12)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设立文学角,请你为文学角拟写一条有创意的读书宣传口号,并用正楷字写好张贴到文学展示墙上。(不可照抄名言,不超过15个字)
(2)班级开展“迎新年,庆元旦”赛诗会,晓亮同学负责搜集有关新年的古诗,你发现其中一句与新年不符,请指出(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C.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D.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3)晓华同学从网上搜集到一幅有关“世界读书日”的漫画作为班刊的宣传画,请仔细欣赏,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全对漫画题目“借‘光’”的说文解字。
漫画标题“借‘光’”巧妙借用了“____”这一典故(成语),将“世界读书日”比喻成一束光,号召人们____

2023-02-24更新 | 116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2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学校组织同学们在鲁迅博物馆开展“致敬大先生——鲁迅”的主题研学活动,你所在班级准备制作一期活动专刊。
1.栏目一:仁者猛士。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介绍材料,请阅读后完成小题。

鲁迅先生是近代以来我国文化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一面光辉的旗帜。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以笔为武器打响了反抗封建文化的第一枪。从此,他以先进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战斗的精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各种反动落后势力进行斗争,(     )地批判旧世界,(     )地呼唤新世界,(     )地建设新文化。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承担起启蒙救亡的历史责任。他坚持真理,追求光明,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他深知革命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甲】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最生动的写照。他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乙】与人民血脉相连,为人民大众呼告呐喊。他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他关注不幸的人们,对他们给予极大的同情;他关心青年,特别重视发现和培养青年作家的,常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青年。鲁迅先生坚定的人民立场、敢于斗争的战斗品格、深沉的爱国情怀,是新时代建设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的宝贵财富。


(1)在文段括号内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遗余力②毫不留情③满怀热情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2)有同学对【甲】【乙】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3)画线句作为总结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__________
2.栏月二:博学多才。下面是一位同学参观鲁迅博物馆后写下的一段话。请阅读后完成小题。

鲁迅先生在众多领域都颇有建术。在文学创作、文艺批评、文化历史研究、古籍勘整理等方面,他都有开拓性贡献;他酷爱美术,喜爱钻研汉画像和碑,喜爱书籍装帧设计,还是篆刻高手,晚年大力倡导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成就了一批杰出的青年版画家……他一生研习不辍,留下600多万著译文字、3万多页手稿,收藏金石拓片6000多张、古今中外版画4000多幅。他以无限的热忱、不懈的努力创造出惊人的成绩,令人感佩!


(1)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术”应写为“树”       B.“校”应读为“jiào”
C.“帖”应读为“tiè”       D.“辍”应写为“缀”
(2)同学们对语文教材中与鲁迅相关的作品进行了梳理,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其中。
B.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以多个片段记录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展现出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C.鲁迅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批驳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些人对于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塑造了闰土、双喜、衍太太、孔乙己、范爱农等生动而典型的人物形象。
3.栏目三:不朽丰碑。《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创作的一首诗。阅读这首诗的节选,根据你的积累判断诗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A.诗句中第一组“活”与“死”指躯体活着,但灵魂已腐朽;第二组“死”与“活”指虽然失去了生命,但精神永存。
B.通过“有的人”的鲜明对比,诗句突出了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及人生目的,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命运的深切担忧。
C.诗句写了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热情讴歌了那些“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D.“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形象地表现了先生及像他一样的人甘愿在斗争中献身的精神,表达了诗人的崇敬之情。
4.参观展览后,同学们在专刊留言区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下列四位同学的留言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珍藏的连环画、“雪地捕鸟”用的竹匾、小动物的陶俑……这些物品散落在鲁迅琳琅满目的童年世界中,让我们感受到先生温情、率性的一面。
B.先生的手稿让我们赞叹不已:辑录的古籍工整精致,手抄的讲义条理清晰,作品的手稿修改精当……先生严谨、细致、认真的态度让我们钦佩。
C.“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鲁迅先生书赠瞿秋白的一句话,他们肝胆相照,二人之间的战斗友谊成为中国革命史和文学史上广为传颂的佳话。
D.展柜中摆放的鲁迅先生逝世时覆盖在他灵柩上的白色绸帐,上面题写的“民族魂”三个大字庄严肃穆,在我们的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5.下面是四位同学阅读鲁迅的文章后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记述了鲁迅和恩师的交往,塑造了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治学上严谨认真、没有民族偏见的先生形象。
B.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生机盎然的乐园、天真烂漫的伙伴、方正质朴的先生,这些都是他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
C.鲁迅在写划船去赵庄看戏时,将月下水乡描绘得清新、朦胧,让人仿佛闻到了江南泥土那沁人心脾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中,鲁迅用尖锐、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批判了反动当局丑恶的嘴脸,读来如同欣赏一曲热烈、欢腾的乐章。
2023-12-12更新 | 142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3】走进小说天地,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其中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A.《阿长与〈山海经〉》B.《藤野先生》
C.《故乡》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拟串联词】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阿长与<山海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社戏》。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80字左右)
3.【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分别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用四字词语概括

①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名言二: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023-01-11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