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 杂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71 题号:319373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小绳栓象
①印度的养象人有个习俗:在象幼年时期,用绳子将它拴在柱子上,象年幼体弱,无法挣脱。待象成年,有能力挣脱木柱时,它的脑海中却早已烙印下了“木柱不可能挣断”的想法,养象人便能轻而易举地对象群进行管理。
②束缚住象的不是木柱,而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我们在感叹养象人聪明智慧之时,也不免为大象唏嘘:环顾身旁,有多少人深深陷在思维定势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人们一提到空谷便想到悬崖峭壁,一提到春天就想到百花争艳……
③因此,唯有摆脱思维定势,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桥梁。
④思维定势,是经过岁月淘洗、沉淀的产物,是人们世代相传的“金科玉律”,人们往往因循守旧,不曾探寻过这些“不假思索”背后那片广阔的天地。
⑤看到苹果,你往往会想到其甜美的肉质。而牛顿却用苹果作为钥匙,打开了思维殿堂的大门,触碰到数千年来无人“染指”的真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地基。同样一个苹果,乔布斯以它的模板设计出简约大气的新一代“苹果”产品,渡边淳一以它为引子创作出了《失乐园》。每天有无数人吃苹果,但只有少数挣脱思维定势束缚的人能看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并以此为桥梁,走向成功的彼岸,实现人生价值。
⑥数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祖祖辈辈在天地中耕耘,“任劳任怨”,有多少人想到如何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又有多少人持之以恒地去钻研呢?袁隆平着手水稻研究后不久,一位高级教授曾鄙夷地说:“水稻极难优化杂交,放弃吧!”袁隆平却毫不气馁,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于实验田中,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东方魔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只需勇敢地撕开一直穿着的“紧身上衣”,就会轻松向前奔跑。一路脚踏实地,不顾流言蜚语,即使最后山穷水尽,也不过是无害的尝试,大可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头再来。如果柳暗花明,那么历史就会记住你的名字。
⑦不要以为摆脱思维定势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身娇体弱无法闯出新路。李德斯,一名普通工人,见妻子长期被厨房油烟所困扰,便决心打破“煮菜必油烟”的定势,苦心钻研,发明了冷花生油,不但大大改善了自家厨房环境,还受到鲁花集团青睐,打开了财富源泉。只要留心生活,勇于创新,摆脱思维定势并非难事。
⑧大象拴在柱上不能挣脱,而人却能斩断捆绑思维的绳索,开拓新的领域,走向成功。
1.文章阐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的?
2.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
【知识点】 杂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关于“看客”的主题阅读

【名词由来】看客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观众,读者,旁观者。最先出自鲁迅的《呐喊》自序,有深刻含义,指旁观者。巴金《家》等也有相关记载。

【直击现场】2018年10月28日,刘某在四季花城站上22路公交车,目的地为壹号家居馆站。道路维修,公交车改道。车至南滨公园站,驾驶员冉某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乘客下车,刘某未下车。当刘某发现已过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冉某未停车。刘某走到冉某右后侧,指责并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其解释、争吵,右手放开方向盘与其互殴。最终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相撞后,撞断护栏坠入江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实事评论】当车上其他乘客选择保持沉默,旁观者下一秒便成为了遇难者。看客殒命,这场事故被人们包装成一则警世的人性寓言。

如果及时制止会怎样?媒体翻出了今年4月20日的视频,湖南一辆开往长沙的客车上,一名男乘客因错过站点,让司机违规停车遭到拒绝后竟然公然抢夺方向盘。此时,另外名男乘客飞身一脚,将闹事的乘客踹开。

“这神之一踹应该全国推广。” “我们还要保持沉默吗?”

很多人联想到了短片《车四十四》。44号大巴车女司机受歹徒侮辱,乘客无人制止,只有一名男乘客挺身而出,却被歹徒反刺一刀。女司机受辱后被放了回来继续开车,将见义勇为的男乘客赶下了车。郁闷的男乘客搭上了另外一辆车,不久他看见有警车驶过,原来,女司机把44号车开进山沟,车上所有人全部遇难。

“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这句用来批判看客的话被反复使用。可是,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上的遇难者们的悲剧,可以用冷漠的旁观者来解释吗?

车上其他乘客在事发之时处境如何,我们毫不知情。从公开的资料看,我们只知在坠江前的几十秒内无人出手制止。是否有呵斥或劝解无从所知。当争吵升级至打斗,短短两秒时间公交车便坠向江面,车上的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制止。

当新闻事件中出现看客的角色,总会有人想到追究看客的责任。但归属责任要以理清

事实为前提。22路公交车上的13名受难者,他们或许以为那只是一场不会引发严重后果的言语争吵,当发现事态有变,制止,已经来不及。对于在22路公交车上枉死的遇难者们,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贸然使用“看客”去定义显然不妥。

(根据“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公众号缩写)

【媒体呼吁】

我们呼唤理性的“看客”

山西晚报新媒体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鲁迅。

一直喜欢鲁迅。他目光深邃,仿佛可以洞察一切;他言辞犀利,像一把匕首,插入敌人的胸膛;他也给我们了一面镜子,我们照一照,便能看见自己脸上的灰尘,透过每一副躯壳,看见灵魂深处隐藏的麻木和愚昧。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依然记得《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的沙皇俄国屠杀中国人的场面,刺痛作者的不仅仅是鲜血,更重要的是周围麻木不仁的看客,那一刻,鲁迅弃医从文,决定拯救国人麻木不仁的思想、灵魂。他做到了,他拉开了笼罩在中国人头顶的那块黑幕,让光明透了进来,一篇篇战斗檄文像号角,唤醒了一批批有志青年和黑暗、愚昧做斗争。

摆脱了黑暗,中国的看客还需要用理性来战胜愚昧。最近,台风“山竹”已经淡出我们的视线,可给我们的伤害依然无法抹去。在事故中丧失的生命,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让人在惋惜的同时,深感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那么渺小、无助。在警方一再警示下,竟然有人想成为网红驱车前往,就为了拍“山竹”的狰容,更有甚者用绳子拴着狗,把狗当成风筝。我们在声讨这些视生命如草芥的人的同时,也静静地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做过无聊的 “看客”?如若身边没有缺乏理智的看客,他们的视频给谁看呢?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车祸现场,总有一些人不是第一时间抢救伤亡者,而是围观的围观,拍视频的拍视频;有人要跳楼,围观几个小时,等不及了,竟然起哄,脆弱的生命一跃而下;吃个饭,拍视频,受点伤,擦破皮,拍视频信息快餐化的时代有没有觉得大家都在裸奔?

也有人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我在想,没有滋长的土壤,“存在”也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我们不去绑架别人的思想、行为,但是我们可以成为理智的看客,可以成为有趣的灵魂,拒绝无聊,拒绝麻木,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精彩的世界;呼唤理智的看客,识破伪装的道具。

【链接课文】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

带着睡意的脸纷纷从小铺里探出来,不久木柴场门口就聚上一群人,象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   ——《变色龙》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词由来】告诉我们,“看客”一词最早见于鲁迅的文章,后来的词义范围逐渐扩大。
B.【直击现场】中记者对“重庆公交车案”这一新闻的报道不带主观感情色彩,这是由“新闻的要真实客观,必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决定的。
C.【实事评论】引用“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是想说明任何灾祸中的受难者都有其遭遇不幸的必然性。
D.【媒体呼吁】列举有人为了拍“山竹”的狰容想成为网红,便不顾警察阻拦驱车前往的例子,是为了让人们反思自己是否是围观这些视频的无聊“看客”,从而证明看客的愚昧。
2.【实事评论】中作者对短片《车四十四》(除一名男乘客)和“重庆公交车案”中的乘客是否都定义为“看客”?请写出理由。
3.文中画线句有什么含义?请联系语境作答。
4.请结合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成为理性的“看客”。
2019-09-29更新 | 9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2题。

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①古人云:“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观点也许有些片面,但它对于当今处于寒门的青年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②那么,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③“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努力创造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④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刻苦奋斗和拥有的社会信任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丰富的面向,同时,网络也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位网名为“搬家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生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⑤当今社会,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但寒门贵子的诞生,在于自己的打拼。一篇名为《寒门贵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关于一个“奋斗”的故事。

⑥由此看来,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

1.请归纳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请任选出其中一种并作分析。
3.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的理解。
2018-11-04更新 | 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①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部下的一名参谋未经核实,误将电令会师之地沁阳写成泌阳,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此战被后人戏称为“败在一撇上”。

②多写“一撇”,是战败的表象;缺失“认真”,方为失利的实质。何谓认真?它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一种坚韧,乃为可贵的精神品质,彰显对职守的忠诚、做事的严谨、追求的执着。播种认真,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信念;播种信念,收获辉煌。正如一谚语所示:“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③认真之要,在对“毫厘”的极致严格上。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一丝一毫牵动全盘,认真与否关乎成败。非凡,每每孕育于丝毫的较真之中,无论做好一项工作,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皆要有精细、精准、精深的全程投入。上个世纪60年代,邓稼先在领军对我国首颗原子弹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时,发现一关键资料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指标有细微之别。于是,这些科研精英们,操作着那时的手摇计算器,耗费了数百公斤资料纸,最终以确无“毫厘”之差的严谨结论,证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苏方提及的冲击波波峰值,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正是这种极其认真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昔日的“两弹一星”、当今的“蛟龙”“天河”等科技明星。

④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认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乃为至拙的内在修炼。有了这种修炼,滴水可穿石,铁棒可磨针,铁树可开花。马克思潜心研究40年,终成科学巨著《资本论》;李时珍耗费心血二十七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成医药经典《本草纲目》……古今中外、千行百业的事实可鉴:做事、治学、成大器的真谛在于,“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⑤认真之难,                   。成功过程是坚守认真的寂寞远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其间不会躁动、不曾走神,也永远不忘初心、不言放弃。1977年至今,多少科研奇迹层出不穷、多少名流人物闪烁更迭,但那颗名为“旅行者一号”的空间探测器,依然飞驰在太阳系外的轨道上。漫漫40年,这个航天科研团队的成员,从青春到暮年,一直在关注着那么遥远的距离、那么浩渺的太空、那么难测的结果。沉潜事业的认真,多么需要远离红尘熙攘、摈弃功利躁动、抵御炫眼诱惑。否则,何以到达“诗与远方”?

⑥然而,一举成名、一鸣惊人的“速成”心态,使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殊不知,一旦履职分心、做事粗心,厄运便不远了。君不见,一块脱落的塑料泡沫未引起监控发射者的关注,导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悲惨失事;一个粗心的农林工未灭烟蒂,引起一场森林大火……因失于一物之细,而失去天下之大;因疏于一事之微,而导致一场悲剧,这是警世教训。

⑦“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

《人民日报》( 2017年08月22日 04 版)/马祖云

1.文章开头引用一个战争事例有何作用?
2.请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使其与前文一致。
3.请为第④段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正如一谚语所示:“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2018-10-15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