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0 题号:4337718

智能家居安防

①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电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前瞻性的新产品,

②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③第一是门禁系统。可靠安全的防盗门至关重要,它是家庭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门禁系统为主人提供坚固防范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出入的方便。主人可以授权自己、家人、访客,通过密码、指纹、语音口令等智能识别方式方便地进出家门。

④第二是报警系统。报警系统由防盗报警系统、防火灾报警系统和防燃气泄漏报警系统等组成,它可以作为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式让家庭能够避免外界侵入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报警系统通过安装在室内外的各种传感器,将探测发出的信号最快地传递给相关人员。如烟雾火警探测器和可燃气泄漏探测器,它们在烟雾或可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便用户知晓

⑤第三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用于本地和远程了解特定区域情况,保留录像备查,起着威慑、监督、取证和管理作用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分布在室内的监视器、触摸屏等设备,可以监控住宅周边、门口、各个房间、室内通道等重点区域的实时情况。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家里的变化。系统还会自动将实时监控的影像通过硬盘录像功能录制下来,如果有盗贼闯入,就可以记录下盗贼的影像作为证据。

⑥此外,考虑到室内环境安全问题,环境监测系统也被划到安防这一块,顾名思义,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的系统,包括甲醛探测仪、PM2.5探测器、二氧化碳探测器等。该系统的功能是实时对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的探测和对空气质量进行调节。

⑦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种智能防护设备通过信息通讯系统、网络系统彼此配合,协调工作,组成一个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它为我们享受高品质的智能居家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原文有改动)

1.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哪三大系统?
2.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如烟雾火警探测器和可燃气泄漏探测器,它们在烟雾或可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便用户知晓”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②段“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一句中,加点的“主要” 一词为什么不能删掉?
4.假如你家需要安装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请你从文中介绍的几种系统中任选其一,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2000双千层底

张晓惠

①纳千层底这念头,源于曹翠花老公公的一句话:“街上买的鞋,哪有过去家里纳的鞋软和养脚啊!”

②曹翠花就把做姑娘时纳鞋底的针线找了出来,只为让病中的公公欢喜一下。当那双黑面白底的布鞋被捧到老人的眼前,公公眼里竟有泪沁出:“孩子,这一针一线的功夫,难为你了!”

③看着老人因为一双舒适的鞋一连好几天欢欢喜喜,翠花忽然想到那日参加义务慰问时去的养老院:那十几位孤寡老人在老柳树边围坐着,晒太阳发呆。有这样的布鞋,想必他们也会如公公那般喜欢吧?

④她是个实诚人,想到就做是她的风格。下班后,她马上赶去养老院,逐一丈量老人的鞋码。她说干就干,拆开家里的旧衣裳,又去商店买白布,将面粉打成糨糊,在木板上一层又一层地糊鞋骨子。

⑤做这些事的时候,她眼前总是闪现养老院老人们将信将疑的眼神。她在下班后,一针针一线线地扎起了千层底。到底是多少年没做了,没两天,手上就被鞋底线勒出了道道血印子,儿女都奇怪:“你要做好事,街上有卖的!”

她只是笑笑,也不辩驳。后来,扎鞋底成了她每晚收拾完厨房后的必修课。那年重阳节,她拎着一大包布鞋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一个个试穿,竟有几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哭出了声:“曹大姑娘是菩萨呢!”有位老人擦着眼泪说:“这辈子没有亲闺女,今日却穿上了闺女亲手做的鞋,”还有位穿着黄胶鞋的老人拿着布鞋左看右看说,这么好的鞋,哪舍得踩在脚下呢!她赶紧说:“大爹爹,穿吧,穿坏了我再给您做,”那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孤身老人笑着抹泪,追问:“姑娘说话当真?”她坚定点头:“当真。”

⑦她当时也没想到,为了这轻轻的一句承诺,自己就坚持了二十年:她当时更没想到,送给县养老院老人们的布鞋,在其他养老院老人心中荡起了涟漪。过了一阵子,乡镇养老院的院长带着老人们的信,守在她的家门口,她承诺了:“明年重阳节,我给爹爹奶奶送鞋去。”于是,这个叫翠花的女子将她除上班以外所有的闲暇,都交给了千层底。

⑧“3612个、3726个、4121个……”在发黄的纸本上,全县15个敬老院每位老人的脚是多大尺码,她都有记录。

⑨春花开了,蝉儿鸣了,秋风起雁子回归,冬日里雪花飞舞,二十个春夏秋冬,她纳了将近2000双千层底鞋,让县里每一个孤寡老人都穿上了她亲手做的布鞋。2000双!我这不会纳鞋底的人想想也知道这其中的艰辛,一只鞋底钠近1000针,2000双就是接近400万针!这还不包括剪样、糊布、做鞋口等工序花的功夫。纳鞋的时间,都是她在忙完繁重的工作和家务活后,硬挤出来的。子女们无数次夜半醒来,看到母亲在昏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单位同事来到她家,看到到处是糊好的“骨子”和一捆捆的鞋底;镇上的医生记忆犹新,这个叫翠花的女人曾跑来问能不能把牙齿“挫”平便于咬针;在外工作的丈夫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她四处借布买布,1斤布最多做3双鞋,这么多年做鞋,光布就用了300多公斤。老是有人问她这样为了啥?自个儿家境又不富裕。她憨厚地笑:“我就想着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在等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

⑩你看,她对着光拈起针,对着蒙着洁白棉布的鞋骨子,轻柔又用力地扎了下去,深深的一针又一针,她紧抿着嘴角的黑红面庞似有着无尽的笑意,她将针习惯性地在头皮上磨了磨,又一针针地扎进了鞋底……就这样,二十年如一日,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温柔善良的大爱情怀,都是朴实敦厚的牵挂与情义。

(选自《扬子晚报》2023年4月20日,有删改)

1.选文以“2000双千层底”为题,有什么作用?
2.请品读第⑥段的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为她补写此时的心理活动。
3.文中的曹翠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从第③段开始以第三人称“她”叙事,更利于直接、客观地展现故事情节,使文章叙事更加灵活自由,便于塑造人物、揭示主题。
B.文章第②段和第⑤段对公公的眼泪和儿女们的质疑的描写,是为了从侧面衬托曹翠花的高贵品质。
C.“一只鞋底纳近1000针,2000双就是接近400万针”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曹翠花为养老院老人做鞋的艰辛和伟大。
D.结尾一句既照应前文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又点明“大爱情怀”这一主题,使人物形象更突出。
2023-07-13更新 | 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怪老头

①我家有个“怪老头”!他奇奇怪怪的事儿可真是一大堆。

怪老头的作息时间有点怪。小时候,怪老头总是要在半夜里才能回来,抖抖索索地忙活一阵子后,就能听见他渐渐高起来的鼾声。反正被吵醒了,于是便悄悄起床,上个厕所,然后走近他那辆平时宝贝得要命的自行车,伸手探进那挂在龙头的黑色手提包,不错!准有收获!从里面不是能摸到几个苹果,就是能掏到几个橘子,或是一小把香蕉,不管三七二十一,揣几个放进自己的书包,反正他也从来不知道。

怪老头小气得有点怪。小时候我从来要不到他的零花钱,尽管人家都说他是拿工资的公家人,应该很有钱。直到我进城上学的那会儿,他也熬到了退休,却不肯休息,非说要照顾我上学。那时,我第一次感觉到他对我的好:总是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至今仍然记得他做的鱼汤馄饨,那鲜美的味道啊!工作后有一次回家,他悄悄把我叫到一边,递给我一个信封:去,也去买辆摩托车开开!这时,我才发现,怪老头好像并不小气。

怪老头做事有点怪。记忆中的他总是很忙,总是捣鼓一些我不明白的玩意儿,直到有一天,他又带我去他工作的学校玩,突然发现操场上多了几个秋千架,三四个比我大的孩子正坐在上面开心地嬉闹着,那些木头的圆球、正方体啊,都被整齐地排放在教室的讲台上。哼!这老头,给别的孩子做玩具,也不给我做一个!于是,他被我缠得没有办法,破天荒地花了一天的时间,给我做了把木头的驳壳枪,还细心地在枪把上系上了一小块红布。

怪老头脾气有点怪。我至今都觉得父亲、姑姑、母亲,及家里的亲戚们似乎都有点害怕他,在他面前说话总是轻言细语,小心翼翼。可我偏不怕他,一直想着法子和他对着干:不是撕破他那一叠叠珍藏的和学生的合影,就是趁他不注意,在他备课的书本上画上几个日本鬼子,害得他总要追着我打,可每次都抓不到我,看到他生气的样子,我却是开心得不得了。直到有一次,他刚买了一个热得快回来烧水,真是有意思极了!一个小小的热得快,放在装满水的茶瓶里,很快水就开了!我就纳闷,这个热得快到底为什么这么神奇?总想探个究竟。机会终于来了,那天,他刚离家,我就偷偷把热得快从墙上取下来,插上电,天哪!热得快居然一下子就变得红通通的,还散发出烫手的灼热,我慌了,赶紧把它扔在桌子上,一溜烟跑了出去。等我疯完回来后,觉得气氛很不对,爸爸妈妈都站着,老头铁青着脸坐在椅子上,桌子上已经有了一个黑乎乎的大窟窿,屋子里还散发出刺鼻的焦味儿。完了!我刚想撒腿跑,他一下子跃起来,抡起那蒲扇似的大巴掌,狠狠地抽打在我的屁股上,疼得我哇哇大哭。他一边打还一边恶狠狠的骂着:你个拿宝小!差点把房子给烧了啊!

⑥还有几天,就是他九十岁的生日了,我说买个什么礼物给他,他却死活不肯,只好写了这篇短文逗他开心了!

1.文章共写了“怪老头”的四件怪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②段写“我”拿了“怪老头”的苹果、橘子、香蕉等,他“从来也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吗?为什么?
3.结合语境,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刚想撒腿跑,他一下子跃起来,抡起那蒲扇似的大巴掌,狠狠地抽打在我的屁股上,疼得我哇哇大哭。他一边打,还一边恶狠狠的骂着:“你个拿宝小!差点把房子给烧了啊!
4.“怪老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文章用“怪老头”作标题,有什么作用?
2021-10-16更新 | 9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蝴蝶离不开花儿,花儿也离不开蝴蝶,蝴蝶与开花植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学界认为:虹吸式口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至今,仍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另一些蝴蝶则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大,例如,炎热的夏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一边从尾部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低体温。随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营养丰富的传粉滴的甜头。不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②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所言:亚马孙丛林里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正因为喜欢花朵的芬芳而随手采摘,或者因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所说: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而这个由生物构成、极端复杂的生物圈,其中的活动都是以极精确但又脆弱的地球能量流动及有机物质循环紧密地环环相扣。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是唐朝诗人戎昱写槿花的精彩诗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蝴蝶对于鲜花的热爱。时逢舞蝶寻香至,春暖花开之时,蝴蝶与花共舞。蝶是花卉的爱情使者,花卉是蝴蝶的食品供应商,二者合作共赢。然而,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它们在与花卉合作时也经常夹带一点私货:悄悄把虫卵产在这些植物的枝叶上,以便其幼虫孵化出来时不愁吃喝。例如,菜粉蝶就是这样对待十字花科植物的。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最近,科学界一致认为: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并不是为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
B.蝴蝶与开花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才逐渐形成的。
C.花和蝴蝶相互依存,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后果。
D.蝴蝶幼虫以啃食植物为生,是害虫;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与成虫不同。
2.下列对原文说明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举枯叶蛱蝶和燕凤蝶的例子,说明早在开花植物之前蝴蝶就已存在。
B.第二段为了说明花与蝴蝶的依存关系,引用科学家观点,逻辑性强,增强说服力。
C.“爱情使者”“食品供应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
D.文章在说明过程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了蝴蝶与花之间的紧密关系,这在古典诗词中多有反映。
B.通过传授花粉,蝴蝶对维持当今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C.地球生物圈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保护地球,人类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D.作者认为蝴蝶是情绪敏感的生物,“明日黄花蝶也愁”,菊花凋零也会引发它的愁绪。
2022-07-11更新 | 3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