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6 题号:4909228
文言文阅读

(甲)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出相扶将(_____________)     
(2)对镜花黄(___________)
(3)习骑(_____________)             
(4)鞍马(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用一句话概括甲文的段意
4.品味甲文“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知识点】 人物传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汉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思念)B.出相扶将(外城)
C.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伍)D.木兰乃男装(交易)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B.为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耶       男子可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C.是       安能辨我雄雌             审其量
D.而       益精                 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是说木兰分别到东、南、西、北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表现出战事的紧迫。
B.【甲【乙】王文都突出了木兰勇敢坚毅的爱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不同的是【甲】文还讴歌了木兰不贪图荣华富贵、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C.【甲】文擅长铺叙排比,写得明快流畅、细腻而传神,木兰的形象更为鲜明、饱满;【乙】文以叙述为主,写作手法简洁平淡。
D.【乙】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主旨所在,表达了作者呼吁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
2023-02-07更新 | 1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韦忠字子节,平阳人也。少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好学博通,性不虚诺。家贫,藜藿不充,人不堪其忧,而忠不改其乐。太守陈楚迫为功曹。会山羌破郡,楚携子出走,贼射之,中三创。忠冒刃伏楚。以身捍之,泣曰:韦忠愿以身代君,乞诸君哀之。亦遭五矢。贼相谓曰:义士也!舍之。忠于是负楚以归。后仕刘聪,为镇西大将军,平羌校尉,讨叛羌,矢尽,不屈节而死。

(节选自《晋书·列传》)


【注】①虚诺:说空话、假话。②藜藿:指粗劣的饭菜。③功曹:古代官职名。④羌:羌族。⑤相:相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好学博                                           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B.贼相谓曰:“义士也!”            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忠于是负楚以                                 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D.忠于是楚以归                                 箧曳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诸侯惧                              忠不改其乐
B.丈夫冠也                                 谓大丈夫
C.身捍之                                     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人不堪                                 天之苍苍,正色邪(《北冥有鱼》)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体裁是议论文,运用类比说理。
B.甲文中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这样的人不是大丈夫。
C.乙文体裁为小说传记,运用记叙、描写等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主题。
D.甲文善于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乙文人物对话朴实自然、简洁、生动,例如“少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好学博通,性不虚诺”。
2021-06-20更新 | 1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兵渡河(急速,快速)B.必秦矣(举荐)
C.夫坚执锐(同“披”穿)D.楚王令羽诛之(暗中,暗地里)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何敝承”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往送之门C.何陋之有D.先天下之忧而忧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
②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4.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概括项羽杀宋义的原因?
2021-10-05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