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79 题号:5255944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流飘荡   (        )                                   ②鸢飞天者(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势竞上     至于者歌于途
B.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争高     视无碍
D.风烟     湖中人鸟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017·湖南衡阳·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使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石渠记》)

[注]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纡(yū)馀:曲折伸延。③庥(xiū):同“休”,休息。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光下澈:穿透
B.悄怆幽 邃:深
C.其长十许步 可:可以
D.然入于渴 卒:最终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岸势犬牙差互鸣乍大乍细
B.其境过清 能径寸之木为宫室
C.渠广,或咫尺 乃记而去
D.可列坐庥焉 计其长曾不盈寸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A.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B.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C.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D.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对潭中游鱼的刻画,只寥寥几句,却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B.甲文中,作者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C.乙文中的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
D.乙文中,作者“惜”石渠没有被修缮,“揽去翳朽,决疏土石”防止好事者破坏它。
5.借助资料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资料卡:

“减”的义项:①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②不足,不到;③节约,节省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2)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2024-04-28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文言文阅读。

妙赏亭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暱(nì):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③掖(yè):挽扶,挟持。④沤:水中气泡。
(1)解释划线的字。
缘身在山中也
②恍置身天际
③不见
④晓雾将
(2)与例句“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寓山之胜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但微颔之
D.恻隐之心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 面 贪 看 恍 然 置 身 天 际 若 并 不 知 有 亭 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吴均《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妙赏亭》中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话都表达了作者怎样共同的思想感情?
2021-12-08更新 | 1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莫得究焉。此山既高,加以江纡洄,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郦道元《江水》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略无____
(2)沿阻绝____
(3)既人迹所____
(4)加以江纡洄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疾也/我日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B.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
C.王命急宣/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三峡七百里中/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4.对【甲】【乙】两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都写出了三峡水流湍急,一泻千里的特点。
B.【甲】文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其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展现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D.【乙】文结尾处引用民谣,写出了江水“水路纡深”的特点。
2019-10-27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