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4 题号:5445756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史书《         》,是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撰。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                                          ②小惠未
③既                                                ④望其旗
3.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4.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5.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
【知识点】 历史事件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二帝治盗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

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

此二事均为治盗,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宽,其效可睹也。

——选自《容斋随笔﹒卷十一》


【注】①虎符,亦称兵符,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②品:规定的标准。③坐课累府:违反规定连累郡府。④浸:渐渐。⑤纠擿(tī):检举揭发。⑥逗留:停留拖延。⑦捐:放弃。⑧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盗,弗敢发(即使)B.上下相为(隐瞒)
C.其可睹也(效果)D.以畏懦捐城守者(委屈)
2.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
B.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
C.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
D.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
②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
4.汉武帝和光武帝治盗的策略和效果各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2020-04-07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注释:①伏惟: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②矜育:怜惜抚育。③伪朝:指蜀汉。④历职郎署:指曾在蜀汉官署中担任过郎官职务。⑤矜:矜持爱惜。⑥拔擢:提拔。⑦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⑧结草:典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来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夜忧叹:____
(2)庶竭驽钝____
(3)诹善道:____
(4)臣密今年四十四: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甲乙两文都有非常强烈的抒情色彩。请分析两文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11-19更新 | 21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门官歼焉。国人皆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ɡ):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点部分。
(1)衣食所安______
(2)弗敢______
(3)公将______
(4)公伤______
(5)国人皆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3.用文中原句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
4.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019-04-14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