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5476528
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作者为______(人名),他是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后   作:______(2)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是: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三十九)

【乙】

楚人城州来。沈尹戌曰:“楚人必败。昔吴灭州来,子旗请伐之。”王曰:“吾未抚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来以挑吴,能无败乎?”侍者曰:“王施舍不倦,息民五年,可谓抚之矣。”戌曰:“吾闻抚民者,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民乐其性,而无寇仇。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忘寝与食,非抚之也。”

(选自《左传·昭公十九年》)


【注释】①州来:古地名,今安徽风台。②寇仇:仇人,仇敌。③劳罢:疲劳、疲倦。死转:死而弃尸。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溪而渔          把酒
B.太守          抚之矣
C.行者休       节用
D.不知人之乐   城州来以挑吴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溪深/而鱼肥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C.而/城州来/以挑吴D.今/宫室/无量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多处提到“醉”和“乐”,“醉”贯穿全文,写“醉”就是为了写“乐”。“醉”是“乐”的表现,“乐”是“醉”的实质。
B.乙文写楚国人在州来筑城,在沈尹戌与君王和使者的对话时,沈尹戌提出安抚百姓的正确方法及现在国家的现状。
C.甲乙两文语言风格相似,文字简练,平易流畅,不用难字,不用典故,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句式错综,表意深刻。
D.甲乙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甲文在叙事中融入了更多议论和抒情,引出主旨。乙文主要通过议论抒发沈尹戌的政治见解。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王施舍不倦,息民五年。
5.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6.课文中写景记游的散文名篇有很多,甲文突出一“乐”字,《湖心亭看雪》突出一“痴”字,请分别概括作者“乐”在哪里,“痴”在哪里?
2021-12-29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持其志,无暴其气。——《孟子·公孙丑上》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注释】①暴:又急又猛。②达:显达。③虽:即使。④让:谦让。⑤心:心性。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语。
(1)吾三省吾身____________
(2)三军可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语段【甲】中“博学而笃志”一句中的“博学”和“笃志”之间有什么关系?
4.儒家学说在“修身”方面有很多见解,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修身。(答出两点即可)
2023-11-29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①,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纸上谈兵》


【注释】①约束:纪律和规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山门于河(      )
(2)于沙上(      )
(3)赵括代廉颇(      )
(4)悉约束(      )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十万众/何陋
B.天下莫能当/非淡泊无明志
C.括易言之/鸣之不能通其意
D.而绝粮道/真无马耶
3.翻译下列句子。
(1)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
2018-05-25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