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考点 > 文言虚词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9 题号:5613004
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先王______
(2)仓鹰击殿上_____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秦______
(4)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5)头抢地尔______
【知识点】 文言虚词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大统四年,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至洛阳。将战之夕,悦罄其行资,市牛飨战士。及战,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

十三年,侯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太祖先遣韦法保帅众助之。悦言于太祖曰:“侯景之相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论其分义,有同鱼水。今欢始死,景便离贰。岂不知君臣之道有亏,忠义之礼不足?盖其所图既大,不恤小嫌。然尚能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非唯侯景不为池中之物,亦恐朝廷贻笑将来也。”太祖纳之,乃遣赵士宪追法保,而景叛。十四年,平之。

又从达奚武征梁汉。悦白武云:“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若蜀兵更至,攻之实难。”武之,令悦率轻骑七百,径白马。悦先示其祸福,其将梁深遂以城降。梁武陵王纪果遣其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关城,闻已降,乃还。

悦性俭约,不营生业,虽出入荣显,家徒四壁而已。保定元年,卒于位。

(选自《周史》,有删改)


【注】①太祖:即周文帝,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
盖 其 所 图 既 大
2.下列句中的“之”与“侯景相高欢”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垄上B.久,目似瞑
C.无丝竹乱耳D.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而景
(2)武
(3)径白马
(4)行关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将战之夕,悦罄其行资,市牛飨战士。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王悦是怎样的一个人。
2020-06-23更新 | 1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胎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②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来。弥:紧密。③六幕:指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④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射于家圃:______________(2)康肃笑而之: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塔动:________________(4)匠师其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B.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C.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D.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安敢轻吾射!
(2)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1-04-12更新 | 4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生而取义者也(             )尔而与之(            )
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
4.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2017-06-04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